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东北之鸡西小恒山
(2014-07-15 17:25:38)
标签:
杂谈情感 |
一切如同做梦一般,当几十年魂牵梦绕的地方出现在眼前的时候,一切都那么的熟悉却又那么的陌生,我的出生地、父母挥洒青春的地方,三十六年后,我们回来了!
如同母亲经常念叨的一句话:“感谢上帝保佑我们”,一路的行程没有任何磕绊,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6月4日,在期盼了多天之后,终于和父母踏上了回东北的行程,毕竟父母年事已高,6、7天的长途劳顿身体是否能吃得消?开车去机场的路上一直在想着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应急对策。为了此次出行做了相关的计划和准备,机票和车票是提前预订好的,去的时间路线是:4日下午15:55济南飞哈尔滨;4日22:20火车硬卧哈尔滨-5日早7:30到鸡西;6月10日17:55返程机票已预订,中间的时间可灵活变更.
到机场存车、取票、安检都非常顺利,第一次坐飞机的父母好奇的像个孩子,隔着候机厅的玻璃看着一架架飞机起降,我们乘坐的飞机正点起飞,看得出,坐在飞机上的父母既兴奋又紧张,母亲看着舷窗外的白云手舞足蹈,坐飞机何曾不是众多老辈人的梦想啊?两小时后,飞机准时降落哈尔滨太平机场,一走出机场就被浓浓的家乡东北味给包围了,听着那些东北话是那么的亲切和熟悉。乘机场大巴到达哈尔滨火车站时已是华灯初上,夜晚的哈尔滨别具风情,在车站附近一个饭馆吃饭期间感受到了东北人的热情,父母习惯了喝热茶热水,而东北的饭店一般不提供茶水的,这和山东的习惯有些不一样,但饭馆老板还是很热情的找出电水壶给我们烧水。晚10:20,我们准点坐上了哈尔滨到鸡西的火车,由于网上订的硬卧车票是两个下铺一个上铺,母亲说我体型大身体重,执意睡到了上铺,对铺的一位老太太说:母亲心疼儿啊,让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呵呵!躺在铺上久久难以睡去,思绪随着列车的铿锵声飞向了即将回到的鸡西小恒山-我的出生地,整整36年了,变化大吗?还能有我认识的人认识的街道和。。。。。。?
6月5日早7:30,火车准点到达鸡西,随着人流我们走出车站,踏上了这片阔别36年的土地,父母对于鸡西市区当年还是比较熟悉的,但父母说有些认不出了,很多低矮的建筑被高楼大厦取代了,街道也变得宽敞,毕竟鸡西是个地级市,有大的变化是有心理准备的,但工作生活过的小恒山(恒山区)变化的怎么样呢?我们在一个小饭店吃早饭时,饭店老板听说我们要去小恒山马上表露出了惋惜和哀叹,她说小恒山矿早在90年代初就黄了(破产),现在居住在那的大多都是老弱病残,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谋生了,而且矿上的建设非常落后,很多建筑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原貌,就连出租司机听说我们要去小恒山都直摇头,要加钱才能去,说那里的道路非常难走,对于这些,我还是有一些思想准备的,这要感谢新浪博客的博友“冰城君子兰”,她在她的博客中写了很多关于鸡西小恒山矿的一些事情和现状,因为她是矿上的老职工,特别是她的一篇《逃离小恒山矿》就描述了矿上的现状,我也把这些说给父母听,可他们有些将信将疑。
