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的基本思路

标签:
情感 |
写作教学的基本思路
(专题讲座提纲)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http://mingshi.zhyww.cn/UploadFiles_7478/200904/2009042816132570.jpg
朱芒芒,江苏省教研室文科部主任,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中语教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语文新教材编写组成员。
一、写作教学的原则:扎实、生动、有序
扎实:从文体写作入手,提高学生写作的基础能力。
生动:从学生写作学习的心理特点出发,采用灵活的训练形式,提高学生写作的内驱力。
有序:写作训练过程大致有序,探索写作的基本规范。
二、记叙文的基本模式
例文1(2008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
好奇心
一本厚厚的,有些破旧的笔记本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开头简洁。一本笔记本引起我的“好奇心”,自然引出下文探究的过程,点出了本文所要写的事;这本有些破旧的笔记本为什么会“引起我的好奇心”?简单的一句话又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她,总与它形影不离。上课的时刻她带着它;吃饭时她总会翻一下它;晚自习时,她会在上面增添许多内容;睡觉前呢?一定会捧着它吧。
【这是文章第二层,交代说明引起我“好奇心”的原因。】
这本笔记上究竟写着些什么呢?好奇心催促着我去了解。
既然走上讲台了,没理由空手而回吧,我暗自对自己说。“嘿,你看看,上面写什么!”一位同学两眼放着光,小心翼翼地提醒我。我的意志更加坚定了。“你,去帮我把风。”我嘱咐那位同学。“好的,放心吧。”说着他冲出教室,站在走廊上东张西望,眼珠骨碌碌地转悠。我放心地迈开大步,走上讲台,微眯起双眼,瞄着那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字。
翻过一页,“今天××同学考试作弊,我责备了他,我的心揪成一团,该怎样才能使他理解我的心呢?”
我不再往下翻,这是老师的日记本啊,我居然偷看了老师的“秘密”!我的眼眶不知不觉湿润了。
【这是文章的第四层,具体描述自己看笔记本的过程及情感的变化,“笔记本”的内容及自己的情感变化,都出乎意料却又符合情理。叙述中有曲折波澜,有故事味;而且这种曲折变化过程又显得自然而巧妙。】
她多少个日夜为我们操劳,有多少个难眠之夜?她怎忍心舍小家为大家,连孩子病了她都无暇顾及?她又是何等地坚强,用她严厉的外表来掩藏她炽热的心?她的身躯为何日渐消瘦,她的双鬓为何日渐斑白?此时我的心中已有了答案。
【这是文章的最后一层,抒发自己看了笔记本后的情感,点明主旨。】
这篇作文写法上最大的特点在于构思布局。文章按内容可分为五层:第一层简洁说明一本笔记本引起我的“好奇心”,我们称之为“概述一笔”。第二层说明引起我“好奇心”的原因,我们称之为“交代一笔”。第三层写事情的开始,我想偷看笔记本的内容,这是叙述事情,叫“简叙一笔(叙述一笔)”。
第四层写自己看笔记本的过程及情感的变化,写出了故事味,可以叫“巧转一笔”。最后一层抒发自己看了笔记本后的情感,点明主旨,这是将文章“深化一笔”。我们把这种构思叫做“五笔叙事”。运用“五笔叙事法”,可以把一件简单而常见的事情写得生动感人,曲折引人。
一般叙事的文章,常常分为五层:开头,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尾。如果真的这么写,难免平铺直叙,如流水帐一样,缺乏感人的地方。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上面的作文,以及许多优秀的文章和作文,给我们生动的启发:运用?°五笔叙事?±基本模式写作记叙文。
“五笔叙事”的基本框架:
概述一笔——点出事件
交代一笔——介绍原委
叙述一笔——叙述事件
巧转一笔——写出波澜
深化一笔——表达感悟
运用“五笔叙事法”写记叙文,首先要明确所写事件,要问一下自己:“我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在“概述一笔”中明明白白点出事件,可以是中心事件的概括,也可以是表达自己对某一件事的印象和感受,如“难忘”“感动”“内疚”等等。
“交代一笔”实际上是对中心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作说明,写作时要问问自己:“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情?”想清楚了再写,交代要简洁。
“叙述一笔”按事情发生的过程叙述事情的开始、发展部分,一般可简要一些,如果内容较多或过程较复杂,可以具体叙述,一切以叙述清楚明白为目标。叙述中,要注意生活的真实、情感的真实。
“叙述一笔”按事情发生的过程叙述事情的开始、发展部分,一般可简要一些,如果内容较多或过程较复杂,可以具体叙述,一切以叙述清楚明白为目标。叙述中,要注意生活的真实、情感的真实。
