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印刷术发明者毕昇后裔
印刷术发明者毕昇后裔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417
  • 关注人气:2,1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搜索引擎三国纷争  中文市场两军对垒

(2009-09-16 13:19:07)
标签:

谷歌

百度

it

分类: 新媒评点(解析媒体潮起潮落)

中国无线互联网搜索服务产业链
中国无线互联网搜索服务产业链
 
2008年中国搜索引擎用户经常搜索的内容
2008年中国搜索引擎用户经常搜索的内容
 
2009第二季度中国移动搜索站点搜索量占比
2009第二季度中国移动搜索站点搜索量占比
 

  随着搜索框内的点击量“嗖嗖”上升,搜索市场一片刀光剑影。先是谷歌借chrome浏览器进军操作系统,在微软后院“放火”,继之微软联手雅虎要做大bing(必应)搜索、百度推出“框计算”叫板谷歌云计算,直到最近李开复离开谷歌独自创业,搜索市场经过一阵混战,格局才逐渐明晰起来。

  据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公布的7月份搜索市场占比情况显示,Google为68%、雅虎为7.8%、百度为7%、微软约为3%。微软联手雅虎后,市场份额有望上升到10%以上,这样搜索引擎将上演谷歌、微软、百度“三国纷争”好戏。而在中文搜索市场,由于“百度更懂中文”,市场份额保持在75%以上。目前中文搜索市场已形成以百度为首,有道、搜搜、搜狗为补充的本土品牌与谷歌、微软等外国品牌“两军对垒”的局面。而从搜索技术趋势上看,智能化的第二代搜索呼之欲出,移动搜索则尽在网民“掌”握之中。

  谁能打赢“网络入口战”

  搜索被称为“网络的入口”,因此搜索市场大战也被称为“未来的入口战争”。在百度2009技术创新大会上,百度推出“框计算”,与谷歌的云计算叫板,虽然这被业内的一些专家称为“市场噱头”,但百度毕竟给网民展示了未来智能搜索的雏形。而微软通过与雅虎的合作,有效地改善了自己在与谷歌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市场份额有望大幅提升。

  那么,谷歌是不是一无所获呢?也不尽然。在微软与雅虎整合的一段时间内,谷歌获得了宝贵的时间来改善技术,用来扩大其技术领先的优势。

  专家指出,从技术层面上看,微软联合雅虎后,微软虽然做大了,但谷歌搜索在技术上所面临的威胁只有微软一家,要比原来同时面对雅虎、微软两家的时候威胁要小得多。

  微软虽然得到了雅虎搜索的技术授权,但是并没有得到雅虎搜索的技术团队。因此,微软必须花上一定的时间,来理解和掌握它刚刚从雅虎手中得到的搜索技术,并且还要花上一段时间,对雅虎搜索技术与微软原有的搜索技术进行整合。所以,微软的新搜索引擎要形成战斗力,还需要花费一段时间。但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勤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必应(bing)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可以提供答案、提供决策的引擎,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搜索引擎,这也代表了搜索的新一代技术和趋势。”这透露出微软对必应技术的自信。

  张亚勤认为,现在整个搜索引擎市场的技术创新才刚刚开始。目前的搜索技术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用户还要再作第二次搜索,60%的情况是你可能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且搜索往往给你的不是答案,而是一些网页。微软认为未来的搜索引擎应该了解用户的取向、知道用户的习惯,更智能化、更简单化,要给用户提供所需要的答案。必应的发展目标正是适应这个趋势。

  张亚勤的话又使人想起前不久百度李一男演示“框计算”时所表达的思想:用户的所有需求都能往“框”里装,百度的框计算能识别各种需求。他不否认,框计算在后台会依赖庞大的“云计算”支持,这似乎又回到了谷歌的“框”中来了,因为正是谷歌发起了这场“云的战争”。

  中文搜索“需求”说话

  近年来,中文搜索所蕴含的巨大市场收益不断吸引着各大知名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这个舞台。从2006年开始,谷歌、雅虎等国际搜索大鳄便开始投巨资开发中文搜索,力求在市场份额方面与百度抗衡。而与此同时,一些本土搜索新秀也迅速涌现出来,有道、搜狗、SOSO(搜搜)等也在充分调动自身优势,以扩大各自在搜索市场的影响力。

  百度一直以来凭借技术优势和本土化背景在市场中独占鳌头,独自与谷歌、雅虎等国际品牌进行竞争,而今,有道、搜狗、SOSO等也在努力通过技术和模式的创新,凭借本地化优势提供适合本地用户的搜索服务,与百度一起直面国际巨头的紧逼。因此,未来中文搜索的市场格局有可能从百度“PK”谷歌,转变成本土和外资两大搜索阵营之间的对垒。

  那么,本土品牌如何保持优势,不被外资品牌打败?市场取决于用户的选择,而用户的选择又取决于产品和服务能够多大程度满足用户的需求。“过去两年中国搜索用户数增长88%,但用户对于搜索引擎的满意度却由77%下降到65%。用户有50%的搜索时间浪费在寻找、更换点击链接,选择正确的搜索页面。”这是必应上市时微软提供的调查数据。

  搜索市场“需求说话”,挖掘需求就是挖掘市场。在创造需求方面,后起之秀敢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如,有道推出备受用户好评的论坛搜索和海量翻译等搜索服务。随着国内网络购物的逐步升温,有道还率先推出了针对B2C商城的购物搜索服务,开创了国内购物搜索的先河。而搜狗在音乐和图片两个垂直搜索方面的突破,也奠定了其跻身中文搜索第二阵营的地位。此外,诸如有道桌面词典和搜狗输入法等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也证明了本土搜索引擎不仅有机会,还有能力去挑战那些传统的搜索大鳄。

  当然,外资品牌不会裹足不前。谷歌近两年在页面搜索整合方面进行的调整,以及在资讯、地图、音乐等搜索技术方面的突破,使其在市场份额方面持续攀升,对百度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移动搜索“搜寻”赢利模式

  “掌上百度”、“谷歌G.cn”等,都大声地诉说着移动搜索的新动向。在百度2009技术创新大会上,掌上百度被指已与500家公司展开合作;今年,谷歌明确将无线搜索列为其3大核心产品战略之一。谷歌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在离任前不久还表示,谷歌的下一个目标是在搜索业务上“手机超越PC”。

  与桌面搜索的情况明显不同,两大巨头在移动市场远未达到高度垄断地位,易观国际发布的《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无线搜索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在移动搜索领域,谷歌、百度各占约1/4的市场份额,而易查、宜搜、3GYY则分别占10%左右。

  移动搜索市场大有机会。新兴的移动搜索和二线互联网搜索企业早已开始抢食这块市场。2004年7月,易查就推出了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手机搜索引擎;2005年,明复、宜搜的无线搜索引擎问世;随后儒豹、K搜、3G门户等纷纷加入其中。今年初,有道也高调宣布进军移动搜索。

  易观国际的移动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将出现3种商业模式:第一种是运营商主导的“平台+服务”模式;第二种是以终端厂商为主导的“终端+应用”模式,如Ipone+APPStore;第三种是各种应用软件集成在一起为用户服务,称为“软件+服务”。这其中,移动搜索也可能出现相应的3种模式,但大家现在都处于艰难的“赢利模式搜索阶段”。分析师刘斌介绍说,娱乐是日本移动搜索的核心,产业链上下游都是以娱乐内容为主的。未来,我国也可能呈现相似的发展路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