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今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介绍

(2009-05-22 10:04:48)
标签:

it

分类: 生活物语(抒发生活所思所想)

全球定位系统GPS简介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是一个中距离圆型轨道卫星导航系统。它可以为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98%)提供准确的定位、测速和高精度的时间标准。系统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和维护,可满足位于全球任何地方或近地空间的军事用户连续精确的确定三维位置、三维运动和时间的需要。该系统包括太空中的24颗GPS卫星;地面上的1个主控站、3个数据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及作为用户端的GPS接收机。最少只需其中4颗卫星,就能迅速确定用户端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及海拔高度;所能收联接到的卫星数越多,解码出来的位置就越精确。

  该系统是由美国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使用者只需拥有GPS接收机,无需另外付费。GPS信号分为民用的标准定位服务(SPS,Standard Positioning Service)和军规的精确定位服务(PPS,Precise Positioning Service)两类。由于SPS无须任何授权即可任意使用,原本美国因为担心敌对国家或组织会利用SPS对美国发动攻击,故在民用讯号中人为地加入误差以降低其精确度,使其最终定位精确度大概在100米左右;军规的精度在十米以下。2000年以后,克林顿政府决定取消对民用讯号的干扰。因此,现在民用GPS也可以达到十米左右的定位精度。

  GPS系统拥有如下多种优点:全天候,不受任何天气的影响;全球覆盖(高达98%);三维定速定时高精度;快速、省时、高效率;应用广泛、多功能;可移动定位;不同于双星定位系统,使用过程中接收机不需要发出任何信号增加了隐蔽性,提高了其军事应用效能。

格洛纳斯系统卫星系统简介

    格洛纳斯系统又称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俄语:ГЛОНАСС)是由俄罗斯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类似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及欧盟建造中的伽利略定位系统。该系统由俄罗斯政府运作。

  GLONASS系统由卫星、地面测控站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系统由21颗工作星和3 颗备份星组成,分布于3 个轨道平面上,每个轨道面有8 颗卫星,轨道高度1万9000公里,运行周期11小时15分。GLONASS系统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1982年发射首颗卫星入轨。但由于航天拨款不足,该系统部分卫星一度老化,最严重曾只剩6颗卫星运行, 2003年12月,由俄国应用力学科研生产联合公司研制的新一代卫星交付联邦航天局和国防部试用,为2008年全面更新Glonass系统作准备。在技术方面,GLONASS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比GPS要好,但其单点定位精确度不及GPS系统。2004年,印度和俄罗斯签署了《关于和平利用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长期合作协议》,正式加入了GLONASS系统,计划联合发射18颗导航卫星。

  2006年12月25日,俄罗斯用质子-K运载火箭发射了3颗格洛纳斯-M卫星,使格洛纳斯系统的卫星数量达到17颗。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继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该系统由三颗(两颗工作卫星、一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可达数十纳秒的同步精度,其精度与GPS相当。

伽利略定位系统简介

    伽利略定位系统(Galileo Positioning System),是欧盟一个正在建造中的卫星定位系统,有“欧洲版GPS”之称,也是继美国现有的“全球定位系统” (GPS) 、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及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外,第四个可供民用的定位系统,预计会于2010年开始运作。

  建造此系统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 为用户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 加强对高纬度地区的覆盖,包括挪威、瑞典等地区。

  * 减低对现有GPS系统的依赖,尤其是在发生战争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