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亲节随想

(2008-05-14 00:09:23)
标签:

母亲

情感

分类: 邦尼感悟

编者按:

    这是笔者在一位朋友的博客读到,在母亲节为了表示对自己母亲的一种怀念,特意转发这篇抒情的哀思,巧的是,也与笔者写的《写在母亲节的赞礼》居然是同一时间。今天笔者把该文拿出来,既是对这位朋友的这份爱表示敬意,同时也让笔者感受到在刚刚发生的四川汶川地震所带给人们的灾害,并由此而感叹,希望通过这种自己对母亲的这种怀念,也献给所有已经遇难的母亲和幸存的母亲们,愿生者能够更加幸福,愿已经离开的能够安息,是因为你们的母爱,让我们感受了生命的温暖和人生的意义。

                                       ------邦尼

 

    

母亲节随想

 

    今天是母亲节。这是一个令我伤感的日子,因为母亲已经在六年前永远地离开我们。

    一直想为母亲写点什么,但是每次坐下来,总是未出笔泪先行,总是撕心裂肺般地痛苦,一个字也写不下去。

    从前天开始,手机上就不断有朋友发来短信,大多是对母亲的祝福。看到一条,我的心就隐隐地痛上一会儿。原打算要在周末回老家,去母亲的坟上献一束花的,让天堂的母亲过一个愉快的节日。但是,周六公务缠身,没有去。今天,天还没有亮,就下起了雨,一直到中午,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回老家,有四十里的路程。烦的是,三条通往老家的路上,主要路段都在修路。绕行,很麻烦。也就不好意思向爱人提出冒雨绕行去母亲坟上送束花的要求。

    但是,头脑里全是母亲的身影,心里是对母亲深深地思念。屋外的细雨下个不停,是苍天也在为我逝去的母亲过母亲节,还是天堂的母亲把对女儿的牵挂化成细雨来滋润我的心灵?那么,不管是哪一种,我和天宇,我和母亲,都已经是融汇在一起,都已经是心领神会,都已经是不谋而和的默契了。这样想来,不能去母亲的坟上送束花的遗憾,也就少了许多。

母亲,是一个非常善良、贤德的人。但是,她的善良、

贤德却给我留下了终生的遗憾、永久的痛。

    小时候,农村是很穷的,家里也便很穷。我家里兄弟姐妹七个,父母要养活这一大家子人,艰辛的程度可以想象。但是,即使在那样一个贫困的背景下,母亲用她的言行,证明了她的坚毅、刚强、善良、贤德、正直。她的身上,有着一般农村人身上少有的抱负、傲骨、坚韧、清高。

    那时候,粮食很重要,吃饱肚子几乎是每个人的全部愿望。我的母亲很会打理生活,秋收下来,粮食多的时候,从来不浪费一粒粮食,每顿饭总是计量着,做得总是不太够吃,掐得很紧(那时,我几乎总是没有吃过饱饭的感觉,因为总是还没有饱的情况下,盆里已经没有饭了)。这样,一年下来,家里的一日三餐是能够保证不断顿的。

    个别人家,是不会过日子的。秋收下来粮食多的时候不知道节省,浪费严重。可是,一到春天,麦子还未吐穗的时候,已经没有粮食了,该做饭的时候,就东借西借。遇上这种情况,母亲从来没有犹豫过,总是慷慨解囊。其中也有的人家,不讲诚信,借的时候说保证粮食下来就还,可是往往是到了第二年又来借的时候也没有还,而且上一年借粮食的事似乎也已经忘记了。但是,母亲却依然会微笑着把粮食一瓢一瓢地臽到那人端着的容器里。

    我从小记性就好,谁借东西还了、谁只借不还总是记得清清楚楚。我对那个只借不还的人,非常不满。也就埋怨母亲不该再借给她,应该先让她还帐。母亲,总是非常平和的说,那么大个人端着箥箕来了,乡里乡亲的,怎好意思让她空回去。

七十年代,似乎是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家里除了过年、过节和来客人会改善生活外,总是很简单的一日三餐。偶尔改善生活比如包顿饺子时,母亲总是把第一碗捞出的饺子让我给奶奶送去。而奶奶,在我心里是个很不好的形象。她有爷爷的每个月的工资、劳保,有外地上班的姑姑给不断寄来的钱,还有父母供养她的口粮,日子过得很肥。但是,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奶奶对我的一点爱心。我打心里不喜欢这个奶奶。可是,每当母亲把最好吃的让我给奶奶送去的时候,我从来不敢违抗。慢慢地,也就成了一种习惯。我还清楚地记得,唐山大地震后,母亲受伤转院在河南。一个多月后伤好回家。路上,发给每个人的苹果,母亲没有舍得吃带回家里。只有两个苹果,而母亲却不顾我们几个小孩子馋巴巴的眼神,选出大的一个,让我先给奶奶送去。然后,我们一大堆孩子分剩下的另一个苹果,每人也就分享到一小片。

    当我无数次对母亲诉说,小伙伴们的奶奶对他们如何好,而我的奶奶居然几次在被我撞上吃好吃的时候,连忙藏起来等坏行为表示不满时,母亲总是说奶奶岁数大了,应该多吃些好的,再说她有这么多孙子、孙女,哪里惦得过来。你还小,好好学习吧,将来有的你吃。

