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向东:玩的就是跨界

(2010-11-12 17:26:05)
标签:

张向东

it

分类: 丰言丰语(阐述博主真知灼见)
    现在案头放着一本名叫《创业者对话创业者》的小册子,作者是张向东。这个曾经在《新周刊》做过记者的小伙子,此时的身份是3G门户网的总裁。

  长袖善舞的他高调地上时尚杂志,不间断地出书、去各个高校演讲,很容易被外界认为是在打造个人品牌,但张向东认为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我们公司注定在走向成功的路上会成为一家公众公司,我们没得选。我的名片上印着我是co-founder,这是我的工作,我的责任和使命。”作为邓裕强的搭档,张向东自谦是一个“传声筒”,“把裕强的想法用外界能接受的语言讲出来。”如果哪天公司不需要一个人在外面讲的时候,他会毫不留恋地随时画上句号走人。

  砸掉SP

  3G 门户的创业点子来自低调的邓裕强。2003年,看到移动增值业务增长惊人,邓裕强便辞职做了一家SP公司,收获了第一桶金,但他很快就发现,在这个坑蒙拐骗横行的“不道德”的市场,“自己做得不好,人家挣很多钱,我挣一点点钱” ,于是,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做一个免费WAP网站,“砸掉他们的饭碗”。 彼时的张向东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创业之后,南下广州在《新周刊》做一名记者,在他看来,当时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提供的游戏、天气预报等内容都是“很初级的东西”,未来必将免费的。更吸引他的是,在互联网上,只要做出好的产品,就能很快发展起来。

  2004年3月,3G门户网站正式上线,邓裕强是CEO,张向东任总裁,这是中国第一家免费 WAP网站。从日进斗金的SP到很长时间没有收入的免费网站,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在年底来自IDG的第一笔风险投资到来之前,张向东过了一段苦日子;但事实证明,“很难走的路反而是一条很保险的路”,2006年,SP们都被雨打风吹去,3G门户却顺利融到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第二笔融资。作为中国最早的移动互联网门户网站,在第一批手机上网的用户或者把手机作为第一个上网终端的用户那里,3G门户拥有比新浪、搜狐更大的影响力,“他们也许不知道新浪搜狐,但一定知道3G门户,”直到今天,每天仍然有三十万新的手机用户进入3G门户网站。

  但在并不明朗的运营商政策下,3G门户仍然面临生存的压力,“那时候每个人都会问我们会不会被运营商封掉,”张向东说。受到腾讯的启发,张向东决定开始做客户端软件,并由此确定了3G门户网在很长时期里坚持的门户+客户端的双核战略。2008年,3G门户的用户数量突破了1亿,成为中国手机用户量流量最大的门户网站,3G门户也在当年实现盈利。

  大互联网时代的挑战

  然而,无法阻挡的趋势是,越来越多互联网用户用手机上网了。用张向东的话说,“大互联网时代来临。”在这一趋势下,手机成为一个核心终端,每一个原来互联网的公司,也都将变成手机互联网公司。这个最早的移动互联网门户网站面临着来自新浪、搜狐等互联网门户的挑战。

  3G 门户站在了一个关键的节点上,开始了一场变革。去年张向东提出把内容部门全部搬到北京,并一反常态地雷厉风行,说下一周就要搬,市场部的人员则在春节前被告知春节后就要到北京报到,靠近北京这个政治经济中心,邓裕强和张向东希望3G门户的内容做得更加专业。而另一方面,邓裕强和张向东意识到随着手机越来越方便地接入互联网,手机门户的地位削弱了,而浏览器作为用户入口的重要性提高了,3G门户“原来的价值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价值了”,“我不能保证我的内容一定是你喜欢看的,所以我提供一个工具让你更好地去看你喜欢的内容。”邓裕强说。

