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浴火:巨人继续沉沦还是再铸辉煌(之二)

标签:
诺基亚it |
分类: 新媒评点(解析媒体潮起潮落) |
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诺基亚的创始人,他将一种全新的、成本更低的造纸工艺从德国带入芬兰,他被认为是芬兰的造纸业之父
弗纳·维克曼:1937年,前奥林匹克摔跤选手弗纳·维克曼成为芬兰电缆厂(该厂是诺基亚前身之一)的经理。他的俄国背景在对苏联出口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奥利·佩卡·卡拉斯沃(即康培凯):从2006年起他担任诺基亚总裁兼CEO。由于诺基亚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几年来一直未能做出有力应对,他因此备受指责
史蒂芬·艾洛普:加拿大人,2010年从微软转投诺基亚,担任总裁兼CEO,成为诺基亚成立141年以来第一位非芬兰籍掌门人。他上任主导了诺基亚与微软的战略合作
约玛·奥利拉:1992年出任总裁兼CEO。他对董事会提出建议放弃将移动业务出售给爱立信的想法,希望能砍掉旁支业务,出售或是独立所有的传统产业,把得到的现有资金和人员,逐渐用来专攻通信领域。在他的领导下,诺基亚成为世界第一手机制造商
在诺基亚敲定与微软合作后,谷歌副总裁维克·宫多拉发了一条微博:“两只火鸡合在一起成不了雄鹰”。历史轮回如此相像,当年诺基亚的高管也曾用同样的话语讥讽过爱立信与索尼的合并。虽然诺基亚已经统领手机江湖十余年,但是否能继续统领下一个十年,谁也无法预计。
3月24日,诺基亚芬兰总部在给予本报的采访回复中坦言,“我们面临着一些真正的挑战。我们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压力,我们没有将我们的创新以足够快的速度推向市场。我们需要做出重大的变革,才能继续推出绝佳的移动产品。”
Symbian产品将继续推出
新京报:诺基亚宣布与微软合作,在未来采用微软的操作系统,如此大的变革对诺基亚意味着什么?与微软的合作是否宣布了诺基亚目前最主要的Symbian系统将逐步退出?
诺基亚:Windows Phone将是我们未来主要的智能手机平台。我们相信,与微软的战略合作将帮助我们赢得全球智能手机市场。
在未来几年我们将业务重点和用户从Symbian向Windows Phone迁移的进程中,Symbian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我们将继续推出新的Symbian产品,并提升Symbian系统的用户体验。
Symbian现在全球拥有超过2亿用户,用户遍及全球每一个角落,我们预计未来还将售出1.5亿部Symbian手机。正是因为这种全球规模和用户基础,为我们创造了未来销售Windows Phone终端的坚实基础和强大机遇。
MeeGo不够成熟仍待发展
新京报:诺基亚之前已和英特尔合作开发MeeGo系统,现在为什么又放弃了MeeGo的操作系统,选择微软的操作系统,这是基于怎样的战略考量?
诺基亚:我们评估了各个生态系统的发展,发现MeeGo的生态系统还不够成熟,还需要继续发展;Symbian系统已经发展了很长的时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需要更新的创新来促进生态系统的发展。
我们选择Windows Phone,是因为我们要选择的是一个可以有很强互补性、能够与合伙伙伴合作互赢的平台,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但我们没有放弃Symbian和MeeGo。在现在以及可预见的将来,Symbian的用户数量都是巨大的,特别是在中国,Symbian是中国第一大智能手机平台,我们会继续为广大的Symbian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支持。几年后,当这些Symbian用户需要更新换代时,Windows Phone就可以给他们提供很好的下一代用户体验,确保用户能够体验到一致的诺基亚品牌体验。
MeeGo会作为一个开放性平台继续发展,会为诺基亚探索下一代突破性创新奠定基础。诺基亚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一款与MeeGo相关的产品。
诺基亚词典
Symbian
1998年6月,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公司在英国共同投资成立Symbian公司。2000年,全球第一款基于Symbian操作系统的手机发售。2008年,Symbian公司被诺基亚全资收购,Symbian智能手机累计出货量超过2亿部。近年在Google的Android系统和苹果iOS冲击下,Symbian逐渐失去手机系统霸主地位。
MeeGo
MeeGo是诺基亚和英特尔联合推出的一个免费手机操作系统,可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电视等多种电子设备上运行,并有助于这些设备实现无缝集成。这种基于Linux的平台被称为MeeGo,融合了诺基亚的Maemo和英特尔的Moblin平台。
Android
Android是Google公司在2007年11月5日公布的手机操作系统,早期由Google开发,后由开放手持设备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开发。2010年末数据显示,Android用户已超越称霸十年的诺基亚Symbian系统。
