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2017-03-20 09:58:16)
标签:

图片

文化

历史

杂谈

分类: 赣州历史人文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我之前拍摄了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包括保护旧街巷建筑)的不少照片,现在再作个相关介绍。

赣州市是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灌婴在赣州建治。城建于蟠龙章江水畔(欧潭一带),是当时通往南粤章江至梅关的主要通道,而赣州是具有军事意义的扼守城堡。并一直延续到唐朝。这其间,赣州城几度搬迁,先后到虎岗、七里镇、于都设城建治,直到东晋高琰为南康郡守时才定守于章贡双江汇合处的三角区内。 
    
东晋以来,五胡乱华,大量中原汉先民为躲避战乱来到地处边远的赣南山区,赣南开始得到开发。使城的范围有了极大的扩张,并有了明显的城市布局。赣州的衙门多建在城北面的皇城内(现市公安局一带),呈坐北朝南格局,衙门前笔直的阳街,直通南门、章江大码头,横对衙门的是横街,联贯章贡两江,阳街、横街构成典型的十字街十字街格局分明——横街北面为官署衙门区,南部阳街则分成东、西两部分,即为古代的东市、西市,为买卖东西之市场(这种格局唐朝以前全国城市均类似),东市、西市渐有人家,遂成街巷。 
     
唐末、五代初,宁都洛口人卢光稠入主虔州城,迎来了历史上最重大的一次扩张。这次扩张,将城市从一平方公里沿贡江向南扩展为三平方公里,街衢在原有阳街、阴街两街的基础上增加为六街,南面开护城河联通章贡两江,一大片与东面贡江相连的低洼河滩地进入了新城廓的范围,从此赣州城就成了水患之都,直到北宋知州刘彝任上建成福寿沟,赣州城才消除水患。 
     
北宋时期,随着梅关道成为外贸通道,赣州城成为这条水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赣州城得以迅速发展。在赵抃、孔宗翰、刘彝、洪迈等城市历代杰出统治者们的苦心经营和城市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凿赣江储潭十八滩、筑砖城、开道路、造船、烧窑、修福寿沟、建亭台楼阁、盖寺院,诸如世臣坊、南市街、买菜坡等一大批街巷开始成就。这时的赣州城一举成为全国36座名城之一。 
       
明清时期,是赣州城市发展的传承与完善时期。由于地处交通要汇,赣江与长江水系、珠江水系、闽江水系均有通达,从而招引来了各地客商。这些客商旅居赣州的同时捎来了外域文化,最显著的是建筑文化。这一时期,直角状的马头墙之徽式建筑,中轴线对称、外角呈锐角状的客家建筑,马头墙上微生锐角的徽式与客家建筑之综合体的赣派建筑,开始在赣州城大量兴起。 
     
民国时期,出现了现代化的城市设施。随着这些城市设施的产生而有了城市的局部变化,如马坡岭新建了汽车站,便新开了百胜门(现东河大桥桥头)至汽车站的东郊路;为方便南行,镇南门(现南门文化广场)与南河浮桥、大码头之间新开了东阳山路。同时,驻扎在赣州城内的粤军开始对城市街道进行扩建与改造,遂有了岭南风格的逶迤骑楼出现。这一时期,中山路、阳明路、解放路、南市街、灶儿巷、六合铺等老街老巷中,徽式、赣派、粤式和客家建筑,成为古城最为绚丽的建筑瑰宝。 

     看现今,赣州古城街道格局中只剩下了以城西北部分为主的古旧街巷,大部分街巷的古城风貌基本无存,过去那些官衙馆驿、校场仓储、牌楼古铺等功能建筑消失殆尽。不过,细察赣州老城,还能够找到六处原汁原味的古巷民居群,它们是最后一批没有在旧城改造开发中被斩杀的赣州旧民居建筑,虽不知究竟能撑多久,但毕竟现在建筑尚存:

    一,攀高铺古巷群,即以城北攀高铺、方杆巷、景凤山、坛子巷、米汁巷、姚衙前、凤凰台、嘶马池、桥儿口等为集群的古巷;(尚未改造)

     二,新赣南路古街巷群,即以清水塘、枣子园、新赣南路、盐官巷、藕塘里、马扎巷、大新开路、小新开路、铁盔塘、照磨巷等为集群的古街巷;(正在拆迁改造)

     三,南市街古巷群,即以文庙、慈云塔为中心,以南市街、府皇庙背、杨判巷、忠节营、贺家坪等为集群的古巷;(尚未改造)

     四,罗家巷古巷群,即以魏家大院为中心,罗家巷、慈姑岭、荷包塘等为集群的古巷;  (五道庙小巷五路口不复存在,其余尚未改造)

     五,灶儿巷古巷群,即以灶儿巷、六合铺、东门井、油滴巷、梁屋巷、小坛前、大华兴街末端为集群的古巷群;(尚未改造)

     六,百家岭古巷群,即以郁孤台旁田螺岭、花园塘、东溪寺、白马庙、九华阁、百家岭等为集群的古巷群。(已经改造成郁孤台、皇城周边建筑群)

这六大古巷群,均分布在古城西、北部和东南部,它们是赣州古城的血肉肌理。赣州,正是依靠着这半壁古城建筑风貌和文物的存在,才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誉。唯有置身于那些高低错落、陈墙老屋的小巷狭街间,才能真正感受到那种原汁原味的赣州古城气息。这种气息,成为慕名赣州古城的旅游者梦寐以求的向往。当他们从高楼林立的喧嚣都市中走出,来到这狭窄幽深的卵石小巷和白墙灰瓦、飞檐灰塑的古旧街巷,犹如进入了时间隧道,置身于历史的感观之中,古街巷的旧建筑和狭小街道构成的古代空间和古老环境令他们陶醉。这种环境风貌构筑了赣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机整体,如果失去了这一部分,那就是完全脱胎换骨的现代城市格式了。 

