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6大规则:要有一定程度不透明
(2009-10-08 22:00:43)
标签:
snsit |
分类: 新媒评点(解析媒体潮起潮落) |
1.当拥有规模后,失败是容许的
谷歌知道这一点:当你拥有数百万用户后,你应当在一小部分用户中尝试试验性功能。社交网络仍然很年轻,没有任何成规,因此失败是可以容忍的。Ning创始人及CEO吉娜·比安奇尼(Gina Bianchini)表示:“行业变化很快,你可以去尝试并犯错。”目前,Ning每天创建的网络超过4000个,其中80%存在时间都不长,或是遭到失败,然而Ning仍然拥有21.5万个网络可供投放广告,或收取服务费。
2.寻求个性
社交网站正越来越多,发现内容、评论及共享的方式也层出不求。用户有大量选择,而找到与自己在某一领域具有同样热情的人总是有价值的。这样的领域可以是工作,例如LinkedIn,但是不要期待会有大量用户通过这类网站社交。另一种领域是家庭,例如Facebook,但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不会大量活动。第三种则是兴趣爱好,这一领域有着明显的多样性。如果未来有新的社交网站诞生,那么该网站需要关注用户的某一种热情,即用户觉得能真正反映个性的事物。
3.用户对社交网络充满疑虑
信任是社交网络中最具价值的元素,而最好的情况是用户给出有关他们身份的各种重要信息。如果能成功做到这一点,并使用户、用户的好友,以及类似的陌生人尊重这些信息,那么社交网站将可以把用户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然而,社交网站做到这一点很困难。在用户不理解社交网络本质的情况下,他们对社交网络的担忧非常明显。
Digg创始人之一杰·安德尔森(Jay Adelson)表示:“在缺乏信息的情况下,用户总是假定社交网站中存在‘阴谋’。”这一现状的原因很简单:社交网络是新兴事物,而用户也担心计算机网络本身存在匿名控制问题。从网站运营者的角度来看,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让用户明确为何要这样做。
4.信任是存在风险的,因此要保持一定的不透明
对社交网站来说,在开放的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不透明,尤其是在有关排名和过滤系统工作原理方面。社会化评价网站Epinions前高管凯文·劳斯(Kevin Laws)表示:“所有算法都会被人破解。在算法如何工作方面,你必须保持不透明。”只有知道系统是健全的,用户才会信任该系统。但这意味着用户不可能知道一切。
5.尊重能带来价值
Epinions和Digg等网站最初向用户付费,吸引他们做出评价。但这样做带来问题,一些用户利用系统漏洞,导致其他用户不再相信系统提供的结果。正如在开源软件领域一样,用户参与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其他人的肯定。金钱的激励只会让事情变得复杂。
6.匿名容易带来混乱,因此最好表明身份
安德尔森表示,当Digg刚刚推出时,匿名是一项关键因素,业内普遍认为需要保护用户隐私。然而目前用户更习惯公开身份。例如,尽管Facebook并不是一家匿名性很强的网站,但仍取得极大成功。目前大约1/3的Digg用户通过Facebook Connect登录,他们的身份将被其他人看到,因此他们在行事时将更加负责,这也使其他人更信任他们。这类用户也更有可能成为个性化广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