“巧转一笔”是全文的重点与亮点。一要写具体,生动再现生活情景;二要写出事情的变化转折,写出事情意料之外的结局,让事情具有“故事味”;三要把变化转折写得自然巧妙,符合生活的情理,真实可信,让人细想,事情的结局又在情理之中;四注意“叙述一笔”与“巧转一笔”的前后呼应。
“深化一笔”要求写出自己的情感或感悟,是全文重要的一笔。这一笔,揭示主题,提升文章品位。因此,写作时,要认真思考一下,文章叙述的事情要表达什么,有什么意义。
在实际写作时,要灵活运用“五笔叙事法”,不可机械呆板。首先是所选材料要适合“五笔叙事”写法。其次,基本模式可以有变式,如“交代一笔”后可以增加“穿插一笔”,描述事情发生时的环境或背景,用景物、场面来烘托事件,渲染气氛;“深化一笔”可以写得含蓄一些,再现一个令人回味的情景。
记叙的事情和内容虽然不同,但记叙的思路有共同点,因此,“五笔叙事”可以作为记叙文的基本模式。
上述两个侧面都会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例如,想到教师或家长的教育方法,想到学生的成长环境与过程。这样,我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构思。如果写记叙文,可以选择现实生活中或历史上或作品中或新闻中的有关事例、有关故事,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或表现不同的教育方法带来不同的结果,或表现不同的人生经历带来不同的事业成就,或表现面对挫折、灾难,不同经历的人具有不同的承受力。写作时要注意运用?°五笔叙事?±的要求和方法。
㈢议论文写作基本模式
1.议论文写作基本模式(1)
例文:《沉默,也是一种激励》
【从解释明确概念内涵的角度分解中心论点。论述段分三个层次:先从生活经历的角度确立分论点一,领起全段。然后概述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体验,突出父亲的沉默对我的激励。最后引用诗句,抒写自己的感悟,强调了段首观点。】
沉默,也是一种激励——导演对演员的激励。章子怡主演的电影《卧虎藏龙》在拍摄过程中,导演对章子怡的表现很“沉默”,无论她付出多大的努力,无论她自己要求多么严格,却始终没有得到导演的一句赞赏。特别是在拍摄一个武打动作镜头时,她的手指被划乒伤,鲜血止不住地往外流,而她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可她的“优秀的表现”同样没有换来导演的只言片语,直到整部电影拍摄结束,导演才笑了笑拍拍她的肩膀,在她面前竖起大拇指。章子怡明白了,导演的沉默不语不是忽视,不是冷漠,他是用另一种方式激励她发挥出更精湛的演技。藏在沉默背后的希冀,是一种巧妙的工作艺术,彰显了独特的魅力,给人以力量,激励人前行。
【从艺术活动角度确立分论点二,然后概述一个电影拍摄故事来论述分论点,最后从概述中分析出一个结论。】
沉默,也是一种激励——爱国志士对国人的激励。“我还能再说什么呢?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在与整个旧制度的较量中,爱国志士鲁迅沉默了,但这种沉默却是鲁迅的一种斗争方式。鲁迅的沉默不是放弃,不是逃避,他是在激励国人睁开双眼看黑暗的世界、变化的世界,用沉默来激励国人的斗志,唤醒他们的心志。“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是希望国人在沉默中积聚力量,在沉默中爆发,摧毁黑暗的旧制度。藏在沉默背后的力量,力举千斤,摧枯拉朽,震撼人心。
【从文学精神的角度确立分论点三,然后概述鲁迅以沉默激励国人的事迹来论述分论点,最后发表议论,突出沉默的激励力量。】
其实,在生活中、工作上,沉默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一种内在的推动力,它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激励鼓舞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沉默,这也是一种激励。
【全文结论段,概括上文论述,再次强调并深化中心论点,照应篇首。】
本文视角独特,立意新颖,观点鲜明,能避开大多数考生所写的话题,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认识。论述主体部分能紧扣中心论点从不同的角度确立分论点,用分论点作为主体每一段的领起句;每一段又明显分成三个论述层次:议论分析有序展开深化,论述层次非常清楚。选材典型,注意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典型的例子来论述文章的中心论点。结尾归纳论点并点题,使主旨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这篇议论文中心明确,论述充分,层次清晰,脉络分明,既体现论证的严密性,又显出匀称的结构之美。我们把这样的议论文归结为“五段三论式”。“五段”就是文章写足五段(也可超过五段,但仍为五部分)。
“三论”既指全文分引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又指本论部分每一段论述分起始、展开和终结三部分。本论部分的这一特点又称为“主论三分法”。
