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神秘湘西及土司文化的力作 ——读张景龙先生《湘西土司王》(上、下)有感

标签:
历史文化 |
http://s9/mw690/001cot5Czy742E0z7o458&690——读张景龙先生《湘西土司王》(上、下)有感" TITLE="了解神秘湘西及土司文化的力作
了解神秘湘西及土司文化的力作
《湘西土司王》(上、下)是湖南实力派作家张景龙先生60万字篇幅的长篇巨作。此书描写的是彭氏列祖的英雄传奇,是讴歌土家英豪的民族史诗,是演绎湘西文化的精品力作,是再现溪州风云的鸿篇巨制!该书得到了著名文艺理论家张永健教授,著名作家彭学明先生,著名文学评论家谭五昌教授,著名土司学专家成臻铭教授及著名湘西本土作家向启军先生的联袂推荐。有幸获得景龙先生赠送的亲笔签名《湘西土司王》(上、下)一套,倍感珍贵!本人认真拜读,在拜读中学习并提高,拜读后,感触颇多。
这部以文学形式展现湘西古朴奇特民俗风情,宣传神秘湘西及湘西土司文化的长篇历史巨著是景龙先生在充分参考了《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十国春秋》、《中国社会通史•隋唐五代卷》等众多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于2014年创作完成的。60万字的长篇巨著倾注了作家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好长一段时间他从早到晚把自己关在创作室里,神游唐末五代,与书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其中的创作之苦与乐,只有先生自己才能体味,他是真正做到了“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正是景龙先生的无私付出和辛勤笔耕,才有了这部大作的问世,才使得众多读者有机会品读如此丰盛的湘西文化的精神食粮。本人坚信此书必将成为研究湘西土司历史和文化的经典之作!
景龙先生以唐代末年至五代的后梁、后唐、后晋历史大事件为背景,认真研究历史事件,通过对众多事件细节的推理和演绎,塑造了男主人公彭士愁的传奇人物形象。彭士愁是唐末五代时人,其凄惨身世、传奇经历、丰功伟业在湘西民间广为流传。本书人物众多,有名字的人物就多达52个,每个人物都被刻画的有血有肉。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景龙先生将主要人物的爱、恨、情、仇穿插于故事当中,故事引人入胜,构思巧妙,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环环相扣,使读者在阅读时被深深吸引,兴趣盎然而欲罢不能。
主人公彭士愁作为一代土司王以其仁德、宽厚而受到古溪州百姓的爱戴,其湘西土司王朝延续八百余年。近年来研究湘西土司文化的学者逐渐增多,但是,景龙先生是第一个以小说的文学形式来展现彭士愁传奇人生的湘西本土作家,因此,湘西州委书记叶红专在为该书作序时,这样评价该书:“《湘西土司王》开创了湘西本土学者以文学形式演绎湘西土司文化的先河。”读过该书的读者想必会在小说的最后读到景龙先生写的“跋”,他在“跋”中对创作本书的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读者一定会被景龙先生为这部《湘西土司王》(上、下)所付出的诸多劳动及作家忘我的创作态度及精神而震撼和感动!
