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江勇专访裴高才、彭云清:乐当“接地气的民间文化使者”
标签:
裴高才文化学者作家 |
分类: 文化交流 |

上;右起裴高才接受武汉电视台熊文杰在黎黄陂题“正义”匾前专访;下:科普基地批文
“黄陂长者,爱国若性……”在湖北省暨武汉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期间,笔者在黎黄陂博物馆这个武汉社科普及教育基地,看到作家裴高才为该馆题写章太炎先生《民国五豪赞》,不禁想起了他采取官民结合方式,促成命名的五个武汉社科基地,整体展现了黄陂辛亥革命文化、中共廉政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活动……今天简介一下黎黄陂文化博物馆的科普活动。
说起来可能有人不相信,全国首座黎黄陂民间博物馆,竟是武汉市郊黄陂区李集街道大彭砦村彭细湾彭云清民居建成。今年已经65岁的他,八年间不仅在家里办陈列馆,还带领全家到社区、学校与景区巡回举行图片展览。又指导、襄助建成了朱铺村级党史教育馆,还在武汉北大门姚集街合建了“新五师纪念馆”。他因此被当地人称为“接地气的民间文化使者”。
江汉大学法学院学生代表在黎黄陂文化馆参观
那是2013年秋,经黎黄陂研究会理事长、作家裴高才策划与提供图文史料,以及湖北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明道华的全力帮助下,彭云清将数十年收藏的黎黄陂(本名黎元洪,因是黄陂人之故,史称“黎黄陂”)与辛亥革命文物,在自己农家小院里创建了民间博物馆——武汉黎黄陂文化博物馆。
右起裴高才、胡炳基、刘光文、雷永学在黎黄陂博物馆开馆仪式上致辞
2013年11月7日上午,经裴高才张罗,武汉社科联副主席、武汉博物馆馆长刘庆平,黄陂区领导胡炳基、罗向阳,辛亥革命后裔蔡礼鸿、胡蓝声,以及文物收藏家等,在黄陂西部重镇李家集街彭家砦出席“武汉黎黄陂文化博物馆”牌仪式。随着湖北省文物局考察核定并批复,全国首个以民初大总统黎元洪别名“黎黄陂”命名的民间博物馆,在黎黄陂故里黄陂正式落成。
黎黄陂博物馆迎接二十大进社区、学校图片展板
“黎黄陂”展馆为上下两层,五间展室,七大版块,陈列着直接与黎元洪相关的文物达500多件。 开馆以来,共接待大陆与港澳台游客、武汉及周边地区团体与个人参观十万余人次,还在“市民之家”、武昌“红楼”及市区十余所大中小学内举办各类文化展览百余场次,引起共鸣。经武汉社科联领导付永祥率专家考察,2017年11月被列为武汉社科普及教育基地。
黎黄陂文化馆被命名为武汉社科普及基地文件
同时,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武汉电视台、《两岸关系》、《湖北文献》、央视网、凤凰网等两岸媒体争相报道。2014年秋以来,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天津市政协副主席黎昌晋(黎元洪嫡孙)专程前来博物馆拜访彭云清,并欣然为博物馆题词。
右起黎黄陂嫡孙黎昌晋在黎黄陂文化博物馆后与彭云清握手
第一个博物馆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老彭的信心,在办馆的过程中,他的思想也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与提升。他觉得这些文物不应该只是个人所有,他要让他花费毕生心血四处搜集的文物“活化”起来,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左起任永华、裴高才向朱铺村党史馆长朱俊刚赠《蔡以忱》《无陂不成镇》
2015年,他又与人合建了“新五师纪念馆”,其中绝大部分文物来自他本人的收藏。2018年,又在襄助策划筹建了“朱铺村党史教育馆”,并提供了不少藏品。该馆不仅成为当地农民了解党史的课堂,还成了武汉市各级各类团体的党史教育基地,湖北省委、武汉市委及武汉城乡单位与个人等纷纷前往参观。
供稿:吕江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