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考向分析+新题解析专题07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解

标签:
高考试卷语文杂谈 |
分类: 教育教学 |
专题07 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一、考纲解析
1.语言表达得体考查持续为热点,简明考查偶有涉及,准确、鲜明、生动则很少单独设题,一般与其他考点结合考查。
2.考查选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本考点出现了更多的新颖题型。
二、考向分析
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考向一 简明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即用语简洁,表达清晰。首先考虑“简”:句子里不要有表意作用完全相同的成分;能省略的虚词,就尽量省略;可以指代的内容尽量用指代性词语。其次考虑“明”:句子的意思不要晦涩难懂,让人看不明白;句子的意思要明确,不要有歧义。考查形式一般为辨析和修改病句,这里不再详细解释。
考向二 得体
“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语言得体的“体”,包括语体(口语和书面语)、事体(对象、场合、目的等)、人物(尊卑、长幼、职业等),重点是分清书面语(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
常用的敬辞和谦辞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谦敬词语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除“家”“舍”“令”外,谦辞还有“小”“拙”“鄙”“寒”等等,常见的敬辞还有“贵”“大”“高”“拜”等等。
敬辞
1.“令”字一族。用于对方的亲戚或有关系的人。如: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令弟:尊称对方的弟弟;
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
2.“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
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辞:指告辞对方;
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
拜贺:指祝贺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
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3.“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
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
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
奉告:告诉;奉还:归还;
奉陪:陪伴;奉送、奉赠:赠送;
奉劝:劝告;奉迎:迎接;
奉托:拜托。
4.“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动作。如:
惠存(多用于送人照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
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
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5.“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
恭贺:恭敬的祝贺;恭迎:恭敬地迎接;
恭候:恭敬的等候;恭请:恭敬的邀请;
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
6.“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
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
垂爱(多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
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7.“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
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
贵姓:问人姓氏;贵恙:称对方的病;
贵国:指对方的国家;贵校:称对方的学校;
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
8.“高”字一族。称别人的事物。如:
高见:高明的见解;
高论:称别人的议论;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现常用于问别人在什么地方工作。
高龄:称老人(多指六十岁以上)的年龄;
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
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
9.“大”字一族。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
大驾:称对方;大名:称对方的名字;
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庆:称老人的寿辰;
大人:(多用于书信)称长辈;
大札:称对方的书信;
大伯:除了称伯父外,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
大妈、大娘:尊称年长的妇女;
大哥:可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人;
大姐:可尊称女性朋友或熟人;
大爷:尊称年长的男子;
大师傅:尊称和尚。
10.“敬”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如:
敬告:告诉; 敬候:等候;
敬贺:祝贺;敬请:请;
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
敬佩:敬重佩服;
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
11.“请”字一族。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如:
请问:用于请求对方回答问题;
请坐:请求对方坐下;
请进:请求对方进来。
12.“屈”字一族。多用于对方的行为。如:
屈驾:(多用于邀请人)委屈大驾;
屈就:(多用于请人担任职务)委屈就任;
屈居:委屈的处于(较低的位置);
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13.“光”字一族。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如:
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称客人来临;
光临:称宾客到来。
14.“俯”字一族。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
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
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
