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访天祝、古浪全记录(助学组) 转载二

(2007-10-08 01:02:44)
标签:

教育杂谈

圣诺亚

公益

助学

志愿者

走访

天祝

古浪

儿童

分类: 圣诺亚
 14日 9:06分到达十八里堡初级中学给陈彦发放捐助金。
走访天祝、古浪全记录(助学组) <wbr>转载二

 

 

  黑松驿中心小学。见到他们的图书室,就在校长室隔壁,一个很小的柜子,上下共五层,都是些薄薄的小册子。
走访天祝、古浪全记录(助学组) <wbr>转载二

 

 

  这里有银娟、李建兰、王龙龙。

  这是王龙龙的奶奶,银娟和爷爷在校长的办公室。
走访天祝、古浪全记录(助学组) <wbr>转载二


 

  见到了小银娟,我朋友资助的一个学生。很乖巧的小姑娘,由祖父在抚养。当我问她话时,她爷爷在旁边着急地使劲捅她肩膀让她快点回答,可怜的女孩,应该在妈妈温柔的呵护下成长,却只能和祖父两个相依为命。

  银娟爷爷在签字
走访天祝、古浪全记录(助学组) <wbr>转载二
 

 

  还有9岁的李建兰,之前问她问题时都还好,最后要签字领钱时,她摇头不签,我说写个名字就好了,她小声地说不会写,她妈妈和大家都劝她只用写下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结果她忽然哇地一声就哭了,我一看只好让她妈妈代签吧,结果她妈妈告诉我她也不会写自己名字,非常响亮地告诉我:我从没上过一天学哪!看她也就是个三十几岁的样子,怎么连个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啊?最后只好两个人都是压的手印。九岁了,今年在重读一年级,可还不会写自己名字!贫困山区的学生决不是解决了能够免费上学就可以的,这里面牵涉的问题还有很多。其家庭环境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家人对她不督促,教育环境没有一个正面的引导,因为现在有这么个免费的学习条件,就这样一直免费上下去,不知道这个李建兰要上多少个一年级才能写好自己的名字啊。还有,自卑、内向是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帮助学生们如何有健康的心态来适应基本的社会交往需要。深深地感觉关于教育工作要做的、能做的、必须做的还有太多太多!
 

 

  10:30发完,然后赶到陈斌家去,他们都已在路边等着了。   

  陈斌是和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都还是以前的老党员呢。当视野把捐助金发给奶奶后,奶奶不停地向我们作揖,说感谢的话。
走访天祝、古浪全记录(助学组) <wbr>转载二


 

  然后去陈彩虹家,由于道路冲毁推车几次,路越来越不能走,如果步行去还得一个小时,只得半途返回去黄羊川职业学校。


  在路上我和她交谈了会,得知她在3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父亲是在他爷爷把她带到11岁时才从新疆回来的。我问她那她父亲有没有再找一个媳妇回来,她摇头说没有,现在在家种地照顾爷爷呢。我说那应该想办法让他爸再找一个,大家能互相照顾,他爸也可以出去打工挣点钱。我说了半天问她意见,她沉默了半天说了一句“我觉得还是不要找的好”,我问那怎么办?她说以后我一直养我爸爸就好了。唉,她不懂得她以后必竟会长大成人,会有自己的家庭也有自己的子女,难道她要她爸一辈子一直一个人过?教育应是多方面的,而不仅是只限于文化知识的培养,做子女的也不应对自己的亲人独占,而不让父亲享受应有的完整家庭温暖。

走访天祝、古浪全记录(助学组) <wbr>转载二
 

 

  14:42 见到了刘沛山和刘福山两兄弟,他们母亲在新疆打工时因事故去世,父亲眼睛受伤,左眼完全失明,右眼能勉强看见一点。爷爷现年72岁,奶奶现年70岁。家中每人有3亩旱地,旱地的意思就是在山上,天上下雨就有收成,没雨水就没有收成。就这些旱地,因为没有劳动力也是荒废在山上的。家里的养殖是一头牛。哥哥的成绩差点,因为自卑不太努力学习,语文数学成绩分别是60和50几分,而弟弟均是70分。这几个男学生都是一个奇怪的问题,满脸都是癣,一块白一块黑的,问他们家里人有没有长,说没有,只有他们脸上才有。


  刘沛山家也是爷爷奶奶带了他们两个孙子过日子,刘沛山父亲由亲戚领着出去走人家去了,说是在家里呆着闷得慌(看不见东西也干不了活)。这是山顶他们的家。
走访天祝、古浪全记录(助学组) <wbr>转载二

 

 

  奶奶跟我说完话背过身去偷偷地擦眼泪,转回来却还是面带笑容。心酸,可实在不知该说些什么。
走访天祝、古浪全记录(助学组) <wbr>转载二


 

 

  马淑林,藏族。父亲叫马确,44岁,身体健康。母亲41岁,有乳腺癌,因治病欠债1.2万元。家里有7亩4分地,3只羊,3间土坯房。弟弟正在同间学校上一年级。老师介绍她的学习是非常好的,连续几年都是班级第一名(上学期数学成绩99分)。

 

  马玉莲,也是藏族,今年13岁。父亲45岁,腰部曾经受伤。母亲36岁。有个妹妹马梅香12岁,同校学习。家里还有个4岁的弟弟,我说这应是超生的吧?那超生罚钱了没有?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全笑了,说罚是要罚的,哪有钱交?只好算了。说家里有9亩地,2只羊。她的成绩是中上的。
走访天祝、古浪全记录(助学组) <wbr>转载二

