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适合你的灵性导师?
(2011-10-14 22:36:33)
标签:
灵修上师杂谈 |
分类: 个人日志 |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每个人身上都有可以学习之处。不过,在灵修领域的情况是有些人会长期地追随某位大师,有句话说:「好的老师让你上天堂,不好的老师让你住套房。」这句话其实有点偏颇,而且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盲点─为什么你要去找一个老师?
你为什么需要一个灵性导师?这个问题拿去问一百个人都会出现不同的答案:「因为想要开悟」、「因为大师很有智慧」、「因为想要摆脱烦恼」、「因为我就会很开心」...你可以找到千千万万的理由,但是最终的理由都是相同的─为了自己。同样地,那就牵涉到一点─我们总觉得别人身上有我们要的东西,是我们认为自己没有的东西,所以我们才要去找老师、才要去学习。
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可以带给你新的洞见,可是他依然是一个肉体凡胎,当你看到老师的缺点时、当你觉得他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完美,那又该怎么办?批判你的导师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而应该反省:你的导师带给自己的影响是什么?
在《觉醒风》一书提到,某人问印度灵性导师尼萨伽达塔(Nisargadatta),一个宗师是否应该是「行止端正、能够自制的人」,他是这么回答的:「这样的人多的是,但于你们无用。为人师者是要指点你们回到自我的路。这跟他这个人的性格、脾气又有什么关系呢?...你们唯一可以拿来参考的,就是当你们跟他在一起的时候,自己有什么变化...如果你们比平时了解自己更多更深,那就表示你们找对人了。」
有一位禅修多年的日本人告诉作者,尽管他的禅修老师有人格上的缺点,却是在这修行路上的导师中唯一让他真正了解到禅的人。如果一个人可以让你洞悉内在深处的真相,并且看见宇宙万物更多层次的肌理,那么他必然是一位具备美好特质的引导者,才能使你瞥见在瑰丽奥妙的宇宙绽放真理光彩的角落。
万事万物皆具备空性,没有好、也没有坏,此一时好、彼一时坏,因应潮流而动,例如,有个人总是很小气,他死命存来的钱却是用来养活一家大小的救命钱,那是好?还是坏?对别人来说,他小气过头;但对他的家人来说,如果他不小气,就没钱过活了。所有的好、坏都是相对的存在,要是你在别人身上发现缺点,你可以试着去看看自己身上的缺点,是否有任何意义?或者,你可以做什么去转化它?在别人身上的问题往往是我们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无法改变别人,却能转化自己。
我是这么想的:其实不必刻意去找一个灵性导师,在每个人身上都可以学到洞见,在每个人身上也都可以看见自己问题的拼图碎片,我们随时都可以教育自己新的真理,最好的灵性导师正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当我们对当下保持觉知,真理与答案便会与我们同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