俯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
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15.“华”字一族。称对方的有关事物。如:
华诞:称对方生日;
华堂:称对方的房屋;
华翰:称对方的书信;
华宗:称人同姓。
16.“老”字一族。用来尊称别人,有时特指老年人。如:
老伯、老大爷、老太爷:尊称老年男子;
老前辈:尊称同行里年纪较大、资格较老、经验较丰富的人;
老兄:尊称男性朋友;
老总:尊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某些高级领导人(多和姓连用)。
17.“叨”(音to)字一族。如:
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
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教;
叨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打扰。
18.“雅”字一族。用于称对方的情意或举动。如:
雅教:称对方的指教;
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
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送给别人时)指正批评。
19.“玉”字一族。用于对方身体或行动。如:
玉体:称对方身体;
玉成:成全;
玉照:称对方的照片;
玉音:(多用于书信)尊称对方的书信、言辞。
20.“芳”字一族。用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
芳邻:称对方的邻居;
芳龄:(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年龄;
芳名:(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名字。
21.“贤”字一族。用于平辈或晚辈。如:
贤弟:称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
贤侄:称侄子。
谦辞
1.“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如:
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
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叔:称叔叔;
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
2.“舍”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如:
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
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3.“小”字一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对自己的谦称;
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
小人:地位低的人的自称;
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小生(多见于早期白话):青年读书人自称;
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谦称自己。
4.“老”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
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
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
老脸:老年人指自己的面子;
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5.“敢”字一族。表示冒昧的请求别人。如:
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
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
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6.“愚”字一族。用于对自己的谦称。如:
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
愚见:称自己的见解;愚: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7.“拙”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如:
拙笔:谦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
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
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8.“敝”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
敝人:谦称自己;
敝姓:谦称自己的姓;
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住所;
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9.“鄙”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
鄙人:谦称自己;
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
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另外还有一些: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看望别人说“拜访”,
请人勿送说“留步”,未及远迎说“失迎”,无暇陪客说“失陪”,陪伴朋友说“奉陪”,
贵宾来到说“莅临”,请人告诉说“见告”,谢人爱护说“错爱”,请人收礼说“笑纳”,
归还原物说“璧(奉)还”,称人之家说“贵府”,称己之家说“寒舍”,称己儿子说“犬子”,
求人看稿说“斧正”,请人指点用“赐教”,宾客来到用“光临”。
生活中,一些常用谦敬辞也应该有所了解: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作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伉俪:(书)夫妻,如伉俪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在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福气使自己幸运。
待字:女子尚未定亲,如“待字闺中”。
晋见:即进见。
丁忧:遭逢父母的丧事。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辞)。
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技艺的人。
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高堂:(书)指父母。
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
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
更衣:婉辞,上厕所。
