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饼巷的变迁

标签:
历史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赣州历史人文 |
烧饼巷的变迁
烧饼巷位于赣州城区东北部,北端接中山路闹市区,西南端通梁屋巷。长近八十米,宽约三米。清《同治赣县志》中记载有烧饼巷名。五十年代,赣州的烧饼店大约有三家以上,周前张记,东北路一家,和平路邓记一家,其他地方可能还有,但不太清楚了。此时,没一家烧饼店在烧饼巷开店的。偌大个赣州城,后来只剩下周前一家,它至今尚在南京路开店,成了老字号了。
烧饼巷位处建春门老街区,又与旧城闹市区相接,且对着建春门,是流量很大的一条巷子。因为,中山路的行人多,建春门码头劳工为船家货主装卸货物,浮桥上走过的农民也多。在此处开设了几家卖烧饼的摊店,久而久之故而得名。不过,这可能是四十年代以前的事,五十年代后,我懂事了却不见有什么卖烧饼的,也许早就没有了。倒是靠中山路的烧饼巷口这里有家烧米粿的饮食店,倒是蛮吸引老表和搬运工的。一碗水酒就着,外加几个米粿、油条,从早上到中午座无虚席。中午再来清汤、面条、包子馒头,很实惠地消费。拉板车的汉子和做买卖的老表,在这里就近填饱肚子很方便,还可在挑担中捎回一些与家人分享。
期间,市民在建春门寡茶店的闲谈中,不乏有精彩故事,常常是赣州人添油加醋的笑料。有兴趣的博友可参阅本博客故事“塞碗清汤塞碗面”的故事(赣州话故事集锦)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9027190102vv5x.html”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现在的烧饼巷基本改造完毕,相邻的一座客家大屋建成,成了一个古玩市场。每天早晨几家赣州油炸米粿摊子在烧饼巷营业至中午,除此,没什么特色。
烧饼本来在赣州是北方的舶来品,而以烧饼命名的巷子,却以烧饼的转移出走,变成似乎遥远的传说?但记载了一段人文历史留在了民间。
烧饼巷
烧饼巷和客家大屋

客家大屋

新建的客家大屋

烧饼巷

烧饼巷对着建春门

烧饼巷对着建春门

老屋

烧饼巷

烧饼巷,前面是梁屋巷。

烧饼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