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版免费音乐:有便利也有隐忧

(2009-04-21 10:11:05)
标签:

谷歌

it

分类: 新媒评点(解析媒体潮起潮落)

    使用者观点

    使用方式很“傻瓜”很人性

  现在可以选择的网站那么多,每个人都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当然,方便快捷是第一条件。我的电脑主页是igoogle,在这个页面上提供了很多分类标签,供人们选择,非常个性化。比如,我就选择了谷歌资讯、谷歌翻译、待办事项等等。我可以在待办事项中写上我的时间安排,一目了然。

  谷歌音乐搜索就更加人性化了。以前我们听音乐都要先下载,现在可以直接在线播放,音质非常棒。而且,更让我惊喜的是,除了华语热歌、欧美热碟等传统的分类之外,它还提供了用泡泡挑歌的人性化服务,从节奏、声调、音色等角度对歌曲进行了分类,只要拖动滚动条,我就可以随意选取符合自己心情的音乐了。心情好时,我就把滚动条拖到“强烈”那边,听着这种类型的歌曲,我的心情也随之跳跃;心情低落时,我就把滚动条拖到“舒缓”这头,这种疗伤型的音乐让我的心情也得到了开解。而且,因为我特别爱k歌,所以要学习适合自己嗓音的歌曲,挑歌滚动条也很轻易地满足了我的需求。

  应该很受“宅男腐女”欢迎

  现在的娱乐真是 “手到擒来”,上网看电影、听音乐都非常方便,只要轻点鼠标,就能看到想看的电影,听到想听的音乐,一天的娱乐生活也就完全 “搞定”了。

  以前要看电影,我都要吭哧吭哧地从迅雷或者BT网站下载,有时候网速比较慢,一部电影要下好几个小时。现在,这种 “痛苦”的经历在我的生活中基本消失了。 “优酷”和“雅图在线”等在线播放网站成了我的最爱。只要点击进入排行榜或者其它分类区,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的目标了。不过,比较遗憾的是,在线电影大部分都不是特别清晰,给电影的观赏质量大打折扣。所以,如果画面清晰一些的话,这样的在线播放简直太完美了。

  以前要听音乐,我都要先打开网页,在网上下载后,放到 “千千静听”中播放。那时候觉得,能够这样已经是一种享受了。但自从我知道“酷我音乐盒”这个玩意儿之后,我就 “移情别恋”,知道原来享受还可以更高级。下载了 “酷我音乐盒”之后,平时想听歌了,就点击一下自己喜欢的歌手,这些歌手的歌曲都是按照点击率来排放的,只要点击 “全部播放”,优美的音乐就能陪伴我一整天了。

  名家观点

  为谷歌音乐的未来担忧

  谷歌音乐搜索是一个好产品。但问题是,广告支持的免费音乐,是否能够成为一种成规模的商业?我认为谷歌音乐搜索并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唱片公司、版权代理公司、歌手和词曲作者,都对谷歌这个产品寄予厚望,这不难理解。旧有的商业模式已经破产,而新的商业模式尚未建立。国内的一批音乐搜索引擎,扮演了旧商业破坏者的角色,却在新商业的建立方面长期缺乏建树,唱片公司当然 “不高兴”。

  但,谁养活得起那些唱片公司?

  出于竞争的考虑,财大气粗的谷歌现在当然愿意支付不菲的版权费用。唱片公司自然也会很高兴,不但收到了钱,还可以起到逐渐瓦解盗版MP3搜索和下载的作用。但我非常怀疑页面上的那些广告,能否足以弥补版权上的开销。而且,听歌不像看视频,用户不需要一直盯着音乐播放的页面。倘若用户选择下载,那就更和广告毫无关系。

  百度曾经提出过广告分账模式,但音乐附带广告所带来的那点收入,根本无法满足唱片公司的胃口。年底一算账,唱片公司发现,自己就像被打发了的叫花子一样。所以,多数唱片公司不愿意接受广告分账模式,他们宁可把能拿到的钱先装到口袋里,也不愿意苦苦等待用户点击广告。

  当然,唱片公司现在可以拿谷歌音乐搜索作为一个案例,去要挟百度、搜狗、有道、雅虎中国等。但让他们都去为版权埋单,我认为这事儿不太靠谱。即使他们现在迫于压力,接受了唱片公司的要求,但考虑到广告收益远远无法覆盖版权支出,他们迟早也会考虑,彻底放弃音乐搜索。倘若真的出现这种局面,搜索引擎的损失,恐怕远远比不上唱片公司的损失。到那时候,以打官司为生的 “源泉”们,怕是连被告都找不到了。

  唱片公司的“春天”没有来到

  谷歌音乐搜索所采用的是广告分成模式,这种盈利模式与唱片公司没有关系。

  现在要在彩铃业务上赚钱,已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创作并推广出一首好歌了。真正赚钱的SP都是需要公关各省的彩铃业务负责人,来争取短信群发、捆绑等手段,而无论是多么烂的一堆歌,都可以获得收入。所以现在彩铃业务跟唱片公司已经没什么关系了,跟歌曲的好坏也已经没有关系了。

