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本”非彼“资本”
(2022-05-03 15:52:29)此“资本”非彼“资本”
作为生产力范畴的资本是构成生产力的要素之一,在存在着商品经济的社会中,任何生产过程都需要有货币、劳动者、劳动资料以及科学技术的支持和参与,否则生产便无法进行,这些要素通常就被称为生产资本,谁拥有的这些要素多,水的资本就多。这些生产要素的品质越高级,数量越多,结构越合理,生产过程也就越稳固和发展,反之则差。因此,社会统治者欲发展生产,就必须准备好充分的人、财、物及科技等资本,并将其合理组织才行。这其中货币资本是首要的,因为有了充足的货币资本,才能购买到必需的劳动力、物质资料和科学技术等实物资本;劳动力资本则是核心,是生产的动态要素,它支配着生产的全过程;而科学技术资本则是创新要素,它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生产力的效能。
作为生产关系的资本则体现着资本持有者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因为资本的本质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凡是资本存在的地方,这种剥削关系也就存在,无论资本掌握在国家手中还是掌握在集体和个体手中都是如此,其资本运作的结果也都是产生为资本持有者所占有的剩余价值。因此,引入资本就是引入资本所代表的剥削关系,确认资本的存在和属性也就是确认资本代表的剥削关系的存在和属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资本正是这种体系剥削关系的资本,他写作《资本论》的目的也正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秘密和本质,揭示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的秘密,并进而指出无产阶级与资本家阶级对抗的必然性。可见这种意义上的资本概念与作为生产力要素的资本概念是根本不同的。
应该指出,作为生产力要素的资本在商品经济关系存在的社会中是具有永恒性的,因为没有资本就无从生产,资本发挥着引领和决定生产发展的作用。我国社会是存在着商品生产关系的社会,当然要充分发挥这一资本形式的作用,否则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会受到极大制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难以实现,这是已为实践所证明了的。但是作为剥削关系形式的资本我们又是应该加以慎重对待的,因为它毕竟是一种剥削关系的载体,他的运作过程也毕竟是一种剥削过程,因而会引发社会矛盾,这一矛盾虽然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是可以缓和的,然而却是不可消灭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甚至会引发社会对抗,导致社会主义社会出现危机。
总之,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既应充分利用好作为生产力要素的资本,同时又必须认真关注作为生产关系资本的消极作用,引导劳动群众充分认识并自觉抵制这种消极作用,防止使自己不自觉地成为资本的奴隶,劳动者要牢记自身的解放始终是劳动者自己的事情,牢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创造条件消灭这一资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