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C业上演大革命(之三)
(2008-11-25 10:31:34)
标签:
it |
分类: 新媒动态(关注媒体最新动态) |
产品再好,没有营销,消费者不为产品买单,厂商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电脑厂商要如何制定、实施和不断创新他们独具特色的营销策略,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插上自己的“霸王旗”?
“商场不关门、就有海尔人”、“向农村进军”,高峰论坛上,在这些生动故事的讲述中,销售创新的秘密一一被揭开。
商场不关门,就有海尔人
“这些年来,我做的工作,就是踢前锋,大家在中后场组织严密传球给我,我就要踢好临门这一脚,如果射不进球,所有一切努力都是白费。”高峰论坛上,海尔电脑营销总经理周兆林感慨地回忆,一台海尔电脑,从产品前期计划到产品研发再到商业开拓,最后是自己的销售环节,如同一个球队的取胜之道。
2003年非典期间,周兆林在北京做白电销售,海尔集团撤销了全部宣传广告,并把人员安全放在了第一位。但销售该怎么做呢?这是周兆林他们考虑的问题,“做了前锋,就一定要想方设法把球射入球网”。 周兆林对营销人员做出了两点要求:第一,只要商场不关门,就要有海尔的销售人员在场。他认为,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进入商场的都是真心想买商品的人,销售人员应该随时做好服务的准备。第二,针对留在家里的潜在消费者,通过电话营销将商品直接送到家中。最后,海尔甚至拿下了小汤山医院的空调工程。
现在看来,这种营销手段甚至谈不上属于“创新思维”,但它潜在包含的真理是:坚持、执着、不畏艰难,其核心竞争力,就是获取用户和资源的能力,这些能将成为营销成功的基石。
但是,坚持与执着并非一定能获得成功,比如用销售白电的经验,去销售电脑产品,那么没戏的可能性会很大。“IT产品是卖海鲜的,要求新鲜、及时,过期就被淘汰。”周兆林说,电脑产品的营销更需要思维上的转变,这种转变就是,最新的技术、产品要在第一时间为广大消费者所知晓。
向细分市场进军
“如果在北京,海尔电脑向惠普、戴尔展开肉搏战,那么海尔电脑一定会死得很惨。”高峰论坛上,当着惠普、戴尔嘉宾的面,周兆林“甘拜下风”。
从海尔的优势来说,卖海尔家电的地方就是卖海尔电脑的地方,海尔家电的渠道就是电脑的渠道,海尔家电渠道延伸到了乡村,那么海尔电脑的渠道优势也就在农村。
事实上,从2007年开始,随着产品同质化现象的日益加剧和一线城市市场的基本饱和,到区域市场寻求发展空间已经成为厂商的共识,“PC下乡”已成为每个厂商的呼声。方正认为,谁的本地化架构和渠道铺设够强,谁就可能覆盖到更广阔的区域市场。为了抢占电脑下乡先机,方正正在启动一项“千强镇”计划,准备把方正专卖店开进一千个镇,“向六千家店面要销量”。
过去一年,戴尔更是在销售模式上进行大刀阔斧的创新,目前不但拥有上千家授权渠道商,销售店面数量超过3000家,而且涵盖了电脑城、3C卖场、IT连锁零售、淘宝网、区域经销商等几乎所有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