其实鸡西市区距离恒山大约10公里左右,出租车应该20分钟左右就能到,路上,父母还能说出经过的盘道岭、立新矿等,出租车很快就进入了小恒山矿区,此时明显感觉出了道路的坑洼不平,出租司机说这路还算好的,过一会就知道什么叫“烂路”了,我们计划是到矿上找个条件稍好的旅店或招待所住下,可车到了矿里我们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了,矿里的道路都不能叫“搓板路”,出租车擦了好几次底盘,我开玩笑说,坦克进来都费劲啊,问了几个路人都不知道矿上有什么旅馆或招待所,所以决定先到街里(恒山区政府所在地)住下,再次加钱后出租司机把我们送往街里,一路上坑洼不平尘土飞扬,这样的路目前在农村也比较少见了,父母在车上一直质疑当地政府怎么不修建和改善这种状况,这应该有深层次原因吧。
来到街里,情况比矿里好了许多,毕竟是政府所在地,可想找个条件稍好的旅店或招待所还是没能如愿,只好住进了好几个当地人给我们推荐的鸿*旅社,虽然旅社的条件比较简陋,因为短住就将就一下吧。午休后,父母提议去距离比较近的“巴彦县”去转转,看看有没有什么变化,“巴彦县”在矿上是个小社区的名字,具体来历不太清楚,据说最早在这一带居住的大都是哈尔滨“巴彦县”人而得名,这个地方也是我们家回山东前最后居住的地方,我童年能记忆起的事情也都在这个地方,出了街里过一座小桥上坡就是巴彦县,坡下的一个冷库现在依然还在,从外面看好像已经荒废了,记得当年母亲让我在这买过“冻梨”,父母夸赞我的记忆力,说他们都忘了这个地方了,呵呵!从坡下向上看,成片的破平房依然还在,多数还有人居住,有些已经是一片废墟,上了坡不多远,看到一位老人独自坐在房门前,父亲上前和他聊天,试图打听当年的同事和邻居,说话间知道老人今年76岁了,和父亲年龄相仿,老家也是山东的,儿女都已外出工作了,说起在矿上工作过的单位,他和父亲还曾经在一个采煤队工作过,只是因为单位人多加上时间久远,相互都认不出了,父母还从这位老人那里知道了一些同事、同乡、好友的情况。告别老人,我们沿着坡继续向上走,来到坡顶的一条所谓的“大马路”,其实是一条比土路稍好的硬化了的道路,我的记忆慢慢清晰起来,曾经的巴彦县百货、粮店都已经成了废墟,矿医院依然还在,只不过多了楼房,如果记忆没错,医院上面应该是我曾经上过的小学-小恒山小学,继续往前走,果然,学校下面的矿医院太平间依然还在,只是上面的小学已经不复存在了,被一排平房所代替,走进院子,里面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向他们问起这是不是当年的小恒山小学,老人们说。是啊,只不过早“黄了”,因为矿上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上学的孩子也就很少了,很多学校都没有了或合并了,这里现在是矿上的“劳保部”了,也就是给那些矿上退休的职工提供休闲娱乐的地方了。走出这个院子,凭着记忆,我们来到了我们家曾经居住的地方,这里还保留着部分平房,我们家曾经住过的那一排平房已经成了一片废墟,据路上碰到的居民说,这里拆了准备建新楼房的,可拆了后新楼房需要再交一部分钱才能入住的,这里多数都居住着退休老人,他们每月很少的退休金又怎么能买得起新房呢?据说国家曾专门安排专项资金对小恒山进行棚户区改造,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还停滞不前,是否资金已经挪作他用了?在党的教育实践群众路线的大形势下,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切实关心和解决这些曾经为我国煤炭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煤矿工人和家属的实际困难和生活。父亲讲,小恒山煤矿当年曾红极一时,是全国煤炭行业的样板矿,矿工和家属的生活水平还是很高的,真没想到现在会变成这个样,即便是在现在煤炭行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难道就没有人为因素吗?