iOS
iOS是由苹果公司为iPhone开发的操作系统。它主要是给iPhone、iPod touch以及iPad使用。原本这个系统名为iPhone OS,2010年6月7日宣布更名为iOS。
诺基亚和它的敌人们
在诺基亚从一家生产木材、纸尿布的公司转型为世界移动通讯霸主的过程中,它曾经击败了很多公司,在通讯领域,创造了一个从外行到巨人的奇迹。
在第一代移动通讯时代,当之无愧的市场主宰者是摩托罗拉公司。摩托罗拉是1G通讯技术的发明者,拥有大量无线通信方面的专利,与美国军队的长期合作又使它的产品具有极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当然,在另一方面,这也使得它当时的产品只注重性能而不注重外形,在2G时代手机更小、更轻、更美的潮流中逐渐落伍。
1G时代:摩托罗拉称霸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摩托罗拉发明了民用蜂窝式移动电话,即第一代移动通讯系统。到了八十年代末,摩托罗拉的手机占有70%以上的市场,垄断了整个模拟通讯领域。
但是,也正是由于占据了市场的主要地位,摩托罗拉内部非常反对向数字移动通讯进军。尽管GSM标准于1989年确立,但一来它是欧洲的标准,而那时美国自己也在研发2G标准;二来在当时技术尚未成熟时,数字通讯的通话质量和稳定性远远不如模拟通讯。
为了保持在移动通讯领域的领先性,摩托罗拉于1987年提出铱星计划,这项耗资巨大的计划要在天空发射77颗卫星(后改为66颗),将地面上的基站搬到太空中,保证地面上的每个用户可以通过卫星中继进行无线通讯。
在摩托罗拉忙于进行铱星计划时,1987年9月7日,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正式成为世界标准,来自13个国家的15家电信运营商在哥本哈根签署了协议,宣告由欧洲主导的第二代移动通讯标准诞生。直到五年之后,刚刚从生产纸尿布转型为制造电信设备的诺基亚,制造出了第一部GSM手机1011。
1011的屏幕仅可显示两行文字,单色屏幕,机身具有可伸缩天线。机身尺寸195×60×45毫米,可以存储99个电话号码,支持90分钟通话,12小时待机,由于使用镍镉充电电池,手机重达475克。
2G时代:诺基亚超越摩托罗拉
推出首款GSM手机并未给诺基亚立刻带来好运,移动通信市场尚未成熟,很多消费者无法承担当时昂贵的手机;诺基亚自己的产品线也很长,甚至收购了一些电视机厂商。1994年,当时的总裁奥利拉在香港召开董事会,力排众议裁掉了诺基亚除通信外的所有产品线,全力主攻GSM产品,将诺基亚与GSM的前途紧紧捆绑在一起。
1996年,这一战略开始生效,诺基亚开始为全球生产手机;就在同一年,第一颗铱星上天。但是,铱星计划随后暴露了它的致命弱点:昂贵。做惯了军用系统的摩托罗拉极为重视质量和稳定性,却疏于计算成本。1998年,整个铱星系统即因为昂贵的制造、发射和运营费用宣告破产;同年,诺基亚第一亿部手机诞生,诺基亚超越摩托罗拉,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商。
3G到来:群雄逐鹿苹果居上
IT业有几条著名的定律,除了摩尔定律外,还有一条定律表述为“没有哪个公司能延续两个时代称霸”,因为在以创新为最基本基因的IT业,时代更迭的两大标志就是新技术出现和新霸主诞生。摩托罗拉垄断了整个1G时代,在2G时代开始后被诺基亚超越;诺基亚也同样不能逃避这个命运,在3G时代被苹果、谷歌等互联网公司联合赶下王座。
在2G时代,除了不断试图寻找回往日荣光的摩托罗拉之外,还有几家其他公司也试图挑战诺基亚的霸主地位。同样来自于北欧的爱立信,在手机终端的小巧和灵活上始终奉行对诺基亚的压迫性战术;爱立信的移动通信基站等基础设置更是牢牢占据了2G通信市场的主动权,赢得了大量利润。
此外,韩国的三星公司也一度成为诺基亚的挑战者。由于亚洲劳动力的低成本,加上三星公司在电子芯片、显示元件方面自产自供的优势,三星一度依靠更加熟悉亚洲人使用习惯的手机设计,在亚洲夺取了大片诺基亚的市场份额。同时,由于韩国在通信制式上采用美国的CDMA标准,三星得以在GSM、CDMA两个市场左右开弓,在美国和亚洲等整个环太平洋地带架构自己的市场。
但是,同质化的竞争总是先天有利于市场领先者。三星、爱立信与诺基亚的竞争,仍然是在成本、外形和功能细节上的竞争,诺基亚以这类优势打倒了摩托罗拉,就很难给后来者机会。2001年,爱立信的手机部门被剥离,与索尼联合成立索尼爱立信,放弃了市场霸主的角逐;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后,三星公司也仅仅能努力保持住市场前三的地位,无力向诺基亚发起冲击。
在2G向3G进化的过程中,诺基亚为何最终仍然被苹果赶下王座?尽管诺基亚也很重视移动互联网等手机数据业务,但它的智能手机平台Symbian具有极为矛盾的特性:在事关手机基本功能的性能如通话、短信和低速访问互联网,包括省电等特性上,Symbian的性能极为出色,这也是E71等Symbian 3G手机电池续航能力冠绝群雄的基础;但在一些复杂的互联网功能实现上,Symbian就显得笨重而不灵活。在苹果以触摸屏改变了手机操作习惯后,天生的键盘操作系统Symbian的末日就可以预见了。
公开资料显示,诺基亚内部在iPhone推出前很久就在考虑研发触屏手机。但由于担心影响既有的市场,也对这一技术能否被消费者接受心中无底,诺基亚延误了最好的时机,与当初的摩托罗拉一样,因为没勇气放弃自己的市场领先性去探索新技术,而被后来者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