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的“天使工场”
(2009-09-11 14:52:53)
标签:
李开复it |
分类: 丰言丰语(阐述博主真知灼见) |
“我曾经涉黄、偷税漏税、无照经营,还有抄袭”历数了自己在谷歌的一连串“罪状”之后,李开复宣布:他自由了。
中国曝光度最高的职业经理人结束了他在谷歌历时四年的从业生涯。9月7日上午10点半,李开复首度以“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身份亮相媒体和公众视野。距他辞去谷歌全球副总裁和大中华区总裁只有3天。
这次,他背后站着一个超级豪华的投资者阵容:中经合集团创始人刘宇环、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和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而YouTube联合创始人陈世骏和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也被李开复拉下了水—这是一个混杂着创业梦想、最酷技术、成熟商业经验与强势投资者气质的奇特组合。
包括以上“明星阵容”在内的9名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将在未来五年内为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投资8亿美元—在8月初李开复向谷歌总部正式请辞后的一个星期内,他们陆续接受了李开复的基金募集计划,目前初步到位的资金已达1500万美元。
它的确有点新奇和刺激—“创新工场”并非风险投资基金,也不是通常的天使投资机构。在李开复看来,他正在开辟中国风险投资与创业相结合的模式,也就是“创业平台+规模化的天使投资”。
在这个看起来崭新的模式之下,李开复将招聘大量的创业者、产品经理和工程师,“我没时间审核商业计划书,我只要好的想法和创意,“李开复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即便真的有很好的团队正在做一些项目,被吸收到创新工场,这里也要重新打乱来过。”
在这个“创意”为第一元素的机构里,员工们将提交大量关于前沿技术的产品开发设想和创意,然后在公司内部进行投票排序,并由李开复做出最终评定,再从综合评定排名靠前的项目中挑选20个进行初期尝试,继而根据测试结果遴选出10个项目,通过最后一轮筛选成立5个分公司—如此繁复的过程,需要一年的时间。
在成立5个独立的分公司之后,“创新工场”将为5个公司搭建产品经理、工程师研发和市场推广等职能支持的团队,把它推向商业运营的正式轨道—它们同时还将获得来自“创新工场”5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
进入商业运营阶段的“子公司”必须承担起自负盈亏的职责,他们需要尽快盈利或找到A轮融资,否则将不得不面临被“老东家”创新工场抛弃的命运。
当然,创新工场也会帮这些被抛向市场的初创公司寻找风险投资公司注资—对那些成功盈利或吸引了风险投资的公司,创新工场会进一步扶持甚至跟投。
它几乎复制了谷歌内部“自下而上”的创新机制:鼓励层出不穷的自发创意,通过内部的创意评估,将有价值的项目变成员工利用20%自由创新时间完成的“习作”—它们当中并不缺乏脱颖而出变成公司主流产品的项目。有所不同的是,在谷歌的荫庇下,并非所有的“主流产品”都必须赚钱。但“创新工场”显然不是另一个谷歌,它对商业团队的盈利模式和前景要求会更苛刻。
李开复希望被扶持的创业公司能够集中精力在产品的开发和商务拓展上,“创新工场”则为它们提供一整套行政和财务等基础支持,“我们是天使投资+猎头+一点点孵化,有谁能像我们这个团队这样能吸引和招聘来那么多青年创业者?”李开复对这点颇为自信。
“培植青年人”仍是李开复新事业最大的本钱—在长达20年成就斐然的职业经理人生涯结束后,他终于可以不用20%的业余时间操持这项被他视作“主旋律”的事务了。他用来聚集青年人梦想的新办公室与谷歌中国大楼东西相望,一切都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