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标签:
图片文化历史杂谈 |
分类: 赣州历史人文 |
赣州老城区倒腾出来的旧屋如何改造
我之前拍摄了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包括保护旧街巷建筑)的不少照片,现在再作个相关介绍。
赣州市是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
这六大古巷群,均分布在古城西、北部和东南部,它们是赣州古城的“血肉肌理”。赣州,正是依靠着这半壁古城建筑风貌和文物的存在,才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誉。唯有置身于那些高低错落、陈墙老屋的小巷狭街间,才能真正感受到那种原汁原味的赣州古城气息。这种气息,成为慕名赣州古城的旅游者梦寐以求的向往。当他们从高楼林立的喧嚣都市中走出,来到这狭窄幽深的卵石小巷和白墙灰瓦、飞檐灰塑的古旧街巷,犹如进入了时间隧道,置身于历史的感观之中,古街巷的旧建筑和狭小街道构成的古代空间和古老环境令他们陶醉。这种环境风貌构筑了赣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机整体,如果失去了这一部分,那就是完全脱胎换骨的现代城市格式了。
搬迁时过一年多了,尚未见改造消息?我只是看见人民银行老楼门面在粉饰。印象中这栋大楼是五十年代建设的格式,并不是民国建筑,五十年代初原地是空地和“小乐天”原址。经人民银行建楼后又经翻修故比较结实,是水泥楼樑的,那内部也不用重建。赣州六十年代后维修老屋有一传统,(赣州临街建筑老旧,没有钱翻修和重建),都采用“表面光”的方式维修,就是把门面粉饰一新,瞧着好看。而那些来自私房充公的老屋,也是由房产公司简单维修“捡漏”,一直维持至今。从银行的门面修复就可看出这方式趋势,一定是原样修复了,不会拆除重建,除非濒临倒塌的除外。那么那些倒腾出来的老街巷老屋,有的快一年多了,至今还不见动作(有的甚至封门保护起来了),每天有人打扫,小巷也很清静。有的已经修起围墙,似乎是放着等待的意思?不禁使人想到,这么大的量的(六大片区)改造范围,怎么着手啊?关键是钱呢?
以下为攀高铺等巷居民搬迁走了,近日空荡图片——
攀高铺巷
攀高铺巷老宅
攀高铺老宅
围墙砌起
攀高铺巷
攀高铺民居
攀高铺巷
攀高铺巷已经拆除的老菜场,已经围圈。
姚衙前
姚衙前巷老宅
曾家巷
曾家巷老宅
曾家巷木屋
吕屋巷
曾家巷
三块路牌
嵯峨寺巷
天王寺巷
天王寺巷
封门的民居
天王寺巷
天王寺巷
天王寺老宅
天王寺老宅
米汁巷
均井巷
小巷三岔路口
凤凰台
姚衙前
姚衙前
姚衙前
姚衙前
吕屋巷
木屋
嵯峨寺巷看吕屋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