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的两个外国老师
(2024-05-20 09:36:11)中国近现代的两个外国老师
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有两个外国老师:一是俄国,二是美国。俄国是中国革命俄建设的老师,美国则是中国改革和建设的老师。
俄国是中国近现代的第一任老师。孙中山说:中国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这是孙中山在搞旧民主革命连续失败之后进行的总结。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这是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基础之上进行的总结。在通过革命手段打到封建统治这一点上,二者一脉相承,但毛泽东对俄国老师的理解比孙中山更为深刻,也更为成功。从建国到改革开放,苏联则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老师,以发展重工业为先导的计划经济则是我国向苏联学习的主要内容。在以苏联为老师的学习过程中,成功多于失败。
美国则是中国近现代的第二任老师。民国时期的经济和政治主要是以美国为老师,但没有学成功,反而成为美国的附庸。而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也是以美国为样板的:市场经济是向美国老师学习的主要内容,此外如科学技术(如互联网技术)是向美国学,经济活动全球化是向美国学,军事上的协同化和隐身化策略更是向美国学,甚至在思想文化上也受到美国的重要影响。在向美国学习的过程中,也是成功多余教训。
当然,中国在向外国老师学习过程中,也是有自己创新的。如在革命方面,中国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路子,并获得了成功。在建设方面,中国则重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繁荣了经济,毛泽东将此概括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之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则致力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路,目前已在诸多方面超越俄国和美国两位老师,甚至受到美国老师的嫉妒和打压。
总结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之路可知:中华民族的发展只靠自己是不行的,而必须向外国学习一切先进的东西。只靠传统文化既救不了中国,也发展不了中国,这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是封建文化,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相竞争。但在中国向外学习过程中,又必须立足中国实际,依靠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和开拓进取,而不能搞全盘照搬,更不能靠国外施舍。因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毕竟是由中国内在矛盾运动规律决定的,外国的东西不可能完全适应中国。此外,在向外国学习时,还必须注意结合自己实际进行创新,即走中国特色之路,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实现伟大复兴,才能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对人类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目前,中华民族正大步行进在复兴之路上,已经取得辉煌成绩,这既是虚心向外国学习的产物,也是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的结果。我们欲继续前进,必须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开放的重要内容就是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改革就是要开拓创新,永远前进。只要我们把二者很好结合起来,我们就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和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同时为世界的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我们应有的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