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
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
过誉:谦辞,过分称赞。
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合卺(jn):成婚。
候教:敬辞,等候指教。
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
麾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
雅教:称对方对自己的指教。
惠鉴、钧鉴、雅鉴、台鉴、台览:请您审阅、审查、指教。
内眷:指女眷。
兹有:现在有。
本拟:本来打算。
业已:已经在。
赓即:随即。
不克:不能。
瑕疵:微小的缺点。
时祉、近祉:现在幸福、近来蛮不错。
台安、台祺、台绥:您安好、吉祥、平安。
编安、商安、教祺:编辑、经商、教书安好。
卑职:旧制州县以下的官对上司的自称。低微的职位,谦称。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足下: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准确”,是指在正确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准确”在各种语言运用题型中均有考查,一般结合正确使用词语(考查范围涉及用词准确、搭配准确、筛选准确、转换准确,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辨析并修改病句、图文转换、压缩语段、语言表达连贯等综合考查。
“生动”,就表达效果来说,是指语言具体形象、新鲜活泼。要求用语具体形象,注重炼字炼词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灵活地运用句式。考查形式有选择题、改错题、分析鉴赏题等,常结合仿句和修辞等能力综合考查。
考向一 准确
准确是在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的要求。所用语言力求完整、严谨、恰当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意思。
考向二 鲜明
鲜明的具体要求就是语意明确,条理清晰;色彩分明,观点明确。
考向三 生动
语言生动,就要注意使用修辞、表达技巧,注意句式等方面。
三、新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021·上海市市西中学高三一模)下面是温儒敏先生应新浪网采访的实录片段。记录者不慎将横线上的文字顺序弄乱了,几名同学整理记录稿提出了不同的衔接方式,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对中学语文要求不能过高,定位不能过高。
至于其他更高的要求当然也有,但不完全是语文一科可以负担的。
语文要以语言文字的学习为主,但是学习过程中肯定要大量涉及文学、文化、历史,甚至科技等内容,各方面都要涉及。
所以语文这个学科的范围很广,是覆盖性、弥漫性的。
中学语文教育能培养普通公民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清晰地、得体地表达就可以了。
A.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对应段首“要求不能过高,定位不能过高”,后面以“……就可以了”句式接最佳,顺应“要求”的话题,后面应承“至于其他更高的要求……”由此应放在前面;内容为因果关系,为果,放在后。则顺序为:。
故选C。
2.(2021·上海市市西中学高三一模)下面是《红楼梦》第十五回中贾政与北静王水溶的一段对话,在横线上填入名句,最符合人物身份和语境的一项是(
水溶见他(宝玉)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能力。
A.弟子胜过师傅。
B.儿子超过父亲。
C.弟子胜过师傅。
D.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题干内容为对父夸子,结合“令郎真乃龙驹凤雏”,儿子为“雏凤”,父亲自然是“老凤”,意思为将来儿子会超过父亲。B最恰当。
故选B。
3.(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如果没有杜甫,我们对于安史之乱所能够知道的可能就是历史书上那些简单的、冷冰冰的东西,但有了杜甫,他的诗记录了十几年的漂泊和奔波,在路上所见的人和情景,他的病痛、他的思念、他的忧虑、他的极其复杂的所有情感。
杜甫打开了我们中国人感觉系统里的那个盲区
杜甫的伟大在于现在的人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从杜甫开始的
他第一次把中国人的人生完整地放进了诗里
在杜甫之前人的生活世界里有很大一部分是不会被写到诗里的
或者说他第一次照亮了中国人的人生。
A.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根据上句语境,得知杜甫的诗歌有记录和见证一个人的多种情感,而这些在此之前是没有被诗人关注到的,与此形成对比得出首句,接着在此基础上分析杜甫诗作的意义价值,中“人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从杜甫开始的”是杜甫打开的“中国人感觉系统里的那个盲区”,所以在后,和语意连贯是要放在一起的,中“或者说”表明之前还有内容,所以在前在后。正确的排序为:。
故选C。
4.(2021·江苏高三其他模拟)下列对联与所描写的人物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李白
B.万里坏长城,南渡朝廷从此小;一抔留古墓,西湖烟水到今香——岳飞
C.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杜甫
D.集群圣之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存神过化,德合乾坤——孔丘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实际上是撰写对联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题目要求,其次是要领悟对联的含义。 BCD项,匹配;A项,“质绮真醇”及“樽中酒,篱下诗”可知是写陶渊明的。故选A。
【点睛】
对联有上联和下联之分,贴对联时就要分清上下。先说说门的上下,古文都是竖排版,自右而左。这样一来,我们面向门站立时,右手边自然就是上,左手边的是下。再就是给对联分上下,对联是讲究平仄押韵的,遵循着仄起平入规则。结尾仄声(三声、四声)的是上联,结尾平声(一声、二声)的是下联,横批的书写是自右而左。
5.(2021·江苏高三其他模拟)以下是几位学者探讨“文学怎样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经验”话题时的发言,最契合论题的一项是( )
A.历史的风起云涌、传统的塌陷和人伦的巨大改变,便是中国文学讲述的中国大故事,这样的大故事对世界文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B.不了解中国当下发生的一切,没有把握中国问题的思想能力,我们的作家就不能算作一个优秀的作家。
C.在精神上站立起来,将中华民族几千年凝聚而成的精神遗产继承下去,同时,在当代中国故事中提炼当代精神核心,构筑中国文艺的内在支撑。
D.今天的作家,有责任、有使命让世界听到、读到、看到中国故事,让凸显东方智慧的中国故事滋养和修复曾偏斜、西化的人类文明。
【答案】C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题干中的“怎样讲述”强调的是方法和途径,只有C项是最契合该论题的。A项,阐明了什么才是“中国故事”;B项,从了解和把握中国问题的角度提出了优秀作家的标准;D项,阐明了作家的责任和“中国故事”对于人类文明的重大意义。故选C。
二、选择 简答
