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士顿:布道者和颠覆者
(2010-10-22 18:19:44)
标签:
金士顿it |
分类: 新媒评点(解析媒体潮起潮落) |
孰不知,随着手机照相、游戏等功能对闪存的要求越来越高,闪存在手机成本中占比已达40%。在金士顿全球总裁杜纪川提供的数据中,金士顿在2009年的营业额是40多亿美元,其中有25%都来自手机业务,“未来占的比例会更大。”
不仅是手机业务,SSD(固态硬盘)、USB3.0、新媒体业务……金士顿迅速跳出IT行业的定式思维,用了一年时间,颠覆了业界传统的存储理念。
布道者
和其他行业的领袖一样,金士顿责无旁贷地成为新理念的“布道者”。但不同的是,金士顿需要更有“诚意”,以使该理念不至于让消费者感觉飘在空中。
“SSD很贵,很多用户都知道它好,但却买不起。”金士顿大中国区闪存业务总监王立平谈到此时很无奈,“现在单GB存储的价格是2美元,而只有它降到1美元之下,SSD才能进入爆发期。”
这个看似容易的数字变化需要至少两年时间,“市场只能说是刚刚起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公司还需要Micro SD卡养活。”王立平坦言。
但已自奉为“布道者”,金士顿自然不能等到两年后再开卖SSD,所以,它尝试“混搭”,用小容量的SSD作启动盘,而用传统闪存做存储盘。“这只能算是一种权宜之计吧。”王立平认为目前使用SSD的只是一些高端的体验性用户,如果局限于他们,必定会拉长产品的普及时间。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USB3.0和手机闪存上。“并不是用户不需要,随着云计算的出现,存储正在向大容量、高速率发展,传统的存储方式肯定会拉后腿。”王立平以iPad为例,“如果iPad没配SSD,势必会影响到用户体验,配了又势必会拉高产品成本。”
“布道”者需忍受时间的煎熬,在新产品上,金士顿需做长期不盈利的准备,“但我们都看好市场,相信天道酬勤。”王立平说。
颠覆者
如果说“布道者”是天使,那么“颠覆者”就是魔鬼。
金士顿2009年底开始做“新媒体业务”,“所谓的‘新媒体’,其实就是跟一些企业合作,利用金士顿本身的渠道,把内容导入进去。”王立平称,“就像我们这次出的郭书瑶纪念版U盘,还有在U盘里内置一些企业内容。”
“内容为王”这个理念开始向电子信息产业链上游延伸,表面看是企业深挖产品附加值,深层里是一种理念的颠覆。
“做内容的出发点是双赢,企业也比较认可这种模式。”据王立平介绍,盛大、芒果网、环球唱片、20世纪福克斯等都是金士顿的客户,并且已经推出了十多种相关产品。
可为什么金士顿不随着这股“内容热”和“终端热”,自己造产品,卖内容呢?
“其实我们也尝试过做MP4,本来以为都是存储的东西,应该能搞定,其实不然。在音乐处理上,我们毫无经验。还有平板电脑,我们也做出了产品,但电池只能支撑一个小时。”王立平认为金士顿目前所做的“跨界”都是围绕老本行,“暂时没有考虑做终端,但内容方面的服务将会成为我们的一大利润点。”
很难想象,金士顿这个年销售额超过40亿美元的公司还没上市。“我们去跟上游厂商买晶圆时,都是用现金支付。”王立平告诉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