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站:游戏产业的附属品
(2009-12-22 14:00:47)
标签:
snsit |
分类: 丰言丰语(阐述博主真知灼见) |
一份不完整的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各种类型的社交网站数量达到了数万家之多,通用的模板以及相对较低的技术门槛和运营成本使得这类网站的诞生在即将过去的2009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而其中无一例外的便是通过内置嵌入的小游戏来吸引用户的进驻,各个社交网站虽然在大呼要进行差异的发展,然而产品的严重同质化却也成为这类网站的最大特色,以娱乐应用为主的中国特定的互联网大环境之下,facebook、myspace等在美国成功的商务案例,变得无迹可循。
国内最为知名的社交网站开心网,早在2008年就曾被业界评为最有发展潜力的互联网公司,2009年在遭遇全球经济萧条的恶劣环境之下也逆市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融资,然而,直到今天为止,虽然业界一直在传出开心网每个月的盈利都在数百万元人民币之多,但作为创始人的程炳皓却从未在公开场合宣扬开心网的成功以及未来融资上市的计划,显然,纵然每月有着数百万元的盈利,但这类网站不固有的盈利模式依然使得社网站徘徊在盈利的边缘。
据悉,早在2008年年底,开心网就已经开始尝试内嵌广告,当时的销售价格每天在5万-10万元之间,2009年4月,这个价格升为20万-30万元。不过,开心网嵌入式广告引起了众多玩家的不满。
2009年9月,开心网首次针对网友开始推出收费项目,网友若要在开心网上送一份虚拟的“生日礼物”,给朋友,需要支付2元人民币作为虚拟礼物的费用。随后,类似的SNS社交网站如人人网、千橡开心网等也均陆续推出收费项目。然而,中国特定的互联网环境使得习惯了免费的网民似乎并不买单,就在开心网站推出收费之后的十几个小时里,质疑之声便开始遍布网络,部分极端的网友甚至成立联盟抵制这些收费的SNS网站,一批之前默默无闻的站点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大肆宣扬免费进驻。
有着巨大用户基础的开心网在盈利模式的探寻方面都显得如何谨慎且难有突破,也足以证明中国数以万计的社交网站都一直挣扎在生存的边缘,有分析人士认为,2009年是中国社交网站诞生最多的一年,大部分的社交都希望去仿效facebook的成功,但他也同时认为,特有的环境会使得这类网站在明年或者后年进行一次大的洗牌,“相对于视频网站来说,社交网站的运营成本会低很多,一些类似于个长站的网站可以支撑一段时间,不过如果没有一个商业平台的背景来支撑的话,这些网站未来难免沦为收购甚至退出的结果,他们或许都忽视了一点,facebook人气巨大,却在持续亏损。”
当然,在盈利模式的多元化方面,也并非只是开心一家在进行大范围的探寻,早在去年7月份被巨人网络以5100万美元进驻成为大股东的51.com则在尝试与游戏结合进行大范围的推广活动。
据悉,早在今年上半年,51.com 就已开始尝试其自主研发的游戏平台“51游戏”上线运营,对外开放注册,这些游戏主打游戏社区化定位。据51.com CEO庞升东介绍,51.com在类似平台的研发当中投入了近千万元人民币的费用, 51.com会借助巨人的庞大地推团队来进行网吧推广,“我们预计在半年之内可以覆盖全国所有的网吧。”
借助双方的用户平台,在巨大人气之下将大型的网游与休闲游戏集成在一起,且通过一个固有的社区模式来凝聚玩家的人气。此举被业界视作是巨人网络的一笔成功之作,也再度证实着社交网站目前盈利的很大一部分还是源于游戏,也印证着笔者所描述的社交网站目前依然还沦为游戏的附属品的说法。
不久之前,曾获得数亿美元风投的千橡集团将旗下之前收购的“校内网”正式更名为“人人网”,此举也被视作为是千橡欲打破“校内”这种只桎梏于学生群体而欲将用户多元化的一种方式,虽然还没有寻求有效的用户收费模式,但其针对于游戏用户的个人收费已小有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