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印刷术发明者毕昇后裔
印刷术发明者毕昇后裔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417
  • 关注人气:2,1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透过山寨审视中国:文化领域的亚文化

(2009-02-20 16:00:27)
标签:

山寨

杂谈

分类: 丰言丰语(阐述博主真知灼见)
    “山寨其实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在制造业中,山寨产品是指对抄袭、模仿而制造的产品的统称。在社会文化领域,山寨文化其实是一种亚文化现象。”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社会学系主任李强教授说。

  “山寨”成为流行热词

  2008年以来,“山寨”一词成了中国最流行的词汇之一。在谷歌公司公布的2008年中国搜索热门词汇排名中,“山寨”名列榜首。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山寨”这个词本身具有某种刻意彰显和展示的趣味,它在显示自己的民间性和草根性。

  山寨一词脱胎于广东方言“山寨厂”,后者指常见于粤港一带的非正规、小作坊式的各类工厂。最早在深圳等地出现的“山寨机”,用来称呼抄袭、模仿知名手机生产厂家经典机型的手机。山寨机的售价比名牌手机便宜很多,却能实现几乎相同的功能。

  李强认为,山寨产品存在很多问题,很容易涉及侵权,随着法制和市场法规不断完善,山寨产品很难生存长久。

  “国家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很大,现在完全抄袭、冒充名牌手机的‘高仿机’生产厂家已经减少,大的厂家基本不再生产。因为一旦被查出,就会被罚很多钱,厂家声誉也没了。”供职于深圳某家手机主板设计公司的李洋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李洋介绍,以前“高仿机”才被称做“山寨机”,现在,小规模、非正规的厂家制造的非名牌手机都被称为“山寨机”了。他所在的公司主要为山寨机研发主板。“价格低廉、功能齐全强大、产品更新快是山寨机的主要优势。”

  在张颐武看来,这些也成为如今大部分山寨产品的共同特点。“现在的山寨产品最大的长处,就是已经不再完全模仿,它们有自己的创新和特色;也因此拥有自己的消费群体。”

  但是,产品质量稳定性不够等也称为山寨产品为人诟病的地方。

  “山寨文化”引发热议

  2008年,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并引起热议。

  “人们现在经常讨论的山寨,更多的是文化领域的亚文化现象。”李强说。

  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文化而言的,主文化是指在社会占主导地位,为主流所倡导的在主流媒体上传播的文化,亚文化则是指非主导地位的、在非主流媒体中传播的文化。

  “主文化与亚文化并存发展在人类文化史上一直存在,是很正常的文化现象。亚文化较主文化往往更具活力。”李强说。

  有文化学者认为,山寨文化的出现,是民众获得话语权之后的一种社会解构运动,有利于营造更为多元的文化格局,而这种对主流文化的解构,“正在成为转型中国的社会常态”。也有专家认为,山寨文化的涌现对主流文化发起了挑战,但并未构成真正威胁,它应视为良性的亚文化,是对主流文化缺位的有益弥补。

  “山寨文化的火爆,主要得益于中国近两年来网络的快速发展。”李强说,“网络给了亚文化或者说山寨文化以迅速传播的渠道和舞台。” 

  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数达到2.98亿,高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达22.6%,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

  张颐武也认为,山寨文化和网络文化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依赖网络广泛传播和流行。

  正因为有了互联网这个平台和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让山寨文化的发展充满希望。

  “主文化和亚文化是相对而言,是相互变化的。很多文化在开始以亚文化出现,但后来慢慢发展,成了主导性的主文化。”李强举例说,在文言文时代,鲁迅他们提倡的白话文就是亚文化,但后来就成了主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