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高才:“木兰红枫”在姚集小学同师生过读书节

标签:
非虚构文学裴高才作家文化学者 |
分类: 散文随笔 |
在第26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笔者与“木兰红枫”党史宣讲员邹芝安、卢世嘉,以及辛亥志士族裔姚世廉、潘茂友一行,同革命老区武汉市黄陂区姚集小学师生共度读书节。笔者结合创作《辛亥首义百人传》《“铸剑”先驱蔡以忱》《无陂不成镇》等图书,同时根据这所“文武双修”办学特色的学校的特色,作了题为“读书励志,崇文尚武”的讲演。
讲座前,笔者观摩了全校师生的武术团体操,武术队同学的刀、枪、剑等武术表演,场面非常壮观。表演完毕后,我同武术队的师生进行了交流,从强身健体聊到保家卫国,颇为投缘。楚天都市报记者张吉晴、黄士峰,黄陂教育主编蔡育平、王力军,资深摄影师刘元生现场进行图文声像报道——
裴高才与姚集小学讲武德_黄士峰摄
“同学好!刚才同学的武术表演,展示了老区同学的精神风貌!请问大家知道乐府双璧是哪两首诗?”讲座时,笔者有意考考听讲的五年级同学的国学经典诵读情况,同学齐声答道:“《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上为姚集小学武术队表演
当我提出大家是否能背诵时,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能!”我就让他们背诵了一节,顿时,朗诵声铿锵有力,声震屋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接下来,笔者从典出《左传·宣公十二年》的“止戈为武”成语破题,从甲骨文中的“武”字的上下结构进行解读:“这是‘武’字,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止’,一个是古代的‘戈’。‘戈’就是武器,那么‘武’就是‘止戈’,就是制止战争。
中华民族素有崇文尚武的优秀文化传统,从古代教育的“六艺”到当代的“五育”并举等就是如此。一旦国家民族遭遇外侵内战,诸如辛亥革命先驱与共产党人等爱国人士毅然决然拿起武器,像武昌首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黄麻起义等,就是以武止战。我们现在为什么要拥有核武器与航空母舰、巩固国防?就是要用强大的武装力量捍卫国防、制止侵略,保家卫国、维护世界和平!”
裴高才主笔非遗专著《木兰传说》
不论是从千年古镇双龙镇(今武汉市黄陂区姚家集街道大城村)飞出的巾帼英雄朱木兰将军,还是从姚家集姚家大湾走出的辛亥义士姚汝婴,以及在武昌首义、大革命中建功立业,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姚集人潘怡如等古今英雄,就是崇文尚武的典型代表。
为了让师生们直观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周恩来的“读书明道”思想,笔者现场展示了周恩来当年参加宣化店谈判途经姚家大湾的一幅穿着短裤涉水过河的文物照片。说明他夜宿农民雷祖铭家,与雷家促膝谈心的话语:“大哥,大嫂,一定要让孩子读点书,多懂点道理,建设新中国,
今后还靠他们啊!”
周恩来于姚家集涉水过姚蔡河
读完周恩来夜宿黄陂的故事后,我又问同学们周恩来总理关于激励中华儿女读书励志名言是什么,大家同声响亮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末了,笔者向姚家集小学捐赠《无陂不成镇》《孝义感动中国》《辛亥首义百人传》《十八芳华》等图书后,读书节在童心向党唱红歌《在灿烂阳光下》的歌声中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