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强调发展速度到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2025-07-21 14:23:31)从强调发展速度到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强调发展速度的重要性是我国改开之初制定发展规划的重要特征,也是“发展是硬道理”论断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滞后的状况,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在这一发展方针指引下,我国各项社会主义事业都获得了迅猛发展,国家实力亦有了飞跃提高。但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经济发展也出现了偏热倾向,诸如投资增速偏快,货币供应量增加偏多等,导致经济出现一定波动。为了纠正这种倾向,我国适时提出了“稳中求进”发展思路,使经济发展状况得到了改善。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又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具体实际,进一步将“稳中求进”定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基调”,从而在理论上向前迈上一大步,在实践上则引领经济发展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我国逐渐成为占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强国。“稳中求进”总基调的确立是我国发展观上的重要进步,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根本指针。“稳中求进”发展方针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要求发展速度要与客观实际可能相符合。发展速度对于经济发展是必要的,没有一定的速度就谈不到发展。所谓要保证经济发展“每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就是讲的发展速度。但经济发展速度不是可以任意规定的,必须符合实际可能和需要才有可行性,否则必难以实现,正像“大跃进”时期“亩产万斤”目标难以实现一样。故“稳中求进”首先是指发展速度要与社会实际相符合,这样就把发展方针建立在从实际出发的基础之上,从而保证发展规划的稳定实现。
二是指要打好发展的体制基础。经济发展是需要有体制保障的,既要有稳固的经济体制作保障,也要有稳固的政治体制做保障,还要有稳固的教育和科技体制做支撑。没有稳定的体制基础,发展目标亦难实现。我国当前最主要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定要以此为基础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才能保证发展目标的实现,这是保障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基础。
三是要坚持质量优先原则。唯物辩证法认为,质是量的基础,脱离一定质的量的提升不仅无意义而且有害,只有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才能支持社会进步。我国在改开之初,经济发展质量曾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瑕疵,“假冒伪劣”产品、“豆腐渣”工程屡见报端,并曾一度影响我国产品声誉。因而发展经济必须把保证质量放在优先地位,这是“稳中求进”的内在要求。
四是要求保证发展的平衡性。所谓平衡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保持稳定关系的性质,是事物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例如产、供、消之间只有保持平衡才能推动经济的顺利发展,否则,经济发展就会遭遇障碍,我国近年房地产业发展就存在失衡情况,对我国总体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故保证经济发展平衡性乃是“稳中求进”发展方针的必然要求。
总之,“稳中求进”的发展方针是对强调速度的发展方针的重大发展,它体现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思想指导,必须始终加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