  同样,跟彩铃业务一样,谷歌音乐搜索的盈利模式,跟唱片公司也没什么关系。决定此模式成败的,是谷歌的广告业务能力。

  客观来说,谷歌音乐搜索的流量相对百度来说还是低得可怜。所以谷歌必须与唱片公司进行事件营销、搞娱乐活动才会吸引广告商投更多的广告。但是我们没理由相信谷歌会介入唱片行业多么深,甚至连移动的 “百城巡演”的深度都不够。

  娱乐产业的本质是垄断。只有四大唱片这样垄断版权的大公司才能在谷歌收到一些保底。对于中小唱片公司来说,只能是纯分成的合作模式,可能到年底分账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和百度一样,从谷歌分到的是打发叫花子的一点点钱。

  所以,真正能分到钱的,第一是那些强势的四大唱片公司,第二就是贿赂谷歌内部人的中小唱片公司。

  谷歌音乐的八大优势

  1、结果少而精

  你不会看到一首歌有几十个搜索结果。如百度提供那么多链接是要提供不同的音乐质量,同时还要解决死链的问题,因为一个没有保障的链接很容易死掉。而正版的音乐是有保障的,只要内容提供商的服务器没有问题,基本不会出现死链的情况,所以你也不需要看到一大堆一样的结果。

  2、速度有保障

  因为和正版唱片商以及巨鲸网合作,音乐下载的速度是很有保障的, 2M的ADSL使用IE直接下载速度能达到200KB/s。

  3、没有死链

  其实前面已经说到这一点,因为音乐是来源于光明正大的第三方,服务器稳定性方面有保障,基本不会出现死链的情况。

  4、质量有保障

  目前谷歌音乐提供的音乐分辨率基本上都是192kbps或以上,这种音质是非常高的。

  5、不基于任何播放器

  谷歌音乐试听使用巨鲸的flash播放器,这个播放器不依赖于任何第三方播放器,因此所有操作系统、浏览器都能很好地支持。

  6、简洁

  谷歌音乐搜索的结果界面非常简洁,不像有些网站那样花哨。专辑的展开使用AJAX,体验非常良好。

  7、版权保障

  你下载的音乐都是正版的。

  8、播放器功能优秀

  播放器支持双击、添加新音乐等功能。如果网速良好,你甚至可以不需要打开你电脑的播放器。

  告别的年代

  技术的进步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它会创造一些新的事物,也会使一些熟悉的事物消失。

  很难像衡量技术本身那样去判别消失的事物到底是 “先进”还是“落后”。事实上,有些还是非常美好和值得回味的。比如说,流行歌曲的“专辑”概念。

  在网络甚至CD都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歌手发表作品的主要介质是磁带和黑胶唱片。尤其是磁带,因为它易于携带,价格低廉,回放设备普及,而成为那个时代收听流行歌曲的主要载体。但是,通过磁带来任意选择一盘专辑中的某首歌曲是件非常麻烦的事,快进、快倒、反复收听,都会对磁带造成永久性的物理损伤。这对于喜爱甚至要收藏这些流行歌曲的歌迷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虽然那个时候也有这样的说法:有的专辑,你听了一首就觉得没必要买;可有的时候,你也会为了一首歌去买一盘专辑磁带。但是,作为歌迷,多是完整地欣赏一整盘磁带的。

  模拟时代的这种线性收听的欣赏模式,反过来对流行歌曲产业带来的影响是:创作者对于一盘专辑的完整性、歌曲的排序等等都非常讲究。主打歌应该在第几首,标题歌曲应该选哪一个,快歌、慢歌如何分配……尤其是磁带A、B两面的第一首歌和最后一首歌,更是整盘专辑的重中之重。而歌迷在欣赏的时候,除了每首歌曲个体的评判之外,也会对专辑的整体作出评价,就像是一本小说或是一部电影,起承转合是否流畅、节奏演进是否一气呵成,这些“专辑”整体所带来的欣赏乐趣,是单首歌曲无法做到的。

  数字时代彻底打破了这一切,先是CD,后有网络。CD让歌迷对一盘专辑的任一首歌随意欣赏,甚至可以对专辑的全部歌曲或者几首歌曲自行编排播放;到了网络,歌迷选择的主导权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不但可以欣赏,还可以自己剪辑、改编并发布。唱片业高喊“保护产权”,却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现象的影响,“专辑”的水平日下。

  如今,谷歌找到了网络下载音乐的合法之路,去除了网络任意性的最后一道屏障,曾经的“专辑”概念,也将淡化到无形。可我,还是很怀念它。

  谷歌开创了一个时代,我们告别了一个时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