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两个途径

(2024-12-27 10:43:31)

发展新质生产力两个途径

自从党中央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后,各行各业都在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但在完成这一任务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种偏向:即过分重视新质生产力的物的方面,而忽视新质生产力中人的方面,仿佛一旦有了新质的机器、设备和技术,新质生产力就可以立即形成了,这是一种片面性理解。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明确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受制于两大要素:一是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结合,结合的越好,生产力越高。例如劳动者越能熟练使用生产工具或操纵机器,生产效率就会越高。如果劳动者不能熟练使用生产工具或操纵机器,则生产效率就会低下,甚至或造成生产停滞。现代社会的劳动资料越来越先进,很多产业都已开始使用流水线和机器人,因而对劳动者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否则无法使用流水线和机器人进行生产活动,因而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结合能力和水平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由此亦可看出,只重劳动资料的创新而忽视劳动者技能水平的提高,新质生产力是无法形成的。历史表明,劳动资料只是生产力中死的要素,而劳动者则是活的要素,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生产力,也只有新质劳动资料与新质劳动者相结合才能形成新质生产力。

二是劳动者之间的结合。生产活动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只有在相互协作中才能进行,随着协作的发展,生产能力也会不断提高,直至发生质变。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指出:“100个工人通过协作在一天中所干的活,不仅一个单个工人干100天干不了,而且常常100个单个工人干100天也干不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293-294页)这里所说的就是指协作对于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当然,协作方式也是不断发展的,今天的协作已不仅是劳动者个体间的协作,而且发展到劳动者群体间的协作,甚至是整个企业、行业、乃至全球性协作,这对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起着巨大作用,这也是人的因素作用的重要表现。因而,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质生产力,绝不能只停留在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结合上,而更应在发展劳动者协作上下大功夫。

     上述两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途径并非孤立,而是密切相关的。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结合是基础,没有这一结合,生产力就不可能生成,因而,创新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结合方式应成为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途径。而劳动者之间的结合---协作则应成为建设新质生产力主要途径。历史证明,我国建国以后的生产力大发展,改开以后的生产力大跃进都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社会主义大协作的产物。今后我们要大力建设新质生产力,仍要在搞好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地区的协作上下大功夫,而且这种协作不仅应是链条式的,还应是网络式的。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大发展,加速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