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裴高才:青年瞿秋白《饿乡纪程》中的“铁锁龙潭”

(2021-05-04 19:15:43)
标签:

非虚构文学

裴高才

作家文化学者

分类: 名人传记
裴高才:青年瞿秋白《饿乡纪程》中的“铁锁龙潭”
上:裴高才在社区讲演_ 黄士峰 摄;下:裴高才做客凤凰台讲瞿秋白

裴高才:青年瞿秋白《饿乡纪程》中的“铁锁龙潭”
裴高才:青年瞿秋白《饿乡纪程》中的“铁锁龙潭”

收入瞿秋白在黄陂行谊的裴高才著《名流百年》书影

  近日,笔者在武汉市黄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讲座时,讲到瞿秋白烈士的文学代表作——《饿乡纪程》散文集,有社区代表问:到底是《饿乡纪程》,还是《俄乡纪程》?我回答说,《饿乡纪程》准确无误。不过,《饿乡纪程》常常被人、甚至公开出版物将其误为“《俄乡纪程》”。今天,特介绍亲历五四运动的青年瞿秋白之“饿乡”文事。

 

裴高才作客凤凰卫视视频


  通读瞿秋白散文“三部曲”之一的《饿乡纪程》全文,不难发现,书中的“饿乡”至少有三层含义:首先是作者用文学的表现手法,针对外界贬称苏俄十月革命为“饿乡”,反其意而用之;


裴高才:青年瞿秋白《饿乡纪程》中的“铁锁龙潭”

《饿乡纪程》书影


  其次,作者从从1920年10月18日在哈尔滨写的第一篇报道起,至1921年3月抵达莫斯科,沿途采访忍饥挨饿,满洲里到赤塔为白匪战领区,不时有土匪抢劫袭击;


  


  再次,还有作者追忆自己在中国“饿乡”的心路历程。今天分享的是瞿秋白在《饿乡纪程》中,对自己1916-1917秋冬时节,客居湖北黄陂姑母家的记忆——

裴高才:青年瞿秋白《饿乡纪程》中的“铁锁龙潭”

参加五四运动的瞿秋白


  那是1917年过节之夜,瞿秋白与表兄弟周君亮、君适一行,来到黄陂古代十景之一的“铁锁龙潭”,坐在潭旁大石上面。瞿秋白善吹箫,以所携玉品箫吹之,声音鸣咽宛转,不可卒听。那里月色甚明朗,照在潭水上反映回来。潭上三面都有高墙,水面反映月色映在墙上,涟漪晃动,别有风趣。


瞿秋白曾参观的双凤亭


  铁锁龙潭不傍大街,是夜更无人到,在潭边低声细语,都有很清晰的回声。瞿秋白的箫声从墙上撞回来,叠为双声,更是忧怨。吹箫完毕以后,表兄周君亮便与他在潭旁大石上口占联句,写成《减字木兰花·铁锁龙潭》一首。词云:

裴高才:青年瞿秋白《饿乡纪程》中的“铁锁龙潭”

  瞿秋白笔下的黄陂铁锁龙潭新貌


  一泓潭水,铁锁老龙潜不起。莫漫哀吟,听我悲箫宛转声。华年坐送,如电如云还如梦,珍重心期,休待秋霜入鬓时。




  除《减字木兰花·铁锁龙潭》,瞿秋白还在《饿乡纪程》一书中,以散文的笔触深情地回忆了他在黄陂的心境。他写道:




  “母亲去世,一家星散,我只身由吴而鄂,由鄂而燕。黄陂铁锁龙潭的清波皓月,也曾使我低回留恋,心灵上渐渐得到了一个安顿的境界……”


  关于青年瞿秋白在湖北黄陂的行谊,笔者曾收入《无陂不成镇-名流百年》一书。

裴高才:青年瞿秋白《饿乡纪程》中的“铁锁龙潭”

欢迎关注,尊重版权


扩展阅读:

樊星:潜心研究武汉文化的传灯人裴高才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清明时节祭母文

裴高才著《胡秋原》励志谕人,是激励青少年书生报国可参照文本

裴高才:三月三,“宰相村”研讨家风访古碑

裴高才:刘源俊与武汉、黄陂的亲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