    不只是对长辈、对邻里母亲有着善良的心肠,对素不相识的人,母亲也是一贯的和善、热情。家里即便是来个讨饭的,母亲从来没有对人家冷眼过,也总是笑脸迎送,给了吃的,又给些钱。每次村子的大喇叭里喊让大家捐款、捐物,有哪个地方遭受什么灾害的时候,母亲必是第一个捐款、捐物的人。

    母亲的善良、贤德,深深地传染到我们身上。但是,这种善良、贤德,却也让我留下了终生的遗憾、永久的痛--那就是,我善良到忽视了自己的母亲地步,以致于没有来得及对母亲尽孝,没有机会报答她的养育之恩,她就匆匆地离去了。

    说来话长。我和爱人,在89年相识、相爱并走进婚姻。他和我的经历一样,我们门当户对--都是农民出身,都是在初中毕业后以最优秀的成绩考入中专,毕业后都留在了县城工作,工作上都是很出类拔萃的料儿。那时,谈恋爱想的就是志同道合、想的就是人品、能力,从来没有考虑过家庭经济或是家庭负担的问题。他的父母年纪很大,到我们结婚那时候,已经在经济上没有一点能力帮助我们。我们住进了他单位的集体宿舍,白手起家、从零开始,每月还要给他的家里一定的钱。

    母亲知道我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就一直不让我给她自己花钱。还几次悄悄地给我些钱,让我补贴家用。那时候,母亲也确实手里并不紧张,因为自从农村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加上我们几个孩子也都长大了,都相对出息了,家里的日子就迅速好了起来。虽然母亲的节俭的习惯没有改变,但她手里也并不缺少花的。而且,每次母亲总是叮嘱我对公婆要孝敬,宁可自己节省些,也要让公婆满意。那时,我的钱总是不够花,因为,是白手起家,要不断地添置一些生活必需用品,后来又要买房。日子在前十年里就没有轻松过。

    母亲身体不好,年轻时劳累留下了难以根除的气管炎。几十年的气管炎,让她的每个冬天都站在生死关口。当时,我忽视了母亲的体弱,认为反正母亲还年轻,等我把公婆伺候出去后,再来孝敬母亲也来得及。于是,在这个想法下,我一门心思把精力放在了工作和照顾他的父母身上了。每周,都要回他家看望公婆。每月都要给他家生活费。1995年,婆婆在她80岁的时候去逝了。之后,公公的赡养便开始由两个儿子实行每月一轮。这期间,母亲也总是叮嘱我,公公到我这边时,要如何如何对老人好一些等这些话,总是叫我别惦记她。

    就这样,几年过去了,公公在我们两个孝顺的媳妇伺候下,活得越来越精神。而母亲的身体却越来越差。但是,因为,每次回去,母亲从来没有说过她的身体不好,总是让我更好地照顾公公,我在对母亲的身体上就缺少了关爱。

      2000年后,我也感到了母亲身体的不好,尤其是冬天,几乎是生死的考验。于是在2001年秋天,我就商量着要让母亲在我这里过冬,因为毕竟我这里冬天供暖,而且不用到室外,气管炎是最怕冬天着凉的。

    我说冬天,就让公公在大哥儿们那里过,等到春天再到我家里。母亲一开始,也被我说动了。但是,她是一个不会给任何人增添一丝麻烦的人。后来,她说那样会给我的妯娌添麻烦的。一个月一轮,老人、小辈都新鲜些,如果三个月在一个人家里,可能人家会烦的。至此,她就不同意来我这里过冬了。我也是疏忽大意了,她不同意,我也就没有坚持。

    我没有坚持,于是,筑成了大错。

    腊月初八的那天,父亲打来电话,说母亲病了。我们急忙赶回去。可是,没有想到母亲已经虚弱得不能讲话,不能吃东西了。父亲说,母亲清醒的时候不让他给我们打电话,怕影响我们工作。我一边埋怨父亲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一边当即叫了救护车,拉母亲去医院。医生当即下了病危通知单,呼衰、心衰、电解质紊乱。我请求医生用尽一切办法救母亲,医生也确实使尽浑身解数,母亲却总是好好坏坏,时而清楚时而糊涂。请来专家会诊,也不见有好的转变。又转院到唐山最好的医院,又一番折腾。母亲的状态却越来越不好。正月十二日,在经受了一个月的抢救之后,母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终年不足64岁。

    没有照顾好自己的母亲,这是做女儿的心里永远的痛。好长时间里,我不能想到母亲,因为只要一想到她,无论在怎样的场合下,我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都会痛哭流涕。我甚至不能看到与母亲岁数差不多大的老人,因为,一看到,我自然会想起我的母亲,会立刻痛彻全身。我对母亲的愧疚,是我心口上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痕。

     妈妈,女儿对不起您。我不知道怎样惩罚我自己的错误。我不知道怎样处罚自己的不孝。现在,只有祈祷上帝,让我们来生再做母女,给我一个孝敬您的机会,给我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祝愿母亲在天堂里开开心心每一天。

 后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