  2006年,邓裕强和张向东招募了一个团队研发手机浏览器,这个在北京的团队做出的产品令邓裕强非常不满意,他砍掉了这个项目,这是一次令张向东沮丧的经历,他自责“这是自己的失误,让我们丢失了这个机会。”这个期间,他们目睹了UCWeb的快速崛起,便发誓做出比前者更牛的浏览器,挖来了留英十年的Brian博士担任副总裁,目标是让浏览器的UI和技术达到全世界领先。2009年6月23号,3G门户网发布了浏览器“Go”, 凭借炫酷的界面和体验,对视频简单、流畅的播放,支持像人人、嘀咕这些微博式的插件应用,迅速打入了年轻人市场,在短短的300天里,“Go”拥有了 1500万用户,而接下来邓裕强和张向东会加大对“Go”的投入。对于3G门户来说,Go不是一个浏览器单项产品这么简单,而是有可能成为整合3G门户网站、GGlife、GGbook等3G门户的多项业务的一个平台。

  “我们在这个产业里做了很多的东西。”张向东意气风发地说,“但今天,我觉得3G门户网从2010年开始,我们将给自己一个新的定义,那就是我们会让自己成为中国手机互联网的创新力量。”

  没有管理的管理者

  “我没有管理,我不会管理。”如果问起张向东是什么管理风格,他会这样回答。他是敢死队队长型的,经常会自己冲在最前面。因为性格随和,同事们也喜欢跟他一块出差,跟他没大没小地开玩笑。常驻北京的他有时候也会回广州的办公室,经常一开门就是一屋子人在他房间里开会;不管他在不在,清洁阿姨每天都会去打扫他的房间,因为他的东西肯定会被同事们乱扔,他搜集的奇形怪状的七八个篮球,也会被同事们丢来丢去地玩。

  在北京的办公室里,张向东的办公桌后面醒目地摆放着一套架子鼓,这是张向东的新爱好。“这是一个笑话,”张向东笑着说,“我是想学架子鼓,准备年会上表演,结果买回来就打了一两个星期。”他对音乐的喜爱与生俱来,尤其喜欢听摇滚和民谣,最喜欢的歌手是崔健和张楚。他有一阵迷上听歌剧,还特地买了歌剧的歌词来看,他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张歌剧唱片刻成盘,放在包里,见到朋友就送。他甚至跟朋友做了一个音乐公司,旗下已经有了签约歌手了。

  除了看书,他还写书。“我有很多想法,我要说出来。”他说。去年5月起,用1年时间,在3G门户网科技频道,以创业者的身份,担任对话主持,陆续采访了11位未上市、模式独特、市场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创始人,然后在工作间隙,断续做完,结集成书,这都是很额外的事情,但他义无反顾,“我计划十年做十本系列访谈,去年做的第一个,今年第二个。”他喜欢杂志,收藏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美国国家地理》和《连线》,他甚至说要做一本中国的《连线》。

  他还爱好摄影。他在电脑上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用莱卡相机给每一位同事拍的照片,“只拍了七八十张,还没拍完,”他说。下一步他打算买一部专业的相机继续拍,把照片结集成一本叫做《同学,你好》的画册。

  骑车是他最持久的爱好。因为“骑车挺像我做的事情,有种贴地飞行的感觉,平时都是跟不同的人见面,骑车可以跟自己相处,”在骑完法国、青海和刚刚结束的澳洲路线之后,他打算在接下来的三年把各大陆最好的路线都骑一遍。他的座驾是一辆意大利产1885纪念版bianchi售价2万1,他承认是略贵一些,“可是也就是北京1平方米的房价,比起房子多1平方米,这车给我的快乐可要多太多了。生活的快乐,是看你把精力和钱花在哪里。

  对书籍、杂志、音乐、旅行、摄影的爱好,让张向东无论是看上去还是听起来都是一个典型的文艺青年。但他很反感自己被贴上文艺青年的标签,“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创造者,而不是单纯的爱好者。”他说。在他看来,“创”正是创业者的最大魅力,这也是一个创业者的宣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