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朵云,没有一棵树是不美丽的,所以人也应该是这样子。”
杨德昌的电影《一一》,简单评价,三个字:平、真、深;一个词:静水流深。
感觉上,它的艺术风格跟陶渊明的诗风有几分相似,用白描的手法再现生活,朴素自然,意境深远,看似很平淡的生活片段,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体会,言虽尽留人予思考,艺术的最高凝炼——再现生活,高于生活。
《一一》是目前为止我评价最高的华语电影,是指它的艺术成就,不是说它的娱乐性。
影片名《一一》,英文名,《A one and a
two》,“一一”大概是指我们是一个个人,各自以个体单独存活于世上,各自各故事,各自各困惑无奈,我们各自无意中筑起了一道墙,将自己与别人隔开,将真实的自己隔开。
影片以洋洋一家为主线,他们虽然生活在一起,是一家人,是一个外表看起来再正常不过的家庭,但是他们之间除了生活上的往来以外,基本上没有交流,大家都不知道彼此在经历什么,困惑什么,绝望什么,即使给他们一人一个述说的舞台,他们依然无法对婆婆说出自己真心的话与感受。是我们丧失了窗开心扉诉说的能力还是丧失了感受生活的能力?大半生过去,真的除了碌碌无为以外,所拥有的真的少得可以一一细数吗?
三个多小时的片子,里面囊括各年龄层、类型的人,即无形中涵括了一个人一生经历的各个阶段,身边遇到的各式人,就像是一个社会的小缩影,可以理解成是杨在一一向我们展现各态。
影片中,NJ说,如果再活一次,也没什么不一样,还是这样;敏敏说,山上跟山下没什么不同,只不过角色位置换了;我们经常说,如果可以重来,我一定不会……但如影片所诠释,再一次也差不多,人的一生就活这一次,就活这一个样,我们看似一一各不同的人、个体,但其实都差不多。人生,本来就是这样!
“没有一朵云,没有一棵树是不美丽的,所以人也应该是这样子。”这句话很美,很诗意,很哲学,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是独特而美丽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故事,于是杨在影片中给了每人一个舞台,各自单独上映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喜怒哀乐,即使是小如洋洋的小学生,都与大人们平分秋色,这是一出人人都是主角的电影。
·洋 洋·
爸比,你看到的我看不到,我看到的你也看不到啊,我怎么知道你在看什么呢?我们是不是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我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这样不就有一半的事情看不到了吗?——简洋洋
洋洋是影片中的亮色,他代表着一种希望,如果没有他,《一一》我大概不会再看第二遍。
感觉他就像小时候的杨德昌,长大后拍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告诉别人不知道的事。如果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是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别人看不到,别人知道的我们不知道,彼此之间有了缺失、断层而产生的,那么洋洋就是影片中为改善这种状况而努力的人。
他就像是影片中一个少年老成的小哲学家,睁着好奇的眼睛张看着这个世界,然后偶尔出人意表地爆出几句充满童真的至理名言。他就像是混浊尘世中的一点“清”,一点“真”,用他的坦率、无邪与纯真直逼你的心灵。
洋洋片段:在婚礼上被女生欺负;婚宴时NJ带他出去吃麦当劳,他一边吃一边无忧地显动着他的脑袋,跟旁边的NJ形成鲜明的对比;课堂上自辩,无辜而坚持的憨样;在操场被人围堵;在雷电产生的背景投幕下,对“小老婆”萌发了模糊的情感,然后为她一人关在浴室学闭气,下雨前跳进泳池,半刻不见他浮出水面;披着毛巾把照到后脑勺的照片给小舅舅,丢下一句话:因为你看不到啊,所以我照给你看啊;在自家楼道穿着小裤衩拍蚊子,就是为了告诉妈妈,有蚊子咬他……
洋洋,一个很特别的小孩,对他的喜欢超越电影本身,当中有演员的魅力,也有杨德昌剧本语言的魅力。
·N J·
人是不可能让另外一个人去教他怎样生活,那是很悲哀的。——NJ
NJ,简俊南,用他朋友的话来说,他是一个大概书读多了不那么在乎金钱的老实人。
面对现实,他有点飘离、逃避。合上眼睛,用耳塞、用音乐,把自己与污秽的现实隔离开,他用这种方式给自己的心灵留一片净土。
我在想,如果不是日本人“大田”出现,NJ会不会像敏敏一样崩溃?