(2021·全国高三其他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尽管贝多芬的童年非常悲惨,
6.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范长江:报道长征第一人(《华西都市报》2016年10月9日)
B.老师们、同学们:今天的报告正式开始。
C.有工作,说干就干;有问题,说亮就亮:他就这个钢铁性子。
D.这一事实证明:人能创造环境,环境同样也能创造人。
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贝多芬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头二十余年,形成了他少年的心灵之梦。”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6.D
7.但他对童年生活的地方
8.原句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波恩对贝多芬的影响;改句没有这样的强调作用;原句将“在这里”提前,单独列出,不同于语言平淡的平铺直叙,对原句句式加以变化,突出波恩的地位,给人的印象更深;改句语言较为平淡。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冒号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用法的能力。
文中冒号的作用是提示下文。
A. 冒号的作用是分隔标题中的主题词和说明补充部分。
B. 冒号的作用是用于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
C. 冒号的作用是表示总结上文。
D.冒号的作用是提示下文。
故选D。
7.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
作答情境补写题,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第空,由横线前的“尽管”和横线后“温馨的回忆”可知,补写内容应是对上文的转折,结合横线前的“贝多芬的童年非常悲惨”和横线后对贝多芬童年时期生活的地方的描写,可知此处应填写“但他对童年生活的地方”之类的内容。
第空,由横线后的“可是始终未能如愿”可知,此处应是对贝多芬愿望的说明,由横线前的“甚至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和横线后的“我的祖国,我出生的美丽的地方,在我梦里……”,可知此处应填写“他仍梦想着再见到它”之类的内容。
8.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从修辞手法、句式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从修辞手法看,原句两个分句都采用了“在这里……;在这里……”的句式结构,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不但可以使句子更整齐,还强调了“这里”对贝多芬的影响,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修改后的语句是散句,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从句式特点看,原句中将“在这里”作为状语单独放在句子前面,不仅能够起到强调作用,还打破了平淡的句式结构,给人以更加深刻的印象,修改后语句比较平淡,没有特色。
(2021·广东广州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秘的面纱徐徐地揭去了,令人灵魂震慑的景象出现了:一片幽深的蓝色,平静地闲适地躺在群山群峰的足下,阳光爱抚着投射下来,那一袭长裙的色彩变幻莫测,胸脯淡了腹上浓了腿脚又浅淡了;愈是颜色浅淡的裙褶里,万千的宝石和碎金的闪光愈是璀璨。山顶上的千年积雪倒映不出影像,被深沉的蓝得发青的水融解了。白云白雪和山峰都无法在其中投下倒影留下印记,她太深了,抑或是太娴静了,不把任何献媚者收入眼帘。只有太阳是可以骄傲的,可以在那一袭长裙的每一寸裙褶的宝石上撩拨起闪光,她却依然沉静……雾的面纱又徐徐地遮盖过来了。
留在我灵魂深处的,是羞色里的纯净。至纯至洁的天池之水,便自然蓄蕴着羞羞的神色。她高踞海拔两千多米的长白山巅,绝除了灰土、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浸染,保护着一份至纯至净至洁,(
9.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突然喑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奔涌前行。
B.花开花落,候鸟迁徙,四季轮回,潮汐涨落……自然界的周期重演现象可曾引起过你的注意?
C.在那个遥远的村庄,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歌谣: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
D.穿长袍的看他是一个外地来的陌生人,就问道:“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
1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与天生丽质俱来的一种气韵正是沉静里的羞色,而这气韵在一切作为风景胜地的水镜中都不可能找见了。
B.那与天生丽质俱来的一种气韵正是沉静里的羞色,而在一切作为风景胜地的水镜中都不可能找见这气韵了。
C.那沉静里的羞色正是与天生丽质俱来的一种气韵,而在一切作为风景胜地的水镜中都不可能找见这气韵了。
D.那沉静里的羞色正是与天生丽质俱来的一种气韵,而这气韵在一切作为风景胜地的水镜中都不可能找见了。
11.拟人的特征是把事物人格化,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9.A
10.D
11.(1)将幽蓝的湖水拟作一个美丽的少女,把那闪着金光的湖水拟作她的一袭长裙,把不同颜色的湖水拟作她的胸脯、肚腹、腿脚;把阳光的照射拟作“爱抚”的动作;体现了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的特征。(2)运用一系列写人的词语描写湖泊,“平静地闲适地躺”写出湖水的宁静;“爱抚”写出阳光对她的喜爱;“胸脯淡了腹上浓了腿脚又浅淡了”写出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光与影的变换;“一袭长裙”“裙褶”“宝石”“碎金”写出湖水的光泽和波光摇曳的美丽。
【分析】
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省略号“她却依然沉静……雾的面纱又徐徐地遮盖过来了”表示语意未尽。
A. 表示语意未尽;
B. 表示列举的省略;
C. 表示引文的省略;
D. 表示语音的延长。
故选A。
1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括号前后的话题是“羞色”,因此括号内也应当以“羞色”为主语,排除AB;句子前半句以“气韵”结尾,后半句应当以“气韵”开头,这样首尾衔接更紧密,排除C。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线句运用拟人的手法,“一片幽深的蓝色,平静地闲适地躺在群山群峰的足下”,把幽蓝的湖水拟作一个静静躺着美丽的少女;“平静”“闲适”运用拟人的词语写出湖水的宁静;“阳光爱抚着投射下来,那一袭长裙的色彩变幻莫测,胸脯淡了腹上浓了腿脚又浅淡了”,把湖水拟作少女的“胸脯”“腹”“腿脚”,把阳光下湖水的闪光拟作少女的长裙,“色彩变幻莫测”写出阳光下湖水光影的变换;“愈是颜色浅淡的裙褶里,万千的宝石和碎金的闪光愈是璀璨”把湖水的波纹拟作少女的“裙褶”,而把阳光的闪烁拟作少女裙裾上璀璨的宝石和碎金。这样的拟人把湖水的美丽及摇曳生姿拟写得十分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