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难以撼动的垂直整合
(2011-03-08 17:05:02)
标签:
苹果it |
分类: 新媒动态(关注媒体最新动态) |
苹果难以挑战的因素有很多,被人说得最多的是苹果营造的庞大产业链生态系统,尤其是内容和应用开发方面。最近由Asymco发布的报告显示,苹果公司已经向App应用程序开发者支付了超过20亿美元销售分成,同时其iOS设备用户人均App应用程序下载量也已经突破了60款。迄今为止,苹果App Store应用程序下载数量每天超过3000万,而且这一数字还在增长当中。
更敏感的问题还在于,很少有人能够挑战苹果的价格。以iPad为例,三星和摩托罗拉、惠普等推出的类似平板电脑,跟苹果的价格差不多甚至要高出很多。产品没有太大亮点,如果价格再不能大幅降低,那么,品牌、性价比和内容丰富度面前,这些厂商仍旧毫无还手之力。
苹果如果真的想压低价格,那么几乎没有对手。就现在的500美元来看,摩托罗拉的Xoom平板电脑标价800美元,三星的Galaxy Tab中7英寸版本价格也是600美元左右,也无法抗衡。
本质上说,价格的原因在于,苹果是最为垂直整合的企业。不仅有自己的全球零售店,硬件软件全是自家设计,而且苹果还运营数字内容平台。比如iPad内最关键的处理器A4芯片是由苹果自己收购开发的,操作系统是苹果的iOS,不像其他厂商需要跟英特尔和谷歌购买。
一直以来,苹果保持着约40%的毛利率。这皆由苹果庞大的利益生态链所供给,苹果依赖于一整条极长的供应链。除了熟知的液晶显示面板商LG、组装代工商富士康、内存商三星等,大批非直接供货商也聚集在长长的产业链之中。
“你如果跟苹果选择了同一家供货商,那么你无法得到像苹果一样的速度和低价。”业内人士经常这样无奈地表示,因为你的量不够,而且没有苹果的光环效应。
发展势头迅猛的Android平台到底对苹果有多大冲击?谷歌扮演了微软在PC上的角色,为智能手机提供软件,与许多硬件制造商合作,这些制造商向用户销售手机,并利用谷歌构筑的应用商店和开发者群体。
摩托罗拉和三星都在一心一意地推出大批谷歌产品。
如果诺基亚加入谷歌Android阵营,其开发者、操作系统、在线商店都将被谷歌操控,诺基亚将退化为硬件制造商。诺基亚就因为不愿意放弃拥有硬件制造、软件设计、开发者群体、在线服务、营销渠道等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才选择了微软。
本质上来看,从诺基亚、三星到摩托罗拉、索爱,乃至微软、谷歌手机,它们采取的是较为开放的设计和制造模式,主要选取产业链的一段进行横向专业化。
在横向专业化模式里,产品大部分都脱离不开其他外部公司的支撑,才能建立起完整的系统产品。因此,一度手机产业向PC标准化过渡的趋势呼声甚高。
此前,诺基亚等厂商对产品定位十分“吝啬”,以1000元甚至500元差价作为低端到高端的定价,并采取“机海”策略,针对每个档次投放大量的机型。
但这些机型都差异不大,甚至都以屏幕大小每0.2英寸作为区隔。比如2英寸屏幕基本为低端手机,2.2英寸为中端,2.4英寸为高端。整个智能手机的游戏方式已经改变,在一两家厂商依靠一两个产品和相对少量的出货就把大部分利润拿走的情况下,诺基亚等的出货量再大也无法抗衡。
当iPhone以3.5英寸多点触摸席卷了整个中高端市场,依靠相对很少的出货量席卷走了市场大部分利润之后,诺基亚、摩托罗拉和索爱等传统势力才思考转型。
但iPhone的纵向一体化模式占据了手机业的最大利润。只要保持这种闭环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苹果保持产品高利润率的目标就有望实现。
惠普在考虑到这一情况后,就决定购买Palm实现自身的垂直一体化,因为Palm也具备自身的操作系统。
苹果COO库克还拿谷歌Android平台的碎片化来说事。“苹果的iOS强调的是整合体验,由于不同厂商都对Android进行修改,极易导致Android平台体验碎片化。”库克说。
稍加注意你可以看到,在智能手机上的流行内容全是在苹果上兴起,然后开发者才考虑谷歌,比如植物大战僵尸、愤怒的小鸟和忍者切水果等。而且,当开发者把这些流行内容移植到谷歌手机上之后会发现,由于Android厂商众多,处理器水平、屏幕的分辨率和大小都不一致,这也造成了开发者的碎片化。开发者的焦虑是,不能做出一款程序适配所有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