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逾四旬,两鬓花发渐生。不再有年轻时意气风发叱咤风云的冲动、事业有成时羽扇纶巾,谈笑间檣橹纷飞湮灭的豪壮……然而生活仍将继续,如何才能让人生更加丰富和有意义是一个问题。对此,此次昆明之行颇有感触,这里跟球队的弟兄们分享了。
那是在去阳光打球前的一个午宴上,出席午宴的,除了球队一行人还有当地的一位主要领导。餐前就听朋友说这位仁兄在副职岗位已经工作十多年了,这期间,一把手换了几任,有的一把手资历还不如他,可他至今仍然还是在副职上干。
曾经在体制内多年的体会到也见得不少,感觉是此类人多是恨不得志、牢骚满腹。于是席间就谨小慎微,说话字斟句酌,生怕话不投机触疼人家。然,酒过三巡,却出乎意料。
由于俺们一行都是体制外之人,大都谈些轻松娱乐的话题。此行本来就是高尔夫之旅,话题自然离不开高球。这位领导说他只打过一次高球,那是1987年去日本参观访问时,在一个高尔夫练习场打过几杆。然而他谈到的高尔夫技术和感受却让我大吃一惊——他对高球的见解并不比球龄多年甚至高球打到7、8字头的人差——他说,打高尔夫球的握杆就如同手中握着一只小鸟,即不能握太紧了捏死小鸟也不能太松让小鸟飞走;打球时要将全部精力集中在那一击之中,击出球后不用关心球落在哪儿了,只要去体会这全神灌注的一击,享受这球击出后的快乐!
他这一语,着实有些让人刮目——即使只是在练习场上打过一次高球,可他这一语却击中了高尔夫的要领,这不正是高尔夫的精髓之所在吗?!回想自己打球时分,多数时候是不是过分关注能不能把球打上球道、能不能标准杆on果岭、能不能打到8字头或更好的成绩、能不能赢得一场比赛?然大多数的时候,却总是失望的!失望总之是不快乐的——过于专注得失、胜负能带来更多的快乐吗?!
在谈到其他娱乐项目如保龄球和桥牌时,这位仁兄的成绩更是让我们这一行人中的高手大跌眼镜、自愧不如啊!咱这一行中保龄最高分记录268分,人家也是268分,但人家还有连续三局打到238分的记录!呵呵,桥牌人家更是拿到名人赛的冠军,其中参赛的名人高手都是全国数得出来的几位呢!
一位政府官员能在副职上干了十多年,仍能那么快乐,那么怡然,不容易啊!俺悄悄的想。也许其中的道理也正如他所说的能做到“放下”吧——放下输赢得失、放得下功名厉害,后,在其中也在其他方面找到人生的快乐!有所不得才能有所得,也是这样的“放下”使他的人生有了积极的态度和高尚的精神品质吧!
这让俺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位信佛的员外常去寺庙请教高僧修佛之道,每次去均带上些礼物。有一次去拜见高僧时,竟将准备好了的礼物忘在了家里。见到高僧后,员外心里总是不自在。高僧对他说:请放下!员外手里空空,甚是不解,道:我没有带礼物来啊!高僧道:放下吧!你心里总是牵挂着没有带礼物,又怎么能有空间来参悟佛的真谛呢?
也许吧,人心的空间都是有限的,或者,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这空间若被得失、厉害占据,又哪里有空间去领会生命、生活等等的乐趣呢?
所以,对于这位领导而言,知道“放下”,于他比把精力过多关注于正职、副职的得到和失去更有意义,从而人也变得更容易快乐、更容易体会人生的真谛了吧!
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Druker)曾谈到:当今这个社会是组织的社会,每个人都在某个组织中工作,每个人都离不开组织。但人的寿命往往会超过组织的寿命,特别是人过了四十岁以后,他可能会由于组织的消亡而失去以往的职位,也可能由于年龄的增加而失去在组织中的价值,因此,四十岁以后的人应该注重培养自己在工作以外的兴趣爱好,这样才不至于因此而失落,才会有更加美丽精彩的人生!
Fwc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