五段三论式”要点
中间三段:本论,全文的论述主体。首先围绕中心论点确立几个分论点,一般是三个分论点。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分解中心论点或中心论题,构成总分关系。二是多层次、多侧面设计问题,使中心论点具体化和立体化,一般从概念内涵、条件、原因的角度设问,或通过假设设问。三是逐层深入设计问题,或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问题来确定分论点,或从时间先后或依人的认识过程来确定分论点。
确立了分论点,以分论点引领主论的每一段。每一段应包括三个论述层次:起始部分,摆出本段分论点(也可以是某一角度的论题),称为“段首中心句”;展开部分,围绕中心句提供事例论据或道理论据;终结部分,对论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具有三部分的论述段,我们称之为“完全段”。
结尾段:结论,或总结上文,突出中心论点;或提出希望,给人启发、鼓励;或发出号召,抒发感叹,感染读者。
这一模式的本论三段可灵活运用,一是三段内容上可以并列,可以递进,也可以正反对照;二是三段的前两段尽量运用完全段,按?°起始、展开、终结?±来写,后一段可以议论分析或概括举例,不一定要三部分。
“五段三论”模式结构
引论段:或开门见山、解释概念,提出论点;或概述现象、事实,引出论题;或引述前人观点、别人看法、材料观点要点,从而引出自己的观点。
论述段1:分论点1+论述(因果或事例)+结论(完全段,正面)
论述段2:分论点2+论述(名言加列举)+结论(完全段,正面)
论述段3:分论点3+论述(事例加分析)(可以不完全段,可以反面)
如果引论段及论点包含两方面观点,论述段1与论述段2是相对照的两部分,可以省略论述段3。
“五段三论”议论文写作中要特别重视三点
阅读下面作文题,运用“五段三论,主体三分”模式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首先应当在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内容。生活中的智慧很多,如:谦让、宽容、等待、思考、舍弃、倾听、多问,等等,都是一种智慧。因此,选定了所填的内容,也就确定了议论的中心观点。
接下来是由中心论点出发,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思路设立分论点,如论点“放弃,是一种智慧”,可以确立分论点:舍得放弃是一种主动选择,这是生活的智慧;舍得放弃是一种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风格,这是人生的智慧;舍得放弃是对生命行囊的一次清理减负,这是生命的智慧。也可以确立:学会放弃,才能找准人生的目标;学会放弃,才能有所收获;学会放弃,才能真正快乐。放弃了名利,会得到生活的安逸;放弃了失意,会重新找到新的所爱;放弃了悲剧的昨天;会拥有一个灿烂的今天。
确立了分论点,就要围绕分论点选择充分的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例如:具体的生活事例,新闻材料,历史故事,名人事迹,寓言故事,名言警句,等等。在此基础上,按照“五段三论”模式构思写作,要注意的是:写好开头和结尾;注意论据表达的语言,突出论据后的分析议论。根据题目选择的内容和论述,也可以运用“五段三论+1”模式,在主体三段论述后写好“当然”段,辩证论述,例如:当然,舍得放弃并不是一味放弃,随意放弃,而是有原则有选择的放弃,是放弃那些该放弃的。
议论文写作基本模式(2)
例文:模拟写作江苏2009年高考作文题
品味时尚
阳光下,“时尚”镀上金色的光芒,在时光中熠熠发光,在岁月流逝中留下深深印记,沉淀成温润的经典,泛着淡淡的馨香。
阳光下,“时尚”换上绚丽的舞衣,在时代的前沿引领潮流,绚丽夺目的色彩让人眼花缭乱,在喧嚣热闹过后,被人渐渐遗忘,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慢慢被人遗忘。
【开头概述了“时尚”的两种状态 】
在时间的河流中,一部分时尚最终不能掩饰其华丽外表下的空虚内心而被淘汰,一部分经过时间的验证,成为了经典。
【针对两种状态,从两个层次提出了鲜明的中心论点。】
一切的经典,都是曾经的时尚。《诗经》中经典的名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在当时是广为流传的民歌,在当时看来是一种时尚,现在变成了经典。 “凡水井处皆歌柳词”,柳永在当时的风靡可见一斑,他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引领了时代的潮流,成为了一种时尚,也成就了现在的经典。
韩柳倡导古文运动,抨击了当时的靡丽文风,为文学史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他们的观点在当时是一种时尚,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明朝民间流行的评书和话本文学,如今成为我国文化的瑰宝,成为文学中的经典。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在当时风靡一时,如今成为芭蕾舞剧的经典曲目??这一个个从时尚走到经典的事物,总是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先从成为经典的时尚方面确立分论点,然后列举中外典型史实展开论述,最好总括经典的意义。】
