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挂名的赣州“天一阁”
标签:
历史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赣州历史人文 |
没挂名的赣州“天一阁”
历史上宁波的“天一阁”因藏书出名,赣州也曾借鉴修建。不同的是赣州的“天一阁”,不是用来藏书的,而是用来镇火的。
赣州“天一阁”在瓦市街(今照磨巷口)东端口。有这样说法,赣州城的水东有一座赤色的山,名叫火焰山(今万松山),因此城中街道房屋经常起火,为避免火灾,就在赣州州前街当街挖了一口井, 一开始叫作元虚井,或者太阴井,并在井上修建一座阁,叫“太阴阁”,自此城中的火灾越来越少。
明代弘治年间时任江西右布政使的蒋曙将井改名“天一井”,上面的阁,也从“太阴阁”改为“天一阁”,“天一阁”后的太阴巷(照磨巷)也被改作了“天一阁后巷”。明正德初,阁楼遭到毁坏,井被堵塞。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御史蒋升,都御史王守仁,副使杨璋檄知府邢珣赣州知府刑珣重新修复。清初,浙江慈人溪姚启盛
(字际斯,顺治十二年进士)巡抚赣南时,他又一次重修了赣州天一阁。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阁楼失火被烧毁,三十四年(1769年),赣县知县李新其倡议修复并疏通井底,当年十月,李生病而亡,继任赣县知县的卫谋接着将它完工,刘谦写了《修天一阁记》。道光七年(1827年)重修,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毁。二十八年(1852年),赣州府城人重建,咸丰二年落成。现今,当地老百姓对“天一阁”大都了如指掌。可惜20世纪70年代初阁楼遭人为破坏。
2012年在打造文清路仿古建筑的时候一道把她给重建了。不过速度不快2014年才完工,至今也没冠以名字,但老赣州人都知道是“天一阁”。可能是汲取2009年建设“和谐钟塔”反响强烈的教训有关吧?有意思的,“天一阁”至今不藏书,空置,也算延续历史传统吧!后边的建筑由区里拨给了大新开路居委会办公,折射出四平八稳的稳当!
两层仿古建筑

楼阁翘角

照磨巷看大街

近看楼阁

后背大新开路居委会办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