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思想”辨析
(2024-03-17 11:32:37)“理论”与“思想”辨析
“理论”与“思想”是人类理性精神的两大形态,它们之间虽然有着密切联系,然而又是有着一定区别的。搞清二者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首先,二者反映的对象不同。理论反映着客观事物(自然和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是具有客观普遍性的知识体系。例如各种自然科学理论、社会科学理论、思维科学理论等等。思想则反映的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方法,是具有主观普遍性的知识体系。例如各种开发自然资源的技术思想、社会革命思想、艺术创作思想等等。
其次,二者的存在条件不同。理论的存在的条件是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其中实践检验是根本条件,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关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才能成为理论,而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关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则是谬误。毛泽东曾说:“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17页)此外,逻辑证明也是理论存在的重要条件,缺乏逻辑证明的思想是不能成为理论的。而思想的存在条件则是改造世界的实践本身,它并不需要实践检验,也不需要逻辑证明。而只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解释或行为主张而已。例如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法家思想,近代西方的重商主义思想、无政府主义思想、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现代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等都是如此,历史表明,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会产生相关思想,至于这些思想是否正确和有效,则与该思想的存在无关。
理论和思想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有什么理论就会有产生什么样的思想,理论是思想之根。例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二者具有一致性。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这些无产阶级领袖人物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又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另外,同一个理论基础也会产生不同的思想流派,如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就可以产生出反映不同国度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这种情况的典型表现,而与此相关的主体亦是理论家与思想家的统一。
但在某些情况下,思想的产生也并不依赖理论,而只是依赖于主体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追求,例如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产生即如此。故在历史上,有些人虽然可称为思想家,但却不是理论家,而这种情况在各国历史上是很多的,例如古代的孔子是著名思想家,但却不是理论家,因为他的观点并未反映当时社会的发展规律,亦未经过逻辑证明。
总之,理论与思想是有区别的,我们对待其态度亦应有别:对于科学理论我们应该虚心学习之,并努力将之付诸于实践;而对于思想,则应加以鉴别,对于符合科学理论的思想,亦应加以接受并践行之,而对于其不合科学理论之处,则应加以批判性探讨和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