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谷歌Wave会带来一场革命吗

(2009-10-09 11:32:54)
标签:

谷歌wave

it

分类: 新媒评点(解析媒体潮起潮落)
    10月5日的美国《商业周刊》撰文称:谷歌Wave(Google Wave)将改变网络通讯世界。事实上,这项服务尚未对公众开放,全球也仅有约5万人在9月30日得到内测的邀请,而此前拥有账号的大约只有数千名web软件的开发者,也就是谷歌的合作伙伴。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谷歌Wave究竟改变了什么?这会是继电子邮件、web网页、IM(即时通讯)、web2.0之后的又一个伟大的变革吗?

  答案还没有出现,要等谷歌Wave(波浪)完全对公众自由开放后,我们才能逐渐看清楚。不过谷歌的野心已经暴露无遗。谷歌表示,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以下简称“IM”)将被取代。谷歌高管拉斯·拉斯姆森说:“我们为什么要让不同类型的沟通方式相互对立?例如电子邮件和IM、对话和文档。”他认为电子邮件等传统互联网应用已经显示出疲态,肯定会被新的形式沟通方式所取代。而这种沟通方式就是谷歌Wave。拉斯姆森表示,用户“可以直接插入或编辑一个‘Wave’,能够以近乎实时的方式看到对方在‘Wave’中输入的内容。这意味着‘谷歌Wave’既适合聊天也适合永久性内容。”用户也可以直接在“Wave”中拖放对象——例如照片。

  谷歌Wave就是Gmail+SNS+IM+Twitter+论坛

  新快报记者采访了一位刚刚获得谷歌Wave账号的人士。该人士表示谷歌Wave让他“很晕”,而且还没有很深的体会,“可能与我联系人数量不多有一定关系,这种应用应该是人越多越好玩。”他表示,“从界面上看,谷歌Wave就是Gmail+SNS+IM+Twitter+论坛(Fo-rum)的混合体,看起来挺酷,但是让人感觉有点混乱。”他还透露了一个谷歌Wave的细节:使用IM功能时,聊天时所打的文字是立即显示的,而不是像MSN与QQ那样,按‘发送’按钮后才显示在对方屏幕上。他说:“这让我很困扰。需要彻底想好一句话后再输入,或者先在‘记事本’里写好,再粘贴过去;如果不这样做,很可能让对方看到自己打了一句不成熟的话,然后又逐字删掉,使彼此都觉得尴尬。”

  谷歌方面则表示,谷歌Wave的创意早在2004年就已经提出。谷歌高管拉斯姆森表示:“谷歌Wave最打动我的是它既可以完成电子邮件式通讯,也可以完成即时通讯式通讯。”

  中小企业管理者不看好Wave

  可是这样的混血真的能带来一场通信革命吗?记者采访了许多企业的管理者,他们都持反对态度。一位企业老板直言不讳:“为了屏蔽QQ、MSN这些IM软件,还有SNS网站,如开心网等,我可没少花钱,买了不少IT设备与软件,还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惩罚不守纪律的人。”

  这位老板表示,自从屏蔽了“开心网”等许多SNS网站之后,公司效率显著提高。“以前有不少人喜欢上班时‘种菜’和‘偷菜’,耽误了不少正经事。”而MSN这样的IM软件,也直接消耗了不少部门的生产力。“现在仅允许少数人员可以使用MSN,如公关部负责对外联系的人员。”不过他也承认,即使这样也不能完全避免web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虽然屏蔽了IM软件,但有员工开始转用电子邮件聊天了;不过这总比使用IM好得多,没那么便捷了,员工闲聊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其次,电子邮件在服务器上有备份,大家也不会太过分。”

  对于谷歌Wave,他表示很不看好。“这或许又是一个新的负面产物,对帮助人们达到沟通的效果意义不大,反而助长了人们体验闲聊过程的兴趣。”

  大型企业称邮件系统不会轻易迁徙

  记者采访了许多大公司的IT主管,他们表示对谷歌Wave会关注,但暂时不会有所行动。但对于谷歌Wave取代电子邮件的可能性,他们普遍认为很低。据了解,稍有规模的企业都使用微软Exchange、IBMNotes 或者开源软件Sendmail 等软件构建自己的邮件系统,这些邮件服务迁徙到谷歌Wave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为了企业数据的安全,以及内部管理的需要,我们都不能容许电子邮件系统被替换成谷歌Wave。”一位企业高管态度坚决。

  谷歌Wave是换了一种形式的“维纳斯”?

  《商业周刊》认为:“如果操作得当,谷歌Wave很可能会抢走Facebook、美国在线的AIM以及微软、谷歌和雅虎的电子邮件服务甚至Skype和思科的WebEx的流量和用户时间。”也就是说,谷歌Wave在失去了企业市场之后,唯一的希望只能是个人市场,不过前提是“操作得当”。该刊还表示:谷歌Wave的商业模式是与合作伙伴分成,而不是广告。“苹果的AppStore销售的软件只能在苹果产品上使用,而谷歌WaveStore销售的应用软件可在笔记本电脑、互联网电视机、智能手机等各种产品上使用。任何配备了较新浏览器软件的产品都将能够使用谷歌Wave和下载相关插件。”

  不过,前提是谷歌Wave的各种服务以及在其上开发的应用软件,已经广泛运行在各种互联网设备上——笔记本电脑、互联网电视机到智能手机。事实上,这还没有变成现实,将来是否能实现也未可知;而苹果AppStore销售的软件虽然暂时只能运行在iphone上,但全球已经有数千万只iPhone,而且逐日增长。

  记忆力好的读者,或者已经想起若干年前微软也曾经提出一个宏伟的计划,与谷歌Wave有些类似。微软的计划叫做“维纳斯”,目的就是让当时的VCD影碟机、电视机等,都可以连接互联网。微软充当桥梁,从各种应用中分成;而谷歌Wave让人感觉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的“维纳斯”,概念上非常相似。

  也许微软“维纳斯”当年的概念是对的,只是时机不对;那么现在是合适的时机吗?谷歌Wave会带来一场革命,还是其他什么,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