不会!半分钟的思考后,我可以肯定地说,他不会。因为他够淡漠,他用淡漠来应对这个世界,他懂得抽身隔离,他是一个可以自我调节的人。而且,他已经被现实的烦恼一次又一次折磨得疲惫乏力,没有了激情,也没有了暴发力,只剩下麻木的接受和承受力。
他对着晕迷的婆婆说,如果你是我,第二天你还愿意醒来吗?
敏敏在房间哭诉得近乎崩溃时,他也只是平静地冷听旁观,连一个拥抱都没有给她。不是他不愿给,而是他也一样地疲惫,现实的烦恼已经折腾得他没力气去安抚别人。
重遇初恋情人阿瑞,他们两人在日本时,镜头一直追随着他俩的温馨怀旧谈笑风生,他貌似重新有了生气,年轻了,他说,那时候你穿得跟别人一样,但看起来就是不一样!初恋在他们口中说出来是那样甜蜜。这是一段学生时代典型的才子佳人型初恋。他们的邂逅,一开始就很明显不会引起婚变,充其量只是NJ生活中的一种调剂,一种缓解,还有对当年那段无疾而终恋情的一个交代和了结。
以为他们会发生点什么,最后什么都没发生。开始有点想不通,因为这不是一出探讨婚姻道德与责任问题的电影。后来,一直想起NJ说的一句话,“人是不可能让另外一个人去教他怎样生活,那是很悲哀的,偏偏那个人又是我最爱最爱的人。”即使他人到中年,事情也已过去那么多年,NJ说出这句话时还是满怀心痛愤恨的。
NJ是一个很坚持自我的人,他的坚持不激烈,但顽固,老实人的坚持最顽固,他内心自我的那一方领域是禁区,这个他最爱的人不能接受他的理想,伤了他的自尊心,所以即使他最爱她、只爱过她一个,也不能令他接受她。以前不能,现在也不能,因为一切都没有变,她还是当年的她,观点依旧,当年,她担心他没能力养活她,叫他填报热门的专业,走热门的成功之路,如今,再次面对他时,她已嫁了有钱的老公,不再担心将来的生计,而他虽已不像当年那么执拗坚持自己的理想,但个性如故,他俩的分歧依旧。生活再重来一次又有什么不同呢,他还是一样的选择。
以上只是我的一种解读,或许一切并没有我想的那么复杂,或许他只是觉得有没有发生什么都不重要,对现在的他而言,好像什么都显得不太重要。
他已经没有激情?没有欲望?也不想改变什么?只想每天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是这样吗?我始终不太明白NJ,但我又很想明白,因为他让我想起杨德昌与蔡琴那一纸无性婚约,这大概是杨德昌想试验的一段柏拉图式婚姻与爱情吧,然而婚姻结束时,杨德昌用了一句话作结,“十年婚姻,一片空白。”
黯然!狠!我不敢想像这句话对蔡琴的杀伤力,《一一》是杨德昌用了十几年时间准备和积累的一部作品,我相信里面一定渗透着他人生的影子,这里会是一个解读的入口吗?
