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系统生成过程
(2024-04-01 11:11:12)新质生产力是系统生成过程
任何事物特别是复杂事物都是一个系统生成过程,作为社会发展火车头的新质生产力系统的生成也是这样。
首先,新质生产力系统的形成必从要素始。诸如现在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型劳动者都是新生产力要素,而新质生产力系统就是建立在这些新质生产力要素基础之上的。事实说明,新质生产力要素越多,越完善,则新质生产力系统的形成基础也越厚实。而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新材料的研制和生产水平不高,新能源的研制和开发还在进行中,新技术特别是精密制造技术也还有不少缺口,等等。因而我们应该努力做好新质生产力系统的奠基工作,否则会由于基础准备不足而造成整体新质生产力系统成才困境或反复。
其次,新质生产力系统的形成需要结构支撑。结构是任何系统形成的核心,目前我国新质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尚在规划中,这种结构规划既包括各种新质生产力要素之间逻辑关系结构,也包括新质生产力要素之间的时序关系结构(即先发展什么,后发展什么,同时发展什么)。在这一结构规划中,历史上的新质生产力结构可作为参考:例如近代历史上的新质生产力系统是以蒸汽机为核心的,而煤炭业的发展、冶炼业的建立、蒸汽动力的发明、机械制造业的开发等部门都是为其服务的,从而形成一个机器大工业新质生产力系统。继蒸汽机时代后是电气化生产力时代,而在电气化新质生产力系统中,发电机和电动机则占有核心地位,其他部门则为之服务并受其支配。目前正在形成中的新质生产力则以人工智能机为核心,而这一核心也是需要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技术等部门为其服务,才能形成一个复杂的新质生产力系统的。总之,新质生产力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结构,才能顺利生成。而我国目前新质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尚未定型,所谓的数字化工作只是为新结构的形成创造必要条件而已,因而尚需继续努力。
再次,新质生产力系统的形成需要具备相应环境。任何系统都是在相应环境中形成的,新质生产力系统的生成亦如此。这些环境主要包括:国内科研环境,政策环境,应用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以及自由交往的国际环境,等等。而目前由于这些环境尚不够好,更不大稳定,特别是美国霸权主义的阻碍(如脱钩断供等),国际交往环境比较恶劣,因而很不利于我国新质生产力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为此,政府必须努力克服困难,排除干扰,为新质生产力系统的形成创造条件。
最后,新质生产力系统的生成需要充分发挥功能。生产力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提供需要的产品,新质生产力系统的功能是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质优价廉产品,只有实现了这一功能,新质生产力系统才能最终形成。我国目前的社会需要,多数还是靠传统生产力来完成的,由新质生产力系统完成的部分还只占少数。我们在建构新质生产力系统时,必须充分注意发挥其满足新社会需要的功能,也只有社会新需要才是新质生产力系统发展的强大动力。
总之,新质生产力系统的建立是一个系统生成过程,我们必须遵照新质生产力系统的形成规律去努力,才能顺利实现既定目标,进而推进“共同富裕”和“民族复兴”目标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