如今的时尚,可以说是方方面面,让人眼花缭乱,它热情如火,它绚烂如花,它从不犹豫,身后紧随着一群忠实的爱慕者;它没有退却,在喧嚣中尽情宣泄自我。你看,郭敬明透明的忧伤细数着成长的感伤,在80后90后的队伍中引起多少人的共鸣;你看,超男超女的选秀中成长起多少“民星”,只要尽情展现自我,没有什么不可以;你看,于丹和易中天说三国讲论语,一时间风靡全国上下,被人们称为“学术超女超男”。
流行音乐开始复古,方文山的词配上周杰伦的曲成为流行乐坛的风向标;新兴的网络语言,没有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囧”“槑”“打酱油”等大行其道……这一个个时尚细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着我们的感官神经,在繁忙与时尚中穿越,我们被一场大雨淋湿了原来的轨迹,这场大雨叫时尚。
艳丽的“时尚”招人艳羡,也许不一定会有耐心等待沉淀成经典,因为商业的炒作过于急切,很多原本可以成为经典的时尚,一不小心失去了成为经典的机会
【再从另一个方面设立分论点并列举种子现象展开论述:艳丽的“时尚”招人艳羡,也许不一定会有耐心等待沉淀成经典。主体论证段突出了议论味,清晰地体现了“起始”“展开”“终结”三个层次,论据典型充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时间或许可以说明一切,真正的时尚必然会成为经典,一个个从时尚走到经典的事物,总是给我们美的享受,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时尚走向经典。品味时尚,保持清醒,岁月里便有了轻松的意趣,生命里便有了丰富的体验。
【结论段强调中心论点,表达愿望。】
这篇作文,在论述中心和论述构思上有其特点:论述中心包含着辩证的两个方面,论述思路上从正反对照的两个方面确立分论点,然后围绕两个方面展开论证,形成互相对照的论述主体。我们把这样的构思模式称为“二分对照,辩证分析”议论文写作基本模式。
生活本身存在着相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与非、多与少、快与慢、成与败、进与退、生与死、运动与休息、时尚与传统,等等。事物本身也都存在对立的两个方面:正与反、动与静、主与次、重与轻、内与外、表与里、利与弊、言与行,等等。人们认识生活认识事物和自己时,也存在相对立的两种思维和态度:功与过、荣与辱、乐与悲、苦与甜、批判与继承、重视与轻视、知足与不知足、获取与舍弃,等等。
正确的分析方法: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分析问题。当我们在确立论点时,如果考虑到辩证的两个方面,就需要采用“二分对照式”展开论述。
“二分对照”式基本思路
论述段:从相对照的两个方面确立分论点;然后围绕分论点选择论据展开论述。确立分论点有两种方式:正反对比,相关比较。论述方式:叙议结合,概述+分析议论。
结论段:概括论述部分内容与观点,进一步强调中心论点,提出希望与建议。
“辩证分析”是论述表达上的要求:一是从辩证地确立论点和分论点,并且辩证地展开论证;二是引出中心论点、分论点,运用论据展开论证,都要强调分析议论,尤其是事实论据前后,引用名言警句之后,要进行分析议论,分析议论中,既要注意辩证,防止绝对化说法,又要体现中心,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二分对照式”运用,关键是两条:对概念、观点的辩证分析;明确自己要阐明的主张。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作文
意大利报人兼发行人朗根尼西:“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
小说家哥德:“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
美国批评家罗伯特·林德:“友谊绝不会忍受长期和频繁的忠告。”
请全面理解上面名言含意,联系实际,以“忠告”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提示】“忠告”的意思是:诚恳地劝告,也指忠告的话。材料所列出的名言实际上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人们需要忠告,也不妨听一听忠告;二是不要给我忠告,拒绝长期频繁的忠告。联系实际,表明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忠告,现实生活也需要忠告,同时现实生活中存在不听忠告的现象。
生活中,来自老人、长辈、老师、父母、同学朋友等不同类型的人的不同忠告,同学们并不陌生。听不听忠告,一要看忠告的内容,二要看忠告的时机,三要看忠告的对象。关键是要分析一下,哪些情况下哪些忠告要听,哪些忠告不必听。如果要写成议论文,可以根据上面分析,运用“二分对照”式进行构思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