影片中,唯一让人觉得NJ心情舒畅、郁结有所缓解的,大概就是他跟日本人大田一起时,那是男人间的知遇之情,虽然只有短暂的交汇,却是他人生中最看重最珍惜的一种情感,高于初恋。
·婷 婷·
当一个人决意要往下沉时,旁人如何地拉扯不放都无济于事。是沉沦,是堕落,是放纵也好,他愿意如此,更何况当胖子准备杀人时,婷婷仍浑然不觉。
那天,婷婷遇到在楼下等待的胖子,她并不了解他的闪躲与不安为的是什么,她只是觉得痛苦、困惑。她一直信奉:只要我们好好待别人,别人也会好好待我们。她在一个健康的环境里过于温暖地成长,失去了感受阴暗的能力。她的生活单纯而孤独,除了新搬来的莉莉,看不到她还有别的朋友,她的价值观仍停留在黑与白、是与非的两面观阶段。她问爸比,如果云云阿姨不是坏人,阿弟舅舅不是坏人,那么,小燕阿姨就一定是坏人罗?在三者的情爱关系中,哪有什么坏人、好人之分,只有不爱了,新娘不是我!有爱,有怨,有恨,就是没有对与错。
婷婷跟胖子之间无法形成交汇,也无法形成互补,婷婷没看出这一点,但胖子却很清楚,他知道婷婷很好,很健康,很乐观,很单纯,然而正是她的这些正面品质刺痛了他内心的阴暗与自卑,婷婷从来都不是让他着迷无法自拔的类型。
当他们两人面对莉莉的压力时,胖子安慰婷婷说,在我的心中,只有你!我相信他说这话时,并不是存心要欺骗婷婷,这句话更像是他说给自己听的,他在麻醉自己,说服内心的自己,相信自己可以重新开始,可以忘记莉莉。有时候,我们说这样的话,要欺骗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在这段爱里,婷婷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她曾经的所谓介入,只不过是别人情爱中的调剂,她根本无法理解又如何介入?!
婷婷是如此的纯真乖巧健康,当她静静地对着昏迷的婆婆轻声哭诉“为什么这样不公平,我又没做什么坏事,为什么这个世界和我们想的不一样”时,忍不住怜惜她。
这世界对她并没有多大的不公平,她只是遇人不淑而已。相比莉莉,她已经很幸运了。
·莉 莉·
“演奏会结束了,我不回家你让我去哪里?你让我去哪里啊?”听着莉莉竭斯底里的哭号,那一瞬间我的眼泪也跟着涌动,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可以让自己的女儿如此难堪?!难堪有时比伤痛更让人无法承受,难堪参杂着不尊重与伤自尊,而这种伤害又是来自自己的母亲,更显残忍。
这是一个单亲家庭,影片中第一次出现蒋妈妈带男人回家时,莉莉正跟婷婷两人开开心心地实践着她们在课堂学会做的健康营养大餐。无需蒋妈妈开口,莉莉突然很平静地说,我们等会出去看电影,蒋妈妈立刻拿出钱说请她们,一切进行得那么自然与熟练,显然这是莉莉与她妈妈之间长期达成的一种心照不宣的“共识”。这种“共识”一天重似一天地压着莉莉,直至她看到蒋妈妈与她的老师……她崩溃了。
她开始放弃自己,报复这个世界,现实让她脱离正轨,她拉别人沉沦,究竟是人心太懦弱还是现实的压力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承受底线?
胖子就像是她溺水时抓住的救命绳,如果她不止一次溺水,那她每次抓在手心的绳子也会不止一条,如果她不单溺水,还玩火……
她爱不爱胖子我不想分析,我只知道一颗残缺破碎的心是没有好好爱人的能力的,在它修补完整之前。
一个这样的妈妈,似乎她的悲剧一开始就注定了。
·花 絮·
杨德昌说影片名“一一”:
“这部电影讲的单纯是生命,描述生命跨越的各个阶段,身为作者,我认为一切复杂的情节,说到底都是简单的。所以电影命名为《一一》,就是每一个的意思。这意味着电影透过每一个家庭成员从出生到死亡每个具有代表性的年龄,描绘了生命的种种。爵士乐手在即兴演奏前,总会低声数着‘a
one and a two and a ……
’来定节奏,英文片名由此而来,表示片中内容并没有紧张、沉重、或者压迫感,生命的调子应该像一阕爵士乐曲。”
“一一,就是开始,我们翻开字典的第一页,就是一嘛;我常常觉得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站在一个开始的位置上。”
七岁的洋洋在婆婆葬礼上的说话:
“婆婆,对不起,不是我不想跟你讲话,只是我觉得我能跟你讲的,你一定老早就知道了,不然,你就不会每次都叫我听话,就像他们都说你走了,你也没说你去了哪里,所以,我觉得,那一定是我们都知道的地方。婆婆,我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后想做什么吗,我要去告诉人们他们不知道的事情,给人们看他们看不见的东西。我想,这样一定天天都很好玩,说不定,有一天我会发现,你到底去了哪里,到时候,可不可以跟大家讲,叫大家一起过来看你呢。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