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印刷术发明者毕昇后裔
印刷术发明者毕昇后裔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417
  • 关注人气:2,1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脉客”悄然走红网络

(2010-03-25 11:14:28)
标签:

脉客

it

分类: 生活物语(抒发生活所思所想)
    继“闪客”、“拼客”等新词之后,“脉客”也悄然出现。这词源于英文“man keep”,原被译为“人脉经营”,以音译“脉客”更为流行,指善用人脉、经营人脉的人。如今不仅网上有了专门的“脉客”论坛,连有些交往面广的媒体记者、销售人员等也做起了兼职“脉客”,或当猎头介绍工作,或疏通关系找人办事。

  记者兼职做猎头

  已有近10年媒体经验的记者郑韵(化名)就是一位“脉客”,她目前正在给一家外资猎头公司做兼职猎头。曾经在中央和市属多家媒体供职过的她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丰富的人脉资源,“我自己也没统计过到底有多少,反正名片少说也收集了上万张了吧!”

  郑韵是在一次采访中偶然结识了这家外资猎头公司的老板,当时公司受客户之托正在寻访一位区域销售总裁,并被告知“最好是在行业前5位公司的在职总裁里挖”。郑韵恰好采访过其中一位符合要求的总裁,一个电话打过去说明来意,对方正有酝酿跳槽的意思,在郑韵的牵线下,双方很顺利地谈妥了职位薪金等细节。“猎头公司老板鼓动我辞职跟他做招聘,我没答应。”郑韵告诉记者,自己做猎头只是在“兼职帮忙”而已,她钟爱的还是记者这个职业,“记者可以接触各行各业的人,特别是高端职位的负责人,这是做猎头现成的‘素材’。”

  脉客聚会攒资源

  在网上也有以“脉客”命名的网站,除了从事常规的招聘活动之外,还有以“拓展人脉”、“撮合交易”为目的的商务交友论坛、同城聚会论坛等。

  “脉客网”合伙人之一战志才向记者介绍说,由于网站刚起步,目前的同城聚会还仅限于人力资源和制造业企业,每月一两次聚会,每个行业大约一二十人,“大家可以互通有无、共享信息。”在他看来,“人际关系”在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人脉源远流长,“脉客”自然也有生存土壤。他强调说,“商业化人脉”有别于利用职权开后门、甚至权钱交易等不法活动,而是创造平台让行业相关人士有机会结识、交流。

  而在另一以“脉客”命名的网站上,则鲜明地列举了入学、晋升、就医等通过疏通人脉关系达成的成功案例,甚至还包括投资融资、婚恋交友等信息。

  有意识结交太现实

  海淀区一位公务员孙女士听说这种“脉客”后,连连摇头:“他没准是冲着什么时候能用得上我,才和我结交,这也太现实、太鸡贼了吧?”她表示,利用现有人脉资源无可厚非,但自己并不赞成如此“现实”地拓展人脉,“而且我们公务员身份特殊,结交更得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