回到旅社,和父母聊天中他们感慨万千,一是没想到阔别三十多年还能再回到这个地方,二是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地方变化居然这么小,三是能碰到几十年前的老同事而且通过他知道了一些其他同事、朋友的信息,计划明天去我们的出生地,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东山屯转转。
第二天吃过早饭,由于事先知道了矿上的路况很糟糕,所以直接打车去东山屯,路过矿里时透过车窗看到,街道还是那么狭窄和坑洼不平,偶尔看到几座破旧的楼房和新盖的楼房,这也算是几十年来的变化了,当年看电影的小恒山俱乐部居然还在,通过昨天对小恒山的初步了解,再看到这些时有些不足为奇了。车很快到了东山屯,按照父母的指点,出租司机把车停在了当年的东山百货,下车后,父母不住的惊叹,怎么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子呢,成片的低矮的破旧平房,平房外房山头的茅楼(公共厕所),一点没变啊,父亲指划着:这是7区、那是8区、9区。东山屯是当年矿工们的一个主要生活区,这个生活区既有公房(矿上统一盖的)也有自己盖的房屋,可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或便于区分,整个东山屯划分了好几个区,我们家曾住过7区和9区,我出生在7区,弟、妹出生在9区。应该说东山屯的地理位置还是不错的,坐落在半山腰,空气很清新,四周也没有什么污染。母亲建议去看看当年的一个和母亲非常要好的老姐妹,在一个老人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那位阿姨的家,但邻居告诉我们,这个阿姨年前老伴去世已经搬走去北京女儿家了,带着遗憾我们离开了。顺着小路往下走,父亲说去我们曾经住过的地方看看吧,沿途看到居民们三三两两的坐在自家小院门口乘凉,有的在自家小院的菜地里忙碌,感觉这里的居民生活还是很安逸的,在和一对在菜园中忙碌的老夫妻聊天中得知,一直有传言说是东山屯要进行棚户区改造,可就目前的情况看不知道是猴年马月,即便是真要改造,相信各方面难度还是很大的,毕竟这里居住的老年人居多,绝大多数都是靠千元左右退休金艰难生活的,平房加小院对于老年人来讲生活起来还是很方便的。顺着坡路继续往下走,父母一直试图寻找着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的方位--翻罐、坑木场。。。。。。在路人的指引下我们继续前行,当走到一个胡同的一个三岔路口时,正当我们犹豫走哪个方向时,看到前面一户人家的菜园里一个老人在忙碌,于是母亲上前问路,老人抬起身惊讶的看了母亲和我,立即喊出了母亲的名字和我的乳名,激动的表情溢于言表,母亲有些愕然,记不起这位老人是当年曾经的哪一位,当老人自我介绍后,母亲立刻想起了这位当年的大姐,毕竟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出生后曾搬家多个地方),母亲告诉我,这个阿姨小时候曾经抱过我,在老人的招呼下,又来了几个老邻居,还有父亲曾在一起工作的老工友,看到老人们激动的聚在一起,我和他们一样留下了眼泪,四十年对于人生来讲可谓真正的大半辈子,看着老人们聊着过去、家庭、子女,似乎他们又回到了年轻时代,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似水年华,回忆过去不仅仅是怀旧,对我们后辈来说更是一种激励和财富,这里的一切几乎还是老样子,几十年没什么变化,甚至我们家曾经住过的小屋还在,看着这里的老人们还居住在这样简陋的地方心里一阵阵心酸,但他们身上透漏出的气质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令我很钦佩。中午和几位老人在一个小饭店吃了午饭,吃饭间老人们有说不完的话,言谈中透出浓浓的离别情,虽然只是邻居或同事,母亲说,和这些邻居的感情不亚于亲人,饭后大家相互道别,有位阿姨说过段时间要回山东看看,期待她的到来。
回来的路上路过小恒山具有标志性的地方---小恒山矿山公园,这里是国家投资兴建的,也是对当年小恒山矿对国家煤炭事业做出贡献的一种肯定和纪念吧,公园内的雕塑记录了小恒山矿的发展史,这个曾经辉煌的国家煤矿,只有通过这个公园来见证它的历史了,同时也是小恒山这个地方唯一能让人们记忆起的标志性地方了,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关注这里的建设,能关注这里曾经为国家煤炭事业做出过贡献的退休旷工以及他们的家属们的生活。博客博友“冰城君子兰”前辈在我博客善意的留言说:“能不去就不去吧”,我知道,她不忍心让我们这么远去了看到这样的小恒山,确实,这两天甚至连拿出相机留个念的欲望都没有,这里虽然建设落后,但人们还是朴实乐观的,民间有句俗语:“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次随父母来故地其实就是一个情结,这里留下了父母的青春,留下了我们的童年,匆匆2天小恒山之行就要离开了,相信小恒山会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走出困境的,再见,小恒山!若干年后还会再来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