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厦门“无线城市”缘何成功

(2009-06-06 12:19:20)
标签:

无线城市

it

分类: 新媒评点(解析媒体潮起潮落)

    日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福建厦门TD“无线城市”全国经验交流会召开,来自政府、专家、业界和产业链各方近两百人会聚美丽的海峡西岸厦门,共同交流和探讨厦门TD“无线城市”的发展经验。记者带着新奇和疑问来到这里进行深入调查,追踪探寻了厦门TD“无线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成功之道。

  厦门的TD网络信号确实不错,从下飞机开始,记者的手机就自动转到了TD网络,从机场到市里,一路都是满格信号。同行的一位网媒记者在从机场开往厦门市区的大巴上就拿出自己的双模手机兴致勃勃地演示起来,另一位记者也拿出自己的TD手机,两人在车内就开始测试起TD手机的视频通话业务。当两个人的影像在彼此的手机中清晰显示的时候,大家不禁感慨:厦门的TD网络质量确实名不虚传。

  “现在的厦门,已经有1072个TD基站,300多个公共场所TD网络覆盖率达到了99%。自从去年9月TD网络正式开通以来,数据卡用户增加了9倍,数据流量增长了十几倍”。厦门移动副总经理张燕鹏告诉记者。几乎在厦门的任何一个场合,现在都可以使用TD手机进行通话和视频。不仅如此,利用TD先进网络和技术开发出的众多行业应用遍及厦门。而在国际“无线城市”的建设中,到目前为止,尚未有成功的案例。在这条并非坦途的大道上,厦门行走得如此有声有色,原因何在?在厦门的日子里,记者通过深入采访,“高、广、新”这个“三字经”诠释了厦门成功的奥秘。

  高:站在高技术起点

  一座楼房能盖多高,要看它的地基有多深。三年前,厦门上马TD试验网时就把目光放在打造无线城市这个高起点上。

  在厦门,TD网络建设要达到的目标绝不仅仅是网络覆盖城市,它的目的是为了将这里打造成一座现代化的无线城市,是为了让整个城市能够实现随时随地、安全高速的互联网体验。这就对TD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将网络覆盖做好,业务应用、后台支撑、服务保障等各方面也都成为无线城市的硬性要求。这种高起点的要求也使得厦门从无线城市建设之初,就开始构思如何搭建整个城市无线应用的舞台。张燕鹏告诉记者,目前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无线政务、无线产业、无线生活”三大应用就基于TD建网时最初的梦想。

  TD将目光放在了打造无线城市这个高起点上,厦门也将无线城市的梦想自然而然地搭建在TD这个3G技术标准上。2G时代,很多城市的梦想由于无线通信速度、带宽等方面的限制而无法实现,而选择TD来建设无线城市,其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快速的上行下传速率,让梦想变成了现实,以前只能通过短信方式来进行行业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现在TD依靠其强大的技术功能和传输速率都能轻松实现,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同步视频这个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功能。

  “从技术上来讲,用TD建设无线城市更具有可行性”。厦门市信息产业局局长吴杰告诉记者。刚接触TD这个产品的时候,他就有一种非常兴奋的感觉,觉得这应该会对城市信息化、电子商务产生革命性的推动作用,过去做不到的事无线城市会将其变成现实!如今,三年过去了,无线城市初步建成了,他的梦想也变成了现实。TD在厦门的应用,让整个城市都奔跑在3G这条信息高速通道上。

  广:政府支持广泛应用

  厦门无线城市从一开始就建在了“一览众山小”的高起点上,如今,它已经拥有了规模庞大的业务应用,结出了累累硕果。但这些果实长成的过程中所需的养分却并不都是自给自足的,政府的广泛支持成为它“丰收路”上的同行人。没有政府的支持,它的发展绝不会如此一帆风顺。

  2006年TD试验网开始在厦门建设。厦门市政府就多次召开会议,一项项支持TD建设的政策,一份份保障TD建设的文件,从政府向各个部门下达。建设TD工程,涉及许多重要站点的建站选址,当地政府就指定专人负责具体协调和督办;建设TD工程需要破路开工,厦门市政园林部门就将属于TD工程建设的破路工程审批工作纳入绿色通道;建设TD工程需要特殊供电,申请流程长耗时久,电业部门就进一步简化流程,加快进度……厦门市副市长潘世建告诉记者,只有政府推动、企业运作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广无线城市政府要实心实意,不能半心半意。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2008年8月,厦门市政府与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就利用TD-SCDMA技术建设厦门无线城市共同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为了让文件落到实处,厦门市政府把TD基站的建设全部纳入市里的重点工程,开放所有的政府大楼、公共设施,要求所有的政府应用要优先采用TD,特别是在治安城管方面更是如此。为了支持无线城市建设,市政府还把所有的政府网站改成手机版,所有的办公人员和市民都可以利用TD手机来查看政府新闻。在今年厦门市“两会”期间,现场技术人员就通过摄像设备,将“两会”视频实时传送至手机直播平台,TD手机客户通过移动网络接入该平台即可观看视频直播。在图书馆和政府的办事大厅内,还开放可以免费使用TD的无线网络来进入政府网站。为塑造完善的TD无线城市产业链,厦门市政府还组织了产业对接,在运营商终端产品的开发商和用户之间牵线搭桥,让平台运营商和家庭供应商坐在一起共同协商。目前,在软件园园区内已经有59家动画企业和当地的企业实现对接……