在拜读作品时感到,彭士愁与溪州酋首吴著冲(老蛮头)、楚王马殷、马希范等家族之间的恩、怨、情、愁被景龙先生描写得入情入理,体现出中国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之传统和作家高超的写作技巧。小说较为完整地整合和重塑了湘西土司制度的起源,详细地描写了古溪州的汉族与土著之间的多次冲突。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中巧妙地将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社巴节的起源以及土家族祭祀、狩猎、婚育习俗等文化元素融入到故事当中,让读者在阅读时生动地了解到土家族的文化知识和土家族的历史演进。
景龙先生笔下的彭士愁英俊潇洒,善良睿智,武功高强,宽厚仁德,足智多谋!他的温、良、恭、俭、让令人钦佩,可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彭士愁是这部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也是景龙先生在本书中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人物。
《湘西土司王》(上、下)人物众多,书中的男性人物:有的勇猛善战,有的身怀绝技,有的文武俱佳。彭士愁的长辈彭刺史等几兄弟及彭姓家族的其他人都被描写得深刻到位。福石城里的吴著冲、向老官人、田好汉、科洞毛人、努力嘎巴等人物的描写生动而且特点突出。老楚王马殷及其子马希范几兄弟都被描写得恰到好处。人物的个性特点令读者过目不忘。
书中的女性人物,如:彭彦芳、西兰尼、梅里惹琪、素素惹、李珺妍等都被景龙先生描写得个性鲜明,特点突出。给本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彭彦芳,她是彭士愁的堂姐。芳姐脸上有一块胎斑,虽然长相不漂亮,但从小饱读诗书,温良贤淑,绝顶聪明,非常能干!她高贵、温柔、体贴、端庄,是父亲的掌上明珠。楚王马殷的第三子性格倔强,英俊霸气的马希范虽然比芳姐小5岁,却喜欢芳姐,爱芳姐。对芳姐的话非常顺从。马希范最终与芳姐喜结连理。芳姐成为他的贤内助,一直辅佐马希范成就大业,直到他成为楚王。彭士愁是芳姐叔叔的养子,芳姐对彭士愁也是情同手足,疼爱有加,处处为士愁堂弟着想。彭士愁和马希范很早就认识,并兄弟相称。马希范能与芳姐结为夫妻,彭士愁功不可没。可是,马希范称王后,却对溪州征收过高的赋租。芳姐为彭、马兄弟二人未来的关系担忧,在芳姐临终时就预想到,她的夫君楚王马希范增加溪州赋租的做法,可能有一天会使得彭士愁管辖的溪州不堪重负,忍无可忍,她担心彭、马兄弟也许会刀兵相见!她把遗嘱放在两个小锦囊里,告诉彭士愁在需要的时候就打开留给他的那个小锦囊,也许会有用处。后来,芳姐因病去世,彭、马失和,兄弟二人果真刀兵相见。彭士愁在被马希范派兵打败后,为了溪州百姓,他离开溪州,躲在了锦州境内凤凰山上,饥寒交迫之时,想到了芳姐的锦囊,打开后,看到芳姐留给他的话,不禁热泪盈眶,仰天呼喊着芳姐的名字说:“芳姐,你在天上还想着弟弟呀!”。当彭士愁的次子彭帅杲把芳姐留给马希范的锦囊送到他手上时,马希范含泪打开了夫人留给自己的锦囊,往事涌上心头,他同样也呼喊着芳姐的名字,告诉芳姐他会兑现自己的承诺。后来,楚王马希范实实在在地为溪州免去了全部赋租。并与彭士愁重修旧好!
小说的最后,楚王马希范为了铭记那段历史在溪州立了铜柱。在彭士愁悄悄去看铜柱的时候,马希范正在附近的船上等他 ,看到彭士愁来了,就喊他并面带微笑地看着他,彭士愁立刻要向楚王行跪拜礼,马希范却对他说:“这里没有楚王,只有士愁哥和希范弟。”兄弟二人在铜柱下相见,相拥而泣,场面感人至深!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而这一切都是芳姐的功劳。芳姐是景龙先生塑造的伟大女性形象。读者看到小说最后一页无不为之动容。本人在读到最后一页时,泪如泉涌,泣不成声,泪水模糊了眼睛,久久没能从那情景中走出来。就连景龙先生自己也说,他每每看到书的最后一页,也会情不自禁,也会泪流满面。可见作家的真性情。他在感动读者之前早就感动了自己。景龙先生是我心中最好的作家!
读过这部作品后,对好女人的标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对女人在家庭社会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好女人就应该如芳姐这般善良,温柔,体贴,宽容,大度,智慧,坚强,勤劳,才气,修养,乐观,独立,气质。作为女性,有幸读此佳作,本人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文化素养,深深感谢景龙先生。由于水平有限,感觉还有很多想表达的东西始终没能够清晰的表达出来,这是好事,说明本人在思考,说明还有提高的空间。阅读《湘西土司王》的很多收获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得到体现。并希望自己尽力做善良、宽容、自然、质朴、温柔的好女人!顾大局、识大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