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灵通的生死难关:过山车般的十年

(2009-02-24 10:44:31)
标签:

小灵通

it

分类: 新媒评点(解析媒体潮起潮落)
    2月初,小灵通即将正式退市的消息,如同它在十年前诞生时引发了舆论波澜一样,再次把这个命运多桀的时代产物推到风口浪尖。

  2009年2月3日,工信部发文表示,要求所有1900MHz~192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应在2011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以确保不对1880MHz~1900MHz频段的TD-SCDMA系统产生有害干扰。知情者心下昭然,1900MHz~1920MHz是小灵通使用的频段,这一纸通知,表示小灵通将在3年内被清除出市场,存活的命脉将不复存在。

  逆势而行还是顺势而为?是喜还是悲?各方反应各异。

  过山车般的十年

  小灵通是在中国特殊的年代和环境中产生的一种中坚技术。在出现的初期,小灵通低资费对运营商的利益冲击极大,一度遭到政策方面的围追堵截。政策对小灵通开禁后,小灵通便一直作为被政策部门明确地定义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而存活于世。世纪之交,中国电信开始思考如何发展移动业务,在政策的态度变化中,中国电信把小灵通推向了历史舞台。

  但是,经过过山车般的十年,小灵通的发展逐渐进入颓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自从2006年小灵通达到发展巅峰后,小灵通用户逐年减少。这是被称为“小灵通之父”的徐福新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1997年,徐福新通过研究比较国内外技术发展动向,在余杭成功组建了个人手持电话系统,即小灵通PAS系统,徐福新获中国“小灵通之父”称号。

  在“3G时代小灵通的发展前景”研讨会上,徐福新透露,中国网通多年来共投资292亿元购买小灵通设备,中国电信为600多亿元,加上线路、配套共投资约1000亿元;这一数字远低于同期移动网络的投入。

  内外夹击

  电信重组和3G牌照的发放,让三大运营商都有了移动通信的经营权。按照运营商内部人士的说法,3G的发展过程中,即便是政府部门已经为3G技术之一的TD-SCDMA规划了155MHz的频率资源。如果频率资源不足,不仅制约业务发展,也将增加建设成本。

  关于小灵通这个历史过渡产品,究竟何去何从的争议提到了议程的最前端。

  2008年5月24日,国内电信运营商由6家变为3家,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而将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2008年8月,工信部同意中国移动在全国建立TD网络并开展试商用。当年10月,新联通公司正式成立,电信重组结束。2009年1月,3G牌照发放。中国移动获得TD-SCDMA牌照,中国联通获得WCDMA牌照,而CDMA2000牌照由中国电信运营。

  据了解,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很早就考虑过小灵通用户的转网问题,中国电信曾透露,计划推出小灵通转网优惠套餐,按照“高端用户先行迁移、低端用户引导迁移”的总原则,实现小灵通高端用户向189号段转移,低端用户向133、153号段转移。

  对于小灵通即将退市的消息,中国联通综合部人士表示,将认真研究该频段内现有小灵通用户的转网方案,并妥善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现阶段小灵通用户的使用不会受到影响”。

  北邮教授、电信专家舒华英认为,“小灵通退网后,运营商间将进行客户资源的争夺,关键在于运营商为用户提供的转网条件和补贴是否能够打动用户。由于小灵通用户属于低端用户,中国移动在集团层面上不大可能参与竞争,但不排除地方公司会推出一些争夺用户的政策。”

  “小灵通不是个合法的东西,”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在文中指出,“但毕竟这么多年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规模,必须要考虑这一用户群的实际利益,所以工信部从综合角度考虑,做了三年清网的规定。清网的时间要尽可能地短,工信部留了三年的时间,已经替用户做了考虑。”

  命悬一线

  小灵通(PHS)无线市话技术源自日本。日本是全球最早开通3G的国家,但PHS业务并没有消失。据小灵通国际化推进组织副议长近义起表示,日本小灵通的450万用户占据日本移动市场的4%。

  “小灵通”之父徐福新认为小灵通还没有走到寿终正寝的关头,小灵通应该扬长避短,大力发展一号双机业务,开拓企事业、机关、矿井、医院、宾馆小灵通集团用户,开发增值业务,并逐渐由语音业务向高速数据业务发展,“这方面日本唯一的小灵通运营商Willcom的经验值得借鉴,Willcom目前共有PHS用户450万,能提供800Kbps的高速数据上网业务,数据业务占总用户数的40%”。

  而在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看来,不排除小灵通在各个地区继续作为固定电话的延伸,继续服务一段时间,“但是最终还是会遇到频率问题、产业链的问题,整体上何去何从,我看还是要顺势退出,把用户的资源,包括160万基站资源拿出来,向更先进的技术过渡,也许是3G,也许是Willcom,也许是日本提出来新的宽带接入方案,这都没有关系,但不会是小灵通的趋势、市场空间”。

  “从3G产业和市场发展的角度来讲,让小灵通2011年退网已经有些迟了。”杨骅表示,小灵通的生死存亡,又走到新一个转折点。

  小灵通命运几经坎坷

  2002年12月,小灵通业务在除京、沪之外的地区全面“开禁”。2004年2月,小灵通攻破国内最后一座堡垒,正式进入上海市区。2004年4月,小灵通用户总数已突破4700万,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355个城市,小灵通网络容量达到6700万。

  2006年小灵通达到发展巅峰。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小灵通用户达到9300万,海外小灵通用户超过700万。全球范围内的小灵通用户已经突破1亿。

  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认为,小灵通为自己找到了在夹缝中生存的历史环境。首先,中国电信网通都没有移动牌照,只有走小灵通这种迂回的道路,方能既不违反政策,又能从移动市场分得一杯羹,同时也为未来开展移动通信业务打下用户基础;其次,移动通信资费的居高不下,使一些低端用户投入了资费和固话一样的小灵通的怀抱。

  但没想到的是,好景不长。随即,小灵通的发展趋势开始掉头向下,进入大倒退阶段,2008年5月,小灵通用户已经跌破8000万,小灵通在移动资费的直线下调中防线崩溃。2009年1月,中国联通在公布2008年业绩预告时披露,将小灵通列入贬值资产。2009年2月,根据工信部的相关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无线市话用户数已降至6893.1万户,跌破7000万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