     赣州古城六处原汁原味古巷民居群的幸存,是老祖宗留下的资源。1957年,红旗大道在南边城墙外建成,为打通城内文清路、健康路与红旗大道的联结,南面城墙全面拆除,著名的有三道城门的镇南门从此消失。拆下的城砖做了三个用途——一是建赣州饭店,二是成了和平路和东溪寺土路的铺路砖,三是用来砌建地下排水道;1963年,为建东河大桥,拆了百胜门,百胜门至东胜山路口一段的古城墙用来做了东河大桥引桥;文革时期,大批珍贵的文化遗产,诸如庙宇里的菩萨,宅院或大户人家宅第的立面绘画、雕塑,祠堂的匾牌,家族的族谱,私人收藏的古董、银元、古籍等等,或被砸或被烧或被涂抹,毁坏无数,但诸如文庙、八境台、郁孤台等不可移动文物则相对没有受到破坏。赣州市文清路、中山路的骑楼几乎被破坏殆尽。与此同时,还有几个历史文化遗产遭受严重破坏。一是赣州城古井大量地消失。从前赣州城有数百口水井,如今全城连十口水井也难以寻找。二是西南端残存的赣七中至下濠塘一带的部分城墙,因建设吉祥花园住宅而彻底消失。三是赣州护城河的消亡。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大学地理系的教授们带学生来赣州搞教学实践,对赣州绵延3公里多长的护城河十分感兴趣,编制了将护城河改造成以水景为主体的带状公园的方案(安徽古城护城河即完美实现类似方案),可惜,由于海关建筑率先侵占护城河,造成一发不可收拾局面,以致短短几年时间内,带动了全线填河,赣州护城河如今是连影子也没了。四是大量文化街区被火柴盒式的钢筋水泥建筑充斥其间,风貌全失。如姚衙前这片古街区,在小小的0.16平方公里的面积内,16条街巷纵横交错和5条外围街道相通,是个极为特殊颇有文化价值的旧街区,却因建设了几个居民小区而大煞风景。五是,二十一世纪初海会路的建成,将南市街变成了半边脸,将慈姑岭、桂家岭、五道庙、夜光山、荷包塘、蕹菜塘这些充满人文意义的老地名变得无所适从。   
     
另外,具有岭南建筑风格的赣州骑楼,是古赣州的特色街道建筑。最近几十年我们亲历目睹了,随着赣江路、东郊路的破败骑楼、中山路、濂溪路骑楼的拆毁,赣州阳明路、至圣路和中山路残留的少量骑楼,已是赣州城最后存世的民国骑楼。如果对它们不拆毁而是原样修复,其产生的古城效应将更具内容和魅力。如今正在将这些骑楼倒腾出来,进行修旧如旧的整合。开始我还以为是像赣江路骑楼般,将破损的骑楼拆除重建,现在看来修复才是真。比如,先期动工的至圣路人民银行骑楼(经年已经修整过),原人民银行就是采用将门面整修一新的方式。至于内部,暂时还不知道作何打算?暂看吧! 最令人惋惜的是,赣州城墙在2000年没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却将其完全包夹如新了。不能不说是失误,致使失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格,的确够遗憾的。

搬迁时过一年多了,尚未见改造消息?我只是看见人民银行老楼门面在粉饰。印象中这栋大楼是五十年代建设的格式,并不是民国建筑,五十年代初原地是空地和“小乐天”原址。经人民银行建楼后又经翻修故比较结实,是水泥楼樑的,那内部也不用重建。赣州六十年代后维修老屋有一传统,(赣州临街建筑老旧,没有钱翻修和重建),都采用“表面光”的方式维修,就是把门面粉饰一新,瞧着好看。而那些来自私房充公的老屋,也是由房产公司简单维修“捡漏”,一直维持至今。从银行的门面修复就可看出这方式趋势,一定是原样修复了,不会拆除重建,除非濒临倒塌的除外。那么那些倒腾出来的老街巷老屋,有的快一年多了,至今还不见动作(有的甚至封门保护起来了),每天有人打扫,小巷也很清静。有的已经修起围墙,似乎是放着等待的意思?不禁使人想到,这么大的量的(六大片区)改造范围,怎么着手啊?关键是钱呢?

   (文章综合节选网上搜索内容,致歉!)

 

以下为攀高铺等巷居民搬迁走了,近日空荡图片——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攀高铺巷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攀高铺巷老宅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攀高铺老宅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围墙砌起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攀高铺巷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攀高铺民居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攀高铺巷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攀高铺巷已经拆除的老菜场,已经围圈。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姚衙前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姚衙前巷老宅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曾家巷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曾家巷老宅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曾家巷木屋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吕屋巷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曾家巷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三块路牌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嵯峨寺巷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天王寺巷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天王寺巷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封门的民居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天王寺巷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天王寺巷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天王寺老宅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天王寺老宅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米汁巷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均井巷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小巷三岔路口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凤凰台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姚衙前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姚衙前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姚衙前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姚衙前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吕屋巷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木屋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嵯峨寺巷看吕屋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分·细雨霏
后一篇:江城·怡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