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性和系统性
(2024-08-03 14:42:53)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性和系统性
中国式现代化不可能是齐头并进的现代化,而必然是由单个领域和地区到多个领域和地区、由初级现代化到高级现代化的逐渐发展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也不可能是分散进行的过程,而必然是一个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组织实施的系统化过程。
首先,现代化是由单个领域和地区到多个领域和地区的逐渐发展过程。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地区的发展基础是不一样的,有的领域和地区发展水平比较高,基础也雄厚,而有的领域和地区发展水平比较低,基础亦薄弱。因而我们只能先在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较雄厚的领域或地区投入力量,实现现代化,然后逐渐再在其他领域和地区实现现代化。当然,先实现现代化的领域和地区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对其他领域和地区的现代化起“传帮带”作用,并且这种“传帮带”不只是主观上的,也是客观上的,即先行现代化领域和地区与后进领域和地区有着内在必然联系,因而具有客观上的引领和拉动作用,就如同房地产业发展对建材业发展具有引领与拉动作用一样。这种模式可以叫放射性现代化。因此,政府在确定先行现代化领域和地区时,应该对所有领域和地区的内在联系进行充分研究,找出具有全面强大拉动作用的领域和地区,然后将其作为实现现代化的龙头加以支持。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电信产业特别是人工智能业和各个地区的中心城市具有这种拉动作用,因而可将这些领域和地区作为实现现代化的龙头领域和地区。
其次,现代化是由初级现代化到高级现代化的逐渐发展过程。我国是有14亿人口的大国,由于历史原因,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要想在短期内实现高水平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只能先实现初级水平的现代化,再达到中等水平现代化,最终实现高水平现代化。我国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2035年实现的现代化目标只能是初级水平的现代化(包括多数地区和主要技术水平)。当然,这里所谓初级水平现代化是应该有一系列数字目标作为标准的,而这些数字目标的确定既要立足于我国实际,又要充分参考国际水平,不要随意而为。
再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注意系统性。中国式现代化是系统现代化,因而必须以系统思维为指导。第一要注意搞好各种社会要素的现代化,包括物质要素的现代化和精神要素的现代化,特别是要通过教育搞好个体人的现代化,这是基础。第二要注意搞好结构的现代化,各种社会系统都有一定结构,包括纵向结构(层次)和横向结构,结构不合理,现代化无法实现,故结构现代化是关键,要通过改革手段不断调整和优化结构。第三要注意搞好环境关联现代化,若与环境关联不好(断裂、冲突等),则现代化无法实现或会遭遇巨大阻力,要保证环境关联现代化必须采取开放方针,包括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开放的目的是搞好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流,以吸收一切外部有利因素为我所用。总之,只有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把现代化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对待,才能收到预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