  2006年3月18日,厦门马巷TD试验网交换机房里,中国第一个3G-2G的互联电话成功拨通;2007年,中国第一条TD网络无缝覆盖隧道在厦门贯通,中国第一个海面TD覆盖工程在厦门完工;2008年9月,TD无线城市正式开通,厦门率先成为全国首个运用TD-SCDMA技术建设“无线城市”的城市。从2006年一路走来,政府的支持遍布基站建设、电子政务、无线办公、产业链合作等众多领域,也正是这些支持才让TD无线城市建设在厦门“如鱼得水”。

  政府支持不可或缺,但如果建成了网络,却没有实际业务,那就如同一棵参天大树没有树叶,既不是风景,也不能为世人遮阳乘凉。为了让业务真正走进厦门市民的生活,当无线城市还在筹划阶段的时候,厦门移动就和政府对未来的无线城市应用作出了长远规划。如今,这些规划已变成现实,无线政务、无线产业和无线生活中的诸多业务应用,让政府、行业和市民都尝到了TD无线城市带来的甜头。

  “以前工地有噪音,我们执法队过去他们就停工,你走了他又开工,而且城市执法部门一直苦于无法取证,现在可以使用TD的无线传输,工地上面挂上摄像头和声音传感器,在值班室可以时时看到噪音的变化。一旦噪音超标,不用等市民打来电话,执法人员就会主动打电话通知工地负责人,让他们把噪音降下来,在执法上比过去更方便了”。在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执法队员向记者道出了前后的对比。

  “有一次,我胃病又犯了,就使用手机查出上次医院里看病的所有信息,不用重复跑医院,自己就可以买原来开的药,如果想去医院,还可以通过手机预订号位,省却了排队挂号这个最麻烦的问题”。在经验交流会的会场,记者听到了一个志愿者正在厦门市民健康系统宣传栏前向身边的人讲述自己的故事。

  新:运营模式创新

  站在高技术起点上,有了政府的广泛支持,有了业务的规模应用,还必须关注如何去运营,才能真正走入市场。在以前国际建设无线城市的运营模式中,政府、运营企业要么双雄并立,要么独自一家,除此之外,任何别的企业都被拒在了无线城市模式之外,而在厦门无线城市建设中,“政府+运营商+运营服务商”运营模式让它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创新之路。

  融创天下总裁江小军告诉记者,他们通过自有技术构建了一套基于3G网络的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平台,这也是无线城市的运营服务平台。融创天下作为这一平台的技术提供者,很自然地成为厦门无线城市的运营服务商,并通过这一平台将无线城市网络提供商厦门移动和无线城市的用户紧密地联系到一起。记者了解到,运营服务商在无线城市建设中的职能,是提供包括无线政务、新闻资讯、路况实时监控、景区监控、市民缴费查询系统、车辆违章查询系统等应用服务,搭建移动互联网的宽广平台等众多内容。

  “融创天下为无线城市方案提供的信息源技术TIVC压缩编解码传输,有效降低了编码器计算复杂度,保证实时编码性能,使极低码率下的失真性能及对无线网络的通过性能提高3~4倍。这项被视为具有革命性的技术创新,使包括政务应用、行业应用和个人应用在内的综合多媒体应用成为现实”。当与业内技术专家交谈时,他们对运营服务商的这些新加入的元素给予了肯定。

  高技术的起点、政府的广泛支持、运营模式的创新,在国际无线城市建设没有重大进展的今天,厦门的经验给了中国乃至世界一个惊喜,也同时给正在建设中的TD指出了一条前进的方向。在厦门,无线城市开始让更多的行业和市民体会到无线的快乐,记者也衷心地希望无线城市能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刘金良)

  冷眼观潮:循序渐进是王道

  TD无线城市建设已经在厦门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政府、企业、市民都在为“无线城市”的日新月异欢欣鼓舞着,但是否无线城市就已成熟,可以在全国推广建设了呢?我认为还不尽然。

  我们知道,TD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技术的成熟还是产业链的形成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孕育。厦门无线城市的发展首先就是基于TD网络和技术,业务的应用和推广都是在网络的基础上的后续行动,网络的稳定和规模才是第一位的,厦门也正是遵循这样一个缓进的过程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从2006年TD在厦门开始试验网建设,到如今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这三年里,不断摸索和实践才造就了今天厦门无线城市的初步成功。对全国而言,TD网络才刚刚起步建设,规模效应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想在全国大规模建设TD无线城市,还需要缓步前行。

  另外,无线城市的盈利模式也需要一段整合摸索、实践验证的过程。追溯历史,全球无线城市建设运营成功案例几乎没有,无非就是因为无线城市的运营模式一直是个难题。被誉为“无线城市之父”的美国费城,当时决定由运营商自建自营,结果在2007年放弃无线城市的建设。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采用政府独立运营的模式,在2008年6月也取消了无线城市的部署。中国台北的无线城市模式是运营商和当地政府共建共营,但目前运营商每月都要亏损1000万元台币。当借鉴了如此多失败的案例后,“政府支持+运营商+运营服务商”的新型模式开始在厦门试水,并在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目前还没有正式进入商业运作,是收费还是免费?费用如何收?利润如何分配?这些都将是以后需要面对的问题,也都需要时间来反复验证。

  所以,我们也要做好遭遇挫折的心理准备,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循序渐进才是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