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华迷宫——诸葛八卦村

(2010-04-29 19:47:54)
标签:

金华

诸葛八卦村

旅游

游记

杂谈

分类: 行不由径

诸葛八卦村

 

 

    诸葛八卦村原名高隆村,据传是由诸葛亮第27代世孙诸葛大狮在公元1340年前后设计布局建造而沿袭至今,村落中现存200多座明清古民居,以“青砖、灰瓦、马头墙,肥梁、胖柱、小闺房”的徽派建筑为风格,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风格各异,其数量之多,结构之精,成为中国古民居之典范,现村里居住着诸葛亮后裔近4000人。

    车子驶入该村,顺着河边,是一溜的两层小楼,老百姓在这里开起了饭店和一些雕刻店。在这儿可以买到一些设计精巧的木制品,如孔明锁等。在饭店用过午餐,沿着小店往前走,过河就进入了诸葛八卦村的主体建筑群。

    进诸葛八卦村是不需要门票的,里面唯一要买门票的是几个景点,如丞相祠堂、大公堂、诸葛亮历史纪念馆之类的。我们先来到的是丞相祠堂,坐西朝东,祠堂没有正大门,要走偏门。导游告诉我们:原来这片地方是诸葛族人从王姓人家买过来的,当初建祠堂的位置是风水最好的,但正门面正好是王家,按说法是虎,与诸葛祠堂相冲,为了睦邻友好而特意这么造的。祠堂里按“回”字形布局,最为雄伟的中庭,是族中出现重大事情都要在这里祭祀祖先和举行庆典仪式的地方,大厅内有四根粗壮的柱子,分别用松、柏、桐、椿四树为材料,寓意“松柏同春”,以示子孙后代兴旺发达之意。拾级而上来到享堂,这里供奉着诸葛亮的像,从享堂看中庭只见厅脊高耸,翼角高翘,木构件上的东洋雕刻精美绝伦,显示出当年的雕刻艺人精湛的工艺,也见证了诸葛村几百多年来未遭受历史和战乱的巨创和毁损。

    诸葛村的民居,家家户户都有门联,贴在两片门扇正中,靠近中继的位置,又贴一对窄而短的副联。副联很简单,常见的是“开门大吉,迎春接福”这样不拘平仄的颂祷。沿小巷往前走不远,就到了村的中心——钟池。钟池一半水塘一半陆地,构成了鱼形太极图,水陆两边各设一口水井,便成了阴阳鱼的眼睛。八卦村不是很大,路上随便那条小道、小路都可通往八卦村中央的太极钟池,以钟池为中心,全村的房屋呈放射性排列,向外延伸八条弄堂,将全村分为八块形成内八卦,村外那八座似连非连的小山环抱围绕着整个村落,构成了外八卦。从这儿望去,只见村内巷道阡陌纵横,似通非通似连不连,因为导游告诫过,这个村很多路是走不通的,我怕走冤枉路,并不敢妄自去走。

    钟池旁边是大公堂,远远就可以看到正门两边粉墙上楷书“忠”“武”两个大字,显示出诸葛氏族的气派威严。走进大公堂大门,墙上的油画和图表昭然展示着孔明先生的那些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大厅正太师壁上武侯诫子书,其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的佳句早已是中国文士的座右铭。出来就拐进了古民居,里面的人正在写着书法,无非是一些诸葛亮的名言,有的装裱好了挂着出售,价格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穿过一条长长的小弄,就是天一堂。天一堂又叫百草园,是诸葛后裔遵守“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祖训,在花园内种植百余种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用于中医行善,悬壶济世之用。百草园也是八卦村内地势最高的地方,站在后花园的亭台间,眼前便是明清古建筑的白墙黑瓦,层层叠叠,村外那几座的小山依稀可见。这里有一处旅店,如果想在这呆上几天,就可以住在里面,体味一下这里居民的生活。

    下来便是毗邻的两处池塘,分别叫做上塘、下塘。围着上塘是古商业街,出售的物品依然是那些。会测字算命的给人占卜吉凶,会书法练得好字的只要将“诫子书”描到扇上卖钱,会点木工手艺活的就凿出形状各异的孔明锁,让人花点小钱费脑子去,甚至葫芦也可写上“宁静致远”“谵泊明志”出售。还别说这些费脑子的小玩意儿,我是用了很长时间才打开孔明锁、心形木的。

    上塘边还有两处景点:大经堂、雍睦堂。大经堂就是原来村里的药铺。柱子上有一副对联:药业经营,遍南布北,可从志书查记述;医道高明,救死扶伤,且由《宗谱》说端详。据说诸葛族人明清时代从事中药业起就以父传子,以亲带邻,形成独特的诸葛药业文化。县志和宗谱中记载,四代以上经营医药的就有十四家。后厅是中药标本展馆,展示的是几百种药用动物标本,有穿山甲、林麝、羚羊、玳瑁等。

    绕着下塘往回转,就有农坊馆。里面有作板、古老的织布机、碾坊、碾盘、油坊、炒锅、小手磨等等,无一处不透露着诸葛亮历代后裔宁静淡泊的村居生活和积极进取的民俗风情。如果力气大,还可以转转连在柱子上的一个巨大的石碾。出门又进入一条长长的巷子,巷子中部有一处纪念管,详细介绍了诸葛亮传奇的一生。

    八卦村历经几百年,其历史遍布在村里的每个角落,虽然用了近两个小时走马观花游了一遍,也只能用镜头记下它的一些表象,并不能真正体味到它的文化历史。因为这一切早就埋藏在墙角砖头里或淹没在浓厚的商业氛围中,如果没能在这个地方住上一段时间,是很难找到的。

    http://s9/middle/41811367h855ec169e3f8&690
 
    http://s11/middle/41811367h855ec1e3f72a&690

    http://s14/middle/41811367h855ec2a089bd&690

    http://s4/middle/41811367h73bcad1aad43&690

    http://s9/middle/41811367h855ec3b1afb8&690

    http://s14/middle/41811367h855ec45992d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