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船庙巷新说

标签:
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故事传说 |
很早很早的时候,赣州城被大江环绕,城内还有一些可以行船的溪河。现今的和平路小华兴街口这里就有个二码头。它的作用是,方便了城内货物往贡江运转和出行。那时,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时,在贡江上都要举行龙舟竞赛。二码头小溪下水的青龙一马当先,突然一阵狂风暴雨,青龙顷刻间钻入漩涡,众多划桨手被浪涛吞没,只有鼓手死死抱鼓被浪尖抛出,漂泊生还。生还后的鼓手,每天夜里听见心惊肉跳地划桨吆喝声,使他心惊肉跳难以入睡。那鼓手家道殷实,为了安慰和祭拜亡灵,就出资并发起修庙倡议。众百姓响应纷纷解囊,在二码头高坡上建起了一座龙船庙。每年端午节大祭,初一、十五小祭,香火经久不衰。
白云苍狗,沧海桑田。不知何时这条小溪干涸了?小船再不能从龙船庙下水去贡江划龙船了,转运货物的二码头也从此沉寂了。人们从干涸的河滩上去城门更便捷,久而久之河滩上便踏出了一条小路,人们给他取名叫“小铁罗汉(小铁炉巷,今小华兴街)”。河滩地的两边种上了菜,还逐渐住了人家。
倒是龙船庙的香火旺盛,信众越沟过坎拾阶而上,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可走。从古城巷和牌楼街来的行人和信众,上下很不方便。
忽一日,来了个风水先生,一路唱道,“龙船庙,风水好,爬坡过坎路不好,只有神仙去得了!”正当此地地保路过听见,便扯住问道,“先生说怎办?”
那风水先生拿着罗盘测向,号准确方位,指指点点筹划一番,便说,“此处该修建一路。”地保笑道正有此意。遂报知府准允,按户摊派完成,择日破土动工。
这时,因没了小溪当地用水紧张,一并按风水先生之筹划,在龙船庙对面的后龙山下挖了口大井供饮用。这井依托后龙山和云峰山两脉泉水,泉水如注涌,甚得百姓欢喜,取名双龙井。同时在龙船庙泥巴路上铺就鹅卵石,并建起了两道瓮门凿上“龙船庙”仨字。要不是龙船庙高十几节码头,远远即可瞧见,路人到此看低了眼,会以为瓮门即是庙。这不,就出现了“拜庙先拜瓮门”的笑话。权当庙前的双牌坊吧!新拓宽的巷道中间低洼,活像一座龙船,那井便是船孔,插船篙用的。设计造型顺应了龙船和庙,多么形象啊!至此,龙船庙巷名字叫开了。
完工后摆酒,欲请风水先生,只见风水先生唱着歌:“龙船朝东尾朝西,扬帆牌楼(街)庙檐前;古城(巷)货物通天下,罗汉(巷)庇佑渡凶险。”扬长而去。至此,虔城风水大涨,赣州“北去赣鄱下长江,南上闽粤过南洋。”,货物通天下,成为中华三十六大镇之一。
至此,龙船庙巷有了住家户,加上拜庙的信众也越来越多,还可由此走小铁炉巷去城外过浮桥,龙船庙巷也渐渐成了闹热的街市。
2016.12.1
注释:“龙船朝东尾朝西,扬帆牌楼(街)庙檐前;古城(巷)货物通天下,罗汉(巷)庇佑渡凶险。”这里涵盖了几条街巷,介绍一下,意为:迎着东方的朝阳,龙船庙前停靠的龙船,就要从牌楼街扬帆起航了。满载从古城巷而下的货物将惠通天下,受小铁罗汉(小铁炉巷)的菩萨保佑,一定会不受干扰安全抵达目的地。
原来的龙船庙,如今的和平路标准钟段。
左边为大古城巷(现今为健康路)
大古城巷(今为健康路),有说龙船庙巷起左侧于此。
龙船庙巷与大古城巷交汇处,有说一瓮门建于左侧。
左街为大古城巷,右边再走四十米为牌楼街口。
站在古城巷街口看龙船庙
龙船庙仅长五十米到此为止(小铁炉巷,即今小华兴街口),据说也有瓮门,左边是龙船庙和二码头。
小铁炉巷,今小华兴街。对着小古城巷。
如今小铁炉巷(小华兴街)的老屋
小古城巷,方口内是小古城巷入口。
小古城巷,还剩下一通道。
曾经的双龙井,八十年代被填埋了,原井口即在地沟附近。
小古城巷的后龙山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