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兴:张传东诗集《行走的乡愁》,华师附属恒大龙城小学校园诗歌文化

标签:
非虚构文学裴高才作家文化学者 |
分类: 散文随笔 |

张传东诗集《行走的乡愁》研讨会一角及赠书式
她指出:我们的学生,是未来世界的开创者,我们中国梦的筑梦者与圆梦者。他们当中每一个人,不一定都是诗人,但却要用诗意去充实生活,用诗意去开创明天,撰写人生绚烂的华章。把一切献给我们的党,献给我们的祖国,献给我们的人民。从乡愁出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大有裨益!
左起诗人潘安兴与作家裴高才、张萍在座谈会上
承载着田野的希望,乡愁的梦寐出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传记作家、黄陂作协创会主席裴高才先生说:张传东的诗,迢递着红色的薪火传承,写出了当代的新篇,稟承着“诗言志”的传统,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裴高才指出,这是张传东的第二本书。第一本书写的黄陂旅游,收入《黄陂春秋》系列丛书。而张传东诗集《行走的乡愁》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彰显了自己的乡土与校园文学特色。受到文艺界的首肯,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新民说:“张传东用诗歌亲近故乡,比一般的乡土诗人更有感悟、更有灵性!”
其实,当年蔡以忱烈士也是把“乡愁的行走”作为一种动力,一部引擎,开始了一个农民运动领袖、一位职业革命家的生涯。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创始人之一、中共五大代表,闪烁在历史的星空。如诗一样,让我们去读红色的经典,品味泥土的气息。
他还讲述了盘龙城的泥土中生长出来的参天大树,陈士可在民国初年,曾经受命驻漠北办事大员,为收复外蒙作出贡献。著名的国学家、武昌中华大学教授刘凤章为缔造共和,反对复辟的泾渭分明。在烽火的抗日年代,本地就有地下党负责人叶家鼐引导群众打击日本侵略者,坚强不屈的天地正气歌。陈华珊帮助新五师秘密转移战略物资的故事。更有新五师夜袭皇伪军,火烧丰荷山瞭望台的神奇大剧上映,激励着抗日军民的斗志。
他说,张传东是红色诗篇的传人。他说诗,写出了乡愁的永恒。有着深刻的内涵,寓哲理于诗意中,在乡愁的家园中坚守,在当今是一种难能的朴实可贵。
青年作家张萍,在此之前曾经研读过张传东的作品,早已胸有成竹。她觉得,张传东的诗,有着彭邦祯“天上在水中,水中的月亮在天上”那种意象美的神韵。其中的代表作是《炊烟之上》:“感觉中,最亮的是桂树/感觉中,最清的是乡愁/故乡在那一头,那无言的安详/似天上清浅的星河/………我无限的思念,在中秋/只惦念着一缕烟在袅娜,随月而起/”她无限感慨地说,这样魂牵梦绕的诗句,让人感慨万千。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古今游子的九曲衷肠。
在她看来,最为赏心悦目的诗篇,莫过于《月光下的小巷》了。那种缠绵在心头的名状,是对故乡的无限眷恋,难以割舍的千丝万缕。她常读这样的诗句:“小巷里一把折叠的尺子/弯曲着每栋房子的故事/………月亮总是在不经意中升华起/给小巷覆满影影绰绰的光亮/………小巷守着月光的阴晴圆缺/月光开合着小巷的悲欢离合/一匆忙的月光把人行引向奔波的远方/一缕蹒跚的月光把人们唤醒灯光的家”。诗用蒙太奇的手法,给人以朦胧的意境,在梦幻故乡流连忘返。与戴望舒的《雨中小巷》几乎如出一辙,异曲同工的绝响天籁。
田园是乡愁的载体。诗人李刚明仿佛与《行走的乡愁》有血脉的关联,这种文化基因的染色,引起共鸣。如知音弦响,顿生灵,如泉喷涌,按奈不住自己的激情,直抵主题,激情飞扬,当即口占三首:
啊 乡愁
有张先生
过着“像一首诗一样的生活”
他在这首诗中写道
“仗剑走天涯
只需要一匹剽悍的骏马
越过山 山随平野阔
跨过江 江入大荒流
啊 乡愁
旧的乡愁
让人们流连忘返
又浮现在我们眼眸
你知道吗?
这是一匹文化骏马
载着人们
看蓝天白云
瞧青山绿水
在美丽的新农村停留
那行走的
甚至还可以
撑在掌心的乡愁
又是一个
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