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G终端厂商:果子好吃树难栽

(2009-07-28 11:00:42)
标签:

3g

it

分类: 新媒评点(解析媒体潮起潮落)
    说起3G,王荣一直以来都会充满期待——作为深圳某品牌手机企业的老板,长期以来饱受山寨手机的挤压,3G被他认为是重要契机。

  可是现实往往与美好的愿望还有一定的距离,最近一段时间,单是与三大运营商打交道就让王荣伤透脑筋。王荣的公司产品重点先配合动作最快的中国电信推出CDMA以及CDMA EVDO手机,其次是中国移动的TD终端,再其次是中国联通的WCDMA终端。

  当王荣就TD的初步方案与中国移动沟通时,中国移动会略带不满地反问道:“你们不是把全部精力都铺到CDMA上了吗?”王荣只好小心翼翼地在三大运营商之中找平衡。

  面对3G,任何一个手机企业都不否认这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只是在实际运作中,障碍显然要比想象中多得多。

  春天还远?

  “这个手机我们已经把价格压到了2400元,但我认为价格还应该能再低一点。”指着手上正在使用的一部宇龙酷派的EVDO手机,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在本月初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嗅到3G的商机之后,不管是外资品牌还是国产手机企业都踏上了3G掘金之路,第一步就是在研发上投入重金,把资源从2G向3G转移,但是在钱已经投进去,而市场还没有把钱收回来之前,这无疑是难熬的阶段。

  运营商的强势压价与规模效应尚且无法发挥就是一对难解的矛盾。“还好我们的社会渠道和海外市场卖得还不错。”天宇朗通一位市场部人士透露。天宇朗通在印度市场的出口已经达到了每月50万台,而且增速很快。

  与天宇朗通首先抢占CDMA市场不同,中兴、联想则是TD最早的一批支持者,并且已经多次中标TD集采,目前也开始在CDMA以及WCDMA方面有所发力。

  “我们会先推上网卡,现在看来上网卡确实卖得不错。”一位联想内部人士表示。由于花了大力气在做Ophone,在发布EVDO手机和WCDMA手机上,联想并未拔得头筹。

  相对而言,外资手机企业在EVDO,特别是在WCDMA方面的积累,让它们略占优势,但由于CDMA和TD的市场率先启动,这又对其市场定位形成一个错位竞争。

  “乐观估计,3G对手机市场的影响要从今年下半年才会开始体现。” 摩托罗拉中国区销售副总裁李艳表示。

  更多数的观点比李艳更加悲观。“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3G对我们都是挑战大于机遇。”一位联想内部人士表示,“就我个人观点来看,3G要想真成一定的气候,至少要1~2年之后了,这是个炖汤的活。”

  补贴应该怎么给?

  终端厂商奔向3G,除了看中巨大的3G换机市场之外,运营商提供的高额补贴也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天宇朗通董事长荣秀丽就曾经对CBN记者感慨道:“只要运营商一补贴,其他没补贴的终端马上就卖不动了。”但是从实际的市场反应来看,效果远没有设想的那么好。

  以中国移动G3上网本为例,昨天一位外资笔记本厂家的人士再次向CBN记者“倒苦水”:“实际效果与当初的预期差很远。”而中国移动正在与厂家协商具体的处理办法。

  知情人士称,3个月以来,移动的G3上网本总共卖出了10万台左右。不过上述人士认为,这个数字还是有点保守,厂家中戴尔卖得不错,“勉强完成任务”,惠普、海尔也还可以。

  根据中国移动的要求,7家A类合作厂家每一家都要承诺3个月每月销售9万台,如果戴尔勉强完成任务,意味着戴尔一家的销量就接近9万台,再加上其他厂家的销量,超过10万台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但这仍然与中移动以及各PC厂家当初的预期相去甚远。

  在价格相当的前提下,为什么消费者不选择带资费补贴的上网本?上述厂家人士透露,实际上由于上网本模块的成本因素,有补贴的上网本比普通的上网本在实际销售中少则贵了几百元,多则贵了1000元,加上3G资费不被消费者认可,直接影响了销售。

  “我们卖一部手机也是3000多元,一部上网本也是3000多元,手机的利润还是比上网本要高很多的,为什么厂家要推上网本?”上述人士解释说。

  此外,在制定G3上网本的销售政策时,运营商采取的是补贴消费者的原则,也就是每个上网本2100元的资费补贴其实全都给了消费者,而终端商卖一部定制上网本和卖一部普通上网本的利润是一样的。

  “如果市场卖得好,我们自然也赚得多,但如果市场反应不好,我们也不会投入更多精力去推广,因为现有补贴政策无法激发渠道和终端商的积极性。”上述人士认为,不过,“3G是一定要做的,毕竟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问题是应该怎么做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