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城二中将课堂搬到了博物馆,“木兰红枫”裴高才与师生互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2021-05-19

标签:
非虚构文学裴高才作家文化学者 |
分类: 散文随笔 |
极目新闻记者 郭会桥
如何让思政课变得生动有趣?如何激发学生对党史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5月18日下午,盘龙城二中给学生们上了一节“行走的思政课”,带领学生前往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行走中学习党史,寻觅武汉发展轨迹,从小培养学生们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盘龙城是武汉的城市之根,是长江文明的象征。”在盘龙城博物馆内,七(10)班学生一边参观夏商时期的青铜器、陶器、石器和玉器等珍贵文物,一边了解党史。“出生在武汉黄陂的共产党员王劲是新中国第一代女考古学家,她曾主持黄陂盘龙城遗址考古发掘项目,为湖北的文物考古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木兰红枫”宣讲员、作家裴高才来到商代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向盘龙二中师生介绍新中国培养的考古学家发现、发掘、研究“九省通衢”武汉之根——盘龙城的故事,引起了师生极大兴趣。
裴高才说,“发现盘龙城第一人”的蓝蔚先生,当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来到武汉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他与同事游少奇骑着自行车按图索骥来到盘龙城的一座土丘处踏勘。经过步测城垣、绘制草图、拍照和文字记录,凭着一定的专业眼光,他们初步判断遗址大体属于远古时期城址。
“参观完博物馆后,我对陶器、茅草屋等的印象尤为深刻。”七(10)班学生蔡思成告诉记者,从浏览书本上的文物图片到参观实物,让文物“活”了起来,加深了他对武汉历史底蕴的认知。该班学生李磊说,在博物馆内上思政课的形式十分新颖,“看到这些遗址和文物,我体会到了文物工作者的艰辛,作为共青团员,我们要传承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
“盘龙城位于武汉黄陂,学生通过学习盘龙城的历史文化和先辈事迹,将加深对武汉的历史认知,感受家乡先辈的奋斗精神。青少年学生应以先辈为标杆,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立志献身科学,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盘龙城二中校长张德书介绍,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是学校“加强馆校衔接,共建第二课堂”的课程之一。学校在思政课方面,还将开展唱红色歌曲,诵读家书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