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州东园古井(借用早年赣南日报图片刘念海摄)




赣州古井话沧桑
自古以来赣州三江六岸不缺水。居民用水靠近河边的人家可以挑用河水,而城内大多数人家靠井水饮用。赣州水井遍布,水井之多,也就成为赣州城的特色。井多,井的名称也多,诸如皇华古井、东园古井、龙船庙井、龙湖井、青龙井、杨老井、金家井、陈家巷井、天一阁井、东门井、慈姑岭井、三潮井、八角井、豆芽井、黄土井、凤眼井、丹桂井、木栏井等。有的井还成了当地的地名。 居民汲用井水,大部分家庭自己有劳动力挑水。有钱人家雇人去挑,既无劳动力,又不能雇用人挑水,只有买水用了。于是就有了挑水卖的人,以此为生。靠挑水力资糊口,有的还上年纪是可怜的穷苦人。
最有知名度和故事的是廉泉井,相传此井在晋朝时就叫“出水井”。后有个清官以此井水清冽来标榜自己的清廉,遂改名字“廉泉井”。北宋时期大文豪苏东坡南贬路过赣州,与乡贤阳孝本两人在井旁彻夜长谈,无意中成就了“夜话亭”。打此“夜话亭”名头显赫,光芒也就掩盖了廉泉井。
距廉泉井不远处有一口三潮井。水源丰富从不干涸,而且清莹甘甜,每天定时潮起潮落三次。相传某年夏日,突降冰雹,一孩童跑到井亭躲避,忽听身后水浪声大作,回头趴在井口观望,却见井里金光闪烁,井水翻腾。定睛细瞧,原来是只大金牛在井中嬉戏。孩童不由惊叫:“快来看啊!牛掉进井里啦!”待人们赶来后金牛已遁去,潮水也平落,从此这口井的水不再涨潮。因而就有了该井的历史传说。
赣州是一座近两千年的古城。古井也有它的历史文化和沧桑。如今斗转星移历史经历大变革,随着科技生产的发展,古井的作用也随之失去作用,难免不被填埋损毁。下面介绍赣州古老大井的损毁——
新赣南路附近的杨老井,也有过非凡的热闹。井有七八米深,建有高大的井亭。走近细看,该井井沿竟是由整块巨型花岗石凿空而成,井的口径也大。东门井,该井位于东门井巷口,是古代赣州城的一口有名的水井,它出水量大,水质清凉,是灶儿巷街区一带居民的主要生活用水水源。在明代末年,水井旁边还创办了一座名为万源酒栈的酒作坊,利用东门井的优质井水酿造米酒,并一直沿续了300多年,成为赣州市的名酒——章贡酒的发源地。时至今日,在万源酒栈的旧址上,仍有民间的小型作坊继续在此酿酒,真可谓酒好不怕巷子深。 “东门井的酒”说的正是今天赣州酒业公司的前身——源于清末、盛名于抗战时期的万源酒栈生产的佳酿。酿酒之源正是东门井水。那时,东门井,水涌如潮,甘洌可口。借着井水的美妙,做出的酒竟然清醇滋润,好喝得很。从此,赣州的白酒开始响名起来。八十年代前,有种酒“赣泉酒”就是这口井水酿造地。现在这口井毁掉了,上面坐了栋城管铁皮房。这口井也在八十年代给封闭了。和平路的双龙井我在这里长大生活汲水,而我却眼睁睁地看着把它填埋了。六十年代龙湖井还在淋豆芽,后来不知怎么又填埋了?还有黄华古井也因发生火灾给投物品填埋,所幸八角井封闭后又重见天日。这还是我所知晓的著名古井的命运,那些数不清的古井呢?至于那些小的古井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现存的古井多分布在赣州北部的老城区,尤其集中在解放路、八境路和建国路一带。这些古井有的位于古巷边上,如东园古井、凤眼井、丹桂井等,它们默默地注视着小巷的人来人往,总有一天会把它们填埋了。有的则“隐居”在破旧的院落里无声地叹息,任由人们丢填垃圾。
现在绝大部分的井都封闭了,剩下的几口水井则撑脸面,作为人文景观供人欣赏。如赣一中的廉泉。东园古井也许是水量丰富,地处人口稠密的小巷依然在用。赣州城的自来水是建国后兴建的,初期仅设自来水供应点,八十年代后才逐步接水到各家各户。作为好事标志赣州居民生活的改善,城市现代化发展了。作为坏事没了古井,丢掉了人的发展产物和历史文化的标志。那我们是否该两者结合,把这硕果仅存的几口古井保护利用起来,彰显赣州古城渊源文化的内涵呢?
下面借助罗汉岩拍摄的古井,作为历史的回顾——

修复的八角井,原来填埋了,07年又重新挖掘出来展现。

背岭井,水泥加固。

朝天门井,水泥修复加固。

慈姑井,已经封闭。

东园古井

东园古井,典型的花岗石井围,使用完好。

清澈的丹桂井

汲水的丹桂井

如今丹桂井垃圾满井,命运堪忧。

被城管占据的东门井,正好座落于井之上。

修复后的花园塘井

不甚干净的花园塘井

黄屋坪路井,井棚摇摇欲坠。

金沙井,凹凸铺平显沧桑。

赖家围井,水泥修复过。

赣一中内的濂泉井

赣一中内的濂泉井,因苏东坡而名噪一时。保护修复好。

米汁巷井,这类井没有井衔。

三潮井

三潮井,这类井藏于小巷。

中集营市立医院井

嘶马池井,这类井藏与居民院内。

残缺的小井子井

曾家巷井

又一曾家巷井

已经风化的纸巷井,赣南本地的红麻条石砌成,数百年沧桑不禁风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