 


  武生智,10岁,说父亲打工时腰部受过伤,家中还有爷爷和母亲,身体都健康。但我看到他脖子上黑垢一大片,便问他什么时候洗的澡,他不说话。再问,老师告诉我这里都是从出生三天洗一次澡就再不洗了的。一辈子也就顶多洗三次,有的人只能洗两次,出生三天一次,还有结婚时一次。我只好说那你洗脸时把脖子多擦擦好吗?全屋子的人“哗”地都笑了,有老师说平时不洗脸的,只有要出远门时才会洗下脸。我只得无奈作罢。 

 

  16:22 可以走了,准备去潘九贤、潘九孝家。我猜不到这个家平常是怎么生活的,几乎没有任何的生活用具,在别人家里放桌椅的地方,放了一个长方形、木制的像城市里浴缸似的东西,不知是不是用来放粮食的。
走访天祝、古浪全记录(助学组) <wbr>转载二


 

  身后的大炕上乱七八糟,有看不出本来颜色的几床被子、衣服,也有菜板、报纸。
走访天祝、古浪全记录(助学组) <wbr>转载二


 

  我们去的时候很遗憾没见到潘九孝他们的母亲和姐姐,说是到新疆打工摘棉花去了。我问那路费哪来的?潘九孝的父亲说是由老板出的,摘棉花的工费是每斤0.80元。

 

 

  晚饭后,我们去李鲲家。李鲲上晚自习去了,不在家。他们家的情况因为是在县城,只能享受一免一补的优惠政策,每个月大概一共要交270元左右的费用。李鲲父亲已外出打工好几年,没有任何消息。母亲是下岗职工,现在在外打点零工、帮人带带孩子什么的。我问那家中有什么财产,她说什么都没有,所住住房是李鲲爷爷所有,爷爷这段时间去嘉裕关的女儿家中去了。什么都没有?那以前总都是工作的呀,她不太说话了,视野在旁边说是后来下岗后做了别的都用掉了。我们回去的路上,视野告诉我其实李鲲的父亲原来是赌博成性,把家中所有财产全输掉以后就跑到外面去了,现在这个人还在不在世上都很难说,刚刚在他们家怕伤李鲲母亲的心所以没跟我明说。
走访天祝、古浪全记录(助学组) <wbr>转载二

 

 

  晚上还是对当天拍的照片进行重命名。还是呼呼大睡。

 
  9月15日9:40到达古浪五中,这是一所正在建设中的新建中学。
走访天祝、古浪全记录(助学组) <wbr>转载二


 

  10:38 给赵克亮、胡祯祥、金才宇、赵建亮进行了发放。跟三期上报的张宏宝、卓雪见面了解情况。


  我告诉了金才宇关于他的捐助人张姐的情况,张姐本身是自己儿子被人拐卖,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寻找儿子的,而这次是把家里买空调的钱省下来捐助他的,并转告了希望他一定要好好学习、平时多交流写信的话。


  视野向我介绍,他原来在五中工作的时候,每天上厕所要先看看操场上的国旗往哪飘,根据风向决定去北方还是南方的厕所。呵呵,大家可以猜猜看是为什么。


  10:50 到达古浪教育局

  见到路存兄、时梅梅。因为路存兄从家到学校有6公里,还要翻越一座山,而从学校到教育局有三十公里,这两家特别远,要去的话时间确实来不及,所以给他们补助了路费让到教育局这里来。

 

路存兄和她51岁的父亲
走访天祝、古浪全记录(助学组) <wbr>转载二

 

 

时梅梅在签字
走访天祝、古浪全记录(助学组) <wbr>转载二

 


问到时梅梅关于刷牙的事。

 

刷牙了吗?

 

没有(摇头)

 

家里有牙刷吗?有

 

有牙膏吗?有

 

那家里人刷不刷?不刷

 

她说家里有牙刷、牙膏,但却从来不刷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喝的水都不够,很少有刷牙的水,也就没有刷牙、洗脸的习惯。      

 

问洗澡了没有,她说洗了。校长在旁边介绍说她们平时洗脚就是洗澡,其实从来不洗澡。

 
11:30  整个结束。

 

14:20  等到回兰州的快速大巴,离开古浪。

 

15:40  又到天祝,在高速公路出口处停留15分钟,这里应该就是12日杨柳他们等我的地方。

 

15:56  开车,回兰州。

 

  回来这么久了,一直在整理这些相关资料,可此次走访的每个场景、片断都历历在目,恍如昨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像.

 

  首先要特别感谢的是,天祝县和古浪县的教育局领导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协助,还有两地教育局的陪同人员和司机师傅,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走访、发放工作进行的如此顺利和快速。也对造成的麻烦和经济负担感到抱歉,希望有了这次的良好基础,我们圣诺亚爱心助学以后的走访发放工作会更加的简约、科学、高效和真实!

 

  特此说明,这次走访只有在天祝是我自己登记宾馆手续、交费用的,而古浪的登记手续和费用都是在我没到时都已办好。于是我把应是自己掏的住宿400元分别捐给了4个非常困难的学生。

 

  由于本人刚参加组织不久,也从未有过相似的走访经历,虽然已尽力把整个过程如实汇报,呵呵,但自己明白不尽人意处还有很多,欢迎同志们踊跃向我提建议,非常感谢!如要索取学生资料也请跟我联系!!


                                     圣诺亚爱心公益社团助学项目组爱忘

                                     2007年9月11-15日发放助学款记录

 

圣诺亚第三期助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2e32001000aer.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