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系统论思维的缺陷浅谈
(2025-01-25 18:05:02)经典系统论思维的缺陷浅谈
系统思维(经典系统论思维)是上一世纪四十年代由美国科学家冯•贝塔朗菲(1901-1972)创立的一种与近代还原论相对立的科学思维。其主要特征是与还原论立足部分的思维方式(分子原子论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反,强调从整体上认识和处理问题,根据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故从整体出发可以发现事物部分或要素所不具有的新属性和新功能,立足整体处理问题可以获得比立足部分处理问题高的多的效果。正是基于此,改开以来党和政府大力提倡系统思维,并取得了极大成效。但是,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经典系统思维也并非都是优点,其也有自身固有的缺陷,即忽视部分或局部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对系统整体属性和功能的作用,对此如不加以注意和克服,也会给革命和建设造成损失。因而了解经典系统思维的这一缺陷并尽力加以避免,对于保证革命和建设的成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根据本人的学习和研究,部分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的数量对整体的规模有重要影响。任何系统整体都是由一定部分构成的,构成的部分数量多,整体的规模就大,反之则小。例如一个家庭如果只有夫妻二人构成,那就是个小家庭,如果加上子女,那就是个中等家庭,如果孙子女也一起生活,那就是个大家庭了。其他如生物群落的大小、企业规模大大小、民族和国家的大小,也都与构成要素数量多多少有关,系统科学中的大系统和小系统的区分也是根据构成要素的多少来划分的。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显然应该先确定对象规模的大和小,然后据此制定相关计划并与以执行,否则会造成被动和失利。例如打仗时把敌方一个团误当成一个连加以对待,那是很难打胜仗的。
二是部分的质量对整体有重要影响。系统的质量当然直接取决于整体:整体质量高,系统质量也高,反之则低。然而由于整体是有部分构成的,因而部分的质量也会影响系统整体。特别是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质量更会对系统产生较大影响。例如一所学校的生源质量和师资就影响整个学校的办学质量,一支部队的士兵素质也直接影响整支部队的战斗素质。至于建材的质量和建筑打工人的施工质量对整座建筑质量的影响就更明显了,很多短命的建筑都是由于建材不合格或局部施工质量不合格造成的。因而,人们在搞革命和建设工作时,注重要素的质量特别是主体要速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常说的“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勺坏一锅”等俗语都是指的这种情况。故我们做任何事都应坚持做到“精心设计和精心施工”,绝不可马虎大意,以避免以小失大。
三是部分之间关系对系统整体有重要影响。任何系统整体都是建立在部分之间关系基础之上的,部分之间的关系形式就是系统结构,结构有时间结构、空间结构、逻辑结构等类型。现在所谓复杂系统和简单系统就是根据结构的复杂程度来划分的。系统结构有优劣之分,结构优,系统整体性能优,反之则劣。例如建筑结构(空间结构)就对建筑质量有决定性影响,文章结构的优劣则对文章的功能表达有重要作用,战时部队的组织结构(综合结构)也直接影响战斗或战役的胜败。故我们在认识和处理系统整体问题时,必须注意结构问题,努力使其达到优化要求,这样才能获取系统整体性能。
由此可见,系统组成部分对系统整体性能是有重要影响的。但经典系统方法论却对此并不重视: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非在其成名作(一般系统论 基础 发展和应用))中就未讲部分或局部的作用,因为他认为“一般系统论就是对‘整体’和‘整体性’的科学探索。”([美]冯•贝塔朗非著 林康义 魏宏森等译 《一般系统论 基础 发展和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国内外各种阐述系统论著作中也不讲部分或局部的作用,甚至系统论的各个分支理论例如系统工程中也很少讲到这一点,只是在谈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原则时才偶尔提到部分或局部一词。这就说明经典系统论是并不关注和探索要素问题的,因而有着巨大片面性。只有到了上一世纪末期,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在讲系统论问题时才把整体建立在部分或局部基础之上,他说:“局部与全部的辩证统一,事物内部矛盾的发展与演变等,本来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常理。”(钱学森等著:《论系统工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版,第174页)从而把系统论发展的第二阶段——现代系统论阶段。可惜现在一些人对系统论的理解基本还停留在只重视整体的经典系统论阶段,这就不仅歪曲了系统论的本质内容,而且落后于系统论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造成人们对系统论片面理解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这种把系统论等同于整体论的认识是一种停留在贝塔朗非经典系统论的表现,而没有反映出为钱学森所发展了的现代系统论——辩证系统论的内容,因而是带有片面性的系统观。用这种片面性的系统观来指导改革和建设的工作实践,会带来只关注整体利益而忽视个体利益的弊端,并会引发个体反抗,不利社会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坚持为钱学森所发展了的辩证的系统观,把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结合起来,把长远利益与暂时利益结合起来,以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3页)以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