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裴高才走进道明学堂谈书论道:大手拉小手,同话清廉校友-学习强国2022426

(2022-04-27 19:45:22)
标签:

教育家传记

裴高才

文化学者

道明学堂

黄陂三中

分类: 文化交流
裴高才走进道明学堂谈书论道:大手拉小手,同话清廉校友-学习强国2022426
上:黄陂三中党总支副书记陶超(右)政教处主任张红兵(左)接受裴高才赠《“铸剑”先驱蔡以忱》《中华大学校长陈时》;下:裴高才在道明学堂讲座
裴高才走进道明学堂谈书论道:大手拉小手,同话清廉校友-学习强国2022426
裴高才走进道明学堂谈书论道:大手拉小手,同话清廉校友-学习强国2022426
裴高才向黄陂三中题签代表作《“铸剑”先驱蔡以忱》《中华大学校长陈时》
裴高才走进道明学堂谈书论道:大手拉小手,同话清廉校友-学习强国2022426


黄陂作家裴高才走进道明学堂谈书论道:大手拉小手,同话清廉校友

地方平台发布内容
武汉学习平台
2022-04-26
订阅
作者:张红兵

活动现场。

今年四月份的全民读书月活动,武汉市黄陂区第三中学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话清廉故事”读书活动。通过老师荐书,作家讲新书话诗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民道德和廉洁意识。世界读书日期间,学校特邀中国作协会员裴高才老师来校开讲。裴老师结合创作《中华大学校长陈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与《“铸剑”先驱-蔡以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初版、2021年修订本),以及黄陂三中校史校风,重点讲述了三中的早期校友蔡以忱的清廉故事。

裴高才(中)在黄陂三中道明学堂向学生代表赠书。

一百一十多年前,辛亥革命志士潘正道、胡康民会同乡贤彭寿明、易哲明等“一道三明”一道,弘扬二程理学精神,于木兰山麓,仙水河(滠水木兰山下一段)畔,创立了纪念二程夫子之大程子程颢(字明道)的黄陂县私立道明学堂(后改为黄陂县立模范道明高等小学堂,简称道明小学),由学宗二程夫子的耆宿雷尊吾担任堂长。

“各敛精神肩大难,书生愿作纪功篇。”历经百年沧桑,黄陂三中继承道统,推陈出新,人才辈出。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辛亥革命期间,服膺阳明学说的名师姚干青(汝婴)投入同盟革命,常策励学生以天下兴亡为己任。随后,姚公率领弟子蔡极忱参加了武昌首义,又力邀校友潘正道、胡康民共襄共和新政,护国护法。

新文化运动兴起,校友余家菊、陈启天加入由李大钊创立的少年中国学会,他们与校友任启珊等后来成为享誉中外的教育家。校友、中华大学教授蔡以忱则率领弟子唐际盛、胡业裕等投身新文化运动与大革命洪流,其中,蔡以忱成为中共中央纪检监察制度的理论构建者与率先践行者,也是领导秋收起义的核心人物之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蔡以忱出生于湖北黄陂蔡家榨白家嘴一个榨油匠之农家,他在蔡官田启蒙时,私塾先生蔡宽成专门带他到老水井——蔡公井旁,讲解“蔡井”二义:一是饮水思源;二是诗教《酌贪泉》,“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蔡以忱听后对老师说:我一定铭记“蔡井”二义,践行村湾“白家嘴”民风,传承清白家风。

蔡以忱出生之白家嘴村牌。

在道明小学读书时,雷尊吾堂长在讲解少年程颢在黄陂写下的诗句“心中如自固,外物岂能迁”后,问蔡以忱有何感受?蔡以忱回答,他十分钦佩程颢十岁时通过读《酌贪泉》后,写下的豪言壮语,初显有志少年的飒飒风骨。自己今后也要像夫子那样:“心中有天地,不为外物侵!”所以,他1921年在中华大学参加革命后,取名“一尘”明志,立志做一名一尘不染的清正革命者。他言必信、行必果,后来以“仗剑扫烟尘”的气概,以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青春!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中人精气神。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黄陂县第三中学(今武汉市黄陂区第三中学)在道明学校原址重建,衣钵相承道明小学校风,并由初级中学逐步建成武汉市示范高级中学。通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开启了黄陂教育的清新之风。培育了著名科学家、荣膺全国科学大会奖的吴世才,意大利首位外侨加勋爵士、资深翻译家万子美,国家一级编剧黄建中,以及社会活动家(王煌今)、军事家(潘运斌)、法学家(冯立奇)等文星武将。

赠书。

黄陂三中通过请裴老师在道明学堂给6名学生当面讲演,其他相关班级通过视频连线收听收看,引起共鸣。随即,学校政教处组织各班开展读《中华大学校长陈时》《“铸剑”先驱-蔡以忱》《廉洁教育读本》,写《家风的故事》——“说说我家的家风故事”,写我家家风征文活动,让学生养成清廉品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