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佩佩:名师伴成长,书香满文华—裴高才、樊星做客文华中学并题签《中华大学校长陈时》《中国现当代文
标签:
樊星裴高才文化学者中华大学校长陈时作家 |
分类: 文化交流 |

上:左起文华中学书记吴限忠、樊星、裴高才与武昌文华中学校长杨文平于校园;书记主持
2022年6月2日上午,武昌文华中学博雅学社迎来了两位著名专家学者的到访。一位是著名作家、文化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裴高才先生,一位是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大学文学教授,著名文艺评论家樊星先生。武昌文华中学师生代表40余人参加了本次主题为“博雅文华 书香校园”的名师讲学活动,会场学习氛围浓烈、教师学生与专家积极互动,掌声不断,收获满满!
裴高才,作家、文化学者,湖北黄陂“文人乡贤”,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期致力于海内外文化交流,出版文学专著三十余部,有《程颢程颐传》《田长霖新传》等多部文著在境外交流,《无陂不成镇》《“铸剑”先驱蔡以忱》于台北研讨,作品获国际国内奖多项。行谊入编《中国作家辞典》《100个人的中国梦》等,享有“世界杰出华人文艺家”“具有突出贡献的作家”称号。
樊星,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当代文学与文化思潮的研究。系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武汉市文联副主席。著作《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曾于1998年获湖北文艺最高奖—屈原文艺奖。论文《全球化时代的文学选择》曾于2001年获中国文联2000年度优秀文艺论文一等奖、于2003年获湖北省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还曾于1999年获得“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于2009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武汉大学“十佳教师”称号。
听名人乡贤故事,学刻苦钻研精神
裴高才先生是湖北黄陂人,他一直潜心发掘家乡的乡贤文化,行走于海峡两岸,大量搜罗中华大学创始人陈时先生的原始资料、采访知情人士,并认真考订史料,最终完成了非虚构文学作品《中华大学校长陈时》这本书。裴老师和我们分享了这本书,讲解了陈时先生在创建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中华大学(原址在今武昌文华中学,是今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的原因、过程及培养出的优秀人才。
裴老师讲到:陈时从小接受程朱理学系统教育,接受书院和新式学堂教育,后赴日本著名私立大学庆应大学学习,对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学习经历都让他明白了:一个文盲较多的国家,是不可能跻身于民族之林的。他学成回国,就下定决心倾家兴学,耗尽毕生精力创办了私立中华大学。陈时办学期间秉承“成德达材、独立(合作)进取”的校训治校,即使是烽火岁月,四十年来,困难不改其志,官禄不动其心,威武不屈不挠,被周恩来总理称赞为“具有民族气节的清苦教育家”。中华大学培养的学生遍及海内外,尤其培育了革命家恽代英、林育南、陈谭秋,文学家张光年,书法家王遐举等英才俊彦。
中华大学的如师如友情是裴老师讲的重点之一。当他讲到现在的文华中学校园,就是陈时当年培养与提携恽代英编辑校刊《光华学报》、留校在中华大学附中任教并担任主任,开启了恽代英的编辑与教书生涯。同时,陈时激励他参加五四运动,并将武汉五四运动的总部设在中华大学……
裴老师话音刚落,顿时在师生中引起引起共鸣。青年女教师何慧敏问:“裴老师,你刚刚说到恽代英就是在我们校园成长的,他对五四运动有哪些贡献?我们又怎样继承其遗志?”他答道:1919年5月17日,武汉学生联合会在中华大学举行了成立大会,恽代英、林育南、李求实、陈潭秋、蔡以忱等学联骨干,还及时创办湖北五四运动的第一个进步刊物、武汉学联机关刊物《学生周刊》。
裴老师进一步指出,如果是从学术上研究恽代英,可以向华中师大的李良明教授请教,或翻阅华师出版的《恽代英文集》;如果是你们校园文化建设,可参照我题签你们学校的《中华大学校长陈时》一书中的“青年导师”那一章,里面有图文并茂的介绍……
名家解读(黄陂)武汉文化,师生共学文学创作
著名文艺评论家樊星先生认为黄陂不仅有“九佬十八匠”的创业精神,也有着花木兰、黎元洪、蔡济民等人为民国建功的尚武精神,还有儒学大师程颢、程颐,教育家田长霖等崇文的灵气。这些黄陂人身上展现了多样的“黄陂文化”。武汉也是这样,除了码头文化,还有着浓厚的市民文化,更是教育重镇,培养了海内外众多优秀人才。
樊老师还给喜爱文学创作的老师和学生介绍了目前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文学形式——非虚构文学。他说,我们的真实生活就是创作的源泉。他推荐了这种类型的两本书《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和《我的二本学生》给大家。
在互动环节,我校政教处副主任柳荔向樊老师请教:“老师和学生都会有写作的想法,但是很多时候写不好,怎么样从‘会写’到‘写好’?”樊老师耐心解答,他认为首先要有写作的爱好,真心喜欢写,然后写好每一篇文章、每一篇作文,积极参加各种征文比赛,还可以向杂志社投稿。七(6)班卢崇逸同学热爱文学写作,自己业余时间创作过科幻小说,但是他总觉得自己写的作品缺少些什么。樊老师给他建议,去找你所喜欢科幻类型中写得好的一本书,认真阅读过后进行模仿,发现并学习别人写的好地方,特别是开头如何能吸引住读者的心。
这是一个美好而充实的上午,文华师生在两位专家学者的陪伴下,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启迪智慧,点亮人生,传承百年文华“有爱,有光,有书香”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上:裴高才(右)樊星(左)向文华中学生签名赠书;下:裴高才为文华中学学生涂宇媛题签〈中华大学校长陈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