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谷歌宣布谷歌中国恢复正常运转

(2010-01-21 10:34:11)
标签:

谷歌

it

分类: 新媒动态(关注媒体最新动态)
    谷歌威胁退出中国的风波出现戏剧性转向:在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员工停止工作一周后,美国网络巨头谷歌18日表示,在中国的业务恢复正常运转。此前,该公司不同层级的人员已接连表示:不排除会继续留在中国,而且迄今为止公司没有任何撤离行动。业内人士分析称,谷歌态度软化,可能是看到了其冲动行为在中国网民中激起的厌恶情绪远远大于对它的同情,并意识到它挑战中国政府的赌博正在失败,所以它开始“改口了”。

  戏剧性转向称只是给职员放了一段长假

  “在发表声明之后,我们给公司职员放了一段长假,以便运行测试和扫描,保证网络的安全可靠”,谷歌在回复询问中说,“谷歌中国的职员现在都已经回到工作岗位,一切业务正常运行。”

  上周,媒体报道称谷歌中国的工程师不能再进入公司的全球数据库,不能正常工作。

  谷歌昨天召开了一周之内的第三次全体员工大会。从美国谷歌总部飞来的谷歌工程副总裁艾伦·尤斯塔斯安抚了中国员工的情绪,并表示让大家静下心来“等消息”。他说,现在,并没有最终的结果出炉,但谷歌肯定会保留谷歌的中国研发中心。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15日宣布,最早可能在下周初将就谷歌事件向中国发出外交照会。这位发言人说,“它将表达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并要求中国提供信息,解释这一事件是如何发生的,以及他们准备怎么处理这一问题。”

  最新解释谷歌“退出中国”解读存歧义

  “谷歌方面称目前中国分公司运营正常与此前的‘退出声明’并不矛盾。”昨日一位接近谷歌的人士向记者表示,“13日关停内网属于突发情况,是其他原因引起的,突发情况过后,内网恢复使用、中国研发中心和整个分公司恢复运营是正常的公司流程。”言下之意,13日谷歌中国内部出现的动荡与其退出的声明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

  加上近日一些外媒在报道中称,谷歌已否认媒体报道的关闭谷歌中国网站和办事处的新闻,谷歌在中国的雇员仍在工作,且仍在遵守中国政府的审查制度,一些媒体据此得出“谷歌退出纯系作秀”的结论。

  对此,昨日一些接近谷歌的分析者认为,这一看法显然误解了谷歌方面的态度。

  谷歌CEO施密特此前的一个专访中称,之所以先公开发表一个声明,然后再与中国政府协商,是因为想让整个过程更加透明,“我们可以与中国政府继续协商,取得一致后留在中国市场”。

  但业内人士称,连日来,谷歌的其他动态也表明,这家美国技术公司退出中国的态度已有所软化。

  记者走访谷歌内网和数据库恢复正常使用

  昨日,记者再次来到谷歌位于上海来福士广场的办公室,与上周谷歌宣布考虑退出中国时“警备不严”的状况不同,这次,记者刚出电梯即遭到楼层保安的阻止。当记者表明身份,并表示打算采访谷歌上海时,负责保安的工作人员只让记者留下联系方式,不准进入办公区域采访。在记者再三追问下,他明确表示:“谷歌的员工还是在正常上班。”

  记者从谷歌中国总部一位员工处获悉,从13日上午就无法登录的内部网站和全球数据库已经在周一上午开始恢复正常使用。而1月14日下午从北京紧急飞赴香港异地处理销售等事务的10余名中国总部员工,也将随着内部系统的恢复在近期回到北京。而且,中国总部还贴出了1月29日将在北京如期举行高尔夫年会的通知。

  外交部发言人:承担社会责任,谷歌也不例外

  会上表示,中国互联网是开放的,也是依法管理的,中国法律严格禁止任何形式的黑客攻击行为。

  在就有关谷歌事件答问时,马朝旭说,作为拥有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中国政府鼓励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的信息网络业也面临着网络攻击破坏活动严重威胁,可以说,中国是黑客攻击的最大受害者。

  马朝旭说,据统计,我国每十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中有八台曾受到黑客攻击。中国坚决反对黑客攻击,坚决依法禁止黑客袭击的立场。

  马朝旭说,中国坚定不移实行对外开放,将继续为包括互联网企业在内的外商创造良好投资环境,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也欢迎各国投资者在中国依法开展业务。“外资企业在中国应该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尊重中国公众利益和文化传统,承担相应社会责任。谷歌当然也不例外。”他说。

  马朝旭还驳斥了外媒关于中国黑客攻击印度政府电脑的言论。他说,“这种说法完全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事件回放

  1月12日谷歌官方博客表示,考虑关闭“谷歌中国”。

  1月15日外交部回应谷歌退出中国,中国互联网是开放的。

  1月18日谷歌就“退出中国”改口,否认已关中国办事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