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宝堂:做远程教育产业送水人

(2009-11-05 15:01:56)
标签:

说宝堂

it

分类: 新媒评点(解析媒体潮起潮落)
    把一个简单的想法落实到实业,潘鹏凯花了5年的时间。将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文本或命令的技术,运用于英语学习软件的开发,帮助人们随时随地在网上学英语,这是说宝堂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称“说宝堂”)正在做的事。

  在远程教育风行的当下,潘鹏凯更喜欢把企业定位于软件提供商。“教育市场足够大,更需要分工,那么多教育机构,需要一些‘军火商’为他们提供软件、服务、教材。”潘鹏凯告诉CBN记者,“大家各自在产业链上明确分工,就能把一个教育产业做起来。”

  于是,说宝堂与昂立、郎阁、韦博等30多家培训机构合作,用说宝堂的软件替代原有的课程光盘、磁带,为他们提供线上口语训练的互动内容。

  2005年与2007年,说宝堂先后获得了两笔风险投资,确保了企业稳定持续的运作,让潘鹏凯有更多的精力投入产品研发。目前,线上30多万用户量,每单个用户平均100元/年的消费,课程内容根据合作伙伴更新,每年与合作伙伴一同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潘鹏凯直言“只有在某个环节做得越专业,才能愈发体现自己的价值”。

  经历催生创业

  潘鹏凯的创业跟个人经历有关,由于从小学习偏理工科,潘鹏凯的英语学得并不好,刚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初期,他过得很辛苦,听老师用英语讲课,怎么也听不懂,更不用说与人很顺利地进行交流。现在回忆起这段经历,他感慨地表示,“学会英语关键在于开口说,有语言环境可以开口练,不断输出不断练,在美国的学习方式跟我之前10年一直在记单词、背单词的方法完全不一样。”

  当时潘鹏凯在麻省理工学院师从有“数字化之父”美誉的尼葛洛庞帝教授学习互动电影,主要关注通过软件、系统让人机产生互动。“比如人与电脑如何互动,数据如何分析,系统如何设计更人性,一些原理与现在做的语音识别其实是相通的。”潘鹏凯说。

  在国外学习英语的经历给了潘鹏凯很大的触动,掌握了语音智能技术的他在2003年毕业前期,萌发了用技术方法来解决语言问题,他自问:“我为什么不能拿我的技术帮助别人学英语呢?”

  这个想法立即得到了尼葛洛庞帝教授的支持,教授深切地感受到经常遭遇别人听不懂他的英语,他也听不懂别人说什么的尴尬。在他看来,用语音技术手段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完全可行。在还没有任何详尽商业计划书时,教授给了潘鹏凯一笔种子基金。

  回到国内后,潘鹏凯寻找到了他的另两位合作伙伴。一位在硅谷呆了十几年,对于大型软件研发很有经验;另一位则是法国的语音专家,大家都对用语音技术手段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表示极度的兴趣。

  2004年11月,说宝堂正式成立,开始进入长达一年的研发期。据潘鹏凯介绍,语音识别技术牵涉到噪音处理、识别率、识别后的分析技术等等,这些都需要庞大的数据库搭建。

  “还有如何来更好地人机互动,用什么方法来提示,怎么更好地说。”他说,“从识别分析到互动满复杂,需要积累很多数据,不仅牵涉到语音识别专家还牵涉到课程设置专家、教学专家、学习专家,还包括要了解人的生理、心理,都是些难题、挑战。”

  有竞争才能被推动

  目前,说宝堂口语技能的软件系统,能让使用者通过麦克风输入自己的语音,由播放器通过语音识别系统(辨识学习者说了什么)和发音评分系统(评价学习者说得如何)对语音进行分析和处理,并经由对话引擎输出包括发音评分和常见错误纠正在内的多种有效反馈。

  而在盈利方面,说宝堂也逐渐从初创时单一销售点卡的方式,发展到现在的多条腿走路,除了自行销售点卡外,还与英语培训机构展开合作。“这些培训学校有需求,我们的技术能解决他们的问题。”潘鹏凯解释道,“对于培训机构而言,口语教师与学员一对一的学习方式不太现实,且为几百、几千个学员支付大量成本去编写课程也不合算。我们的软件、课程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但是潘鹏凯感慨,每次去参加教育展总是感觉冷清,技术公司不超过5家,教材提供公司也不会超过5家。“我希望这个行业有更多的人来竞争。”他表示,“行业最大的问题在于进入者不够多,比如网游有那么多上市公司,自然它的创新能力、市场教育成本就低很多,它对模式的探索、技术创新、产业链的拉动、市场推广以及用户习惯的培养都有好处。”

  在他看来,学习与搜索不同,搜索关键在于速度、精准度,学习是长期的服务,因人而异。所以产品技术一直在不断演进中。“产品不能为了迎合环境,思路不能停留在为了追求产品能提高学习分数,如果用这种线性思维解决问题肯定不行。”潘鹏凯表示,“产品需要更有想象力的好点子产生,这正是难点所在,而这种头脑风暴哪怕是让100家企业一起来参与,也不过分。”

  一年多前,潘鹏凯与他的团队跑遍了全国1000多家培训学校,与这些机构沟通销售,咨询定价机制、产品设计,让正处于研发阶段的青少年口语学习软件产品在前期能更多地了解市场的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

  “相比于成人考试类,青少年的学习周期更长,产品的黏性就会更强。”他说,“这个行业市场足够大,现在不是缺钱,而是缺好的产品,以及优秀的解决方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