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软在中国的“鸦片战争”

(2008-11-04 10:02:23)
标签:

微软

黑屏

it

分类: 新媒评点(解析媒体潮起潮落)
   微软的“放水养鱼”其实是蓄意而为,这是一场早有预谋的“鸦片战争”:我先用10年时间,让你免费用我的产品上瘾,然后伺机收网,你却毫无招架之力和还手之功!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勤近日接受媒体专访,第一次正面回应微软在中国的垄断问题时说:“由于微软大部分以非正版方式存在,正版产品市场份额很小,因此微软在中国构成垄断的前提不存在。”其实这是狡辩。微软在中国内地的垄断地位恰恰是通过它的免费盗版软件风行10年而得以建立和不断巩固的,其凭借的就是巨大的资本和技术研发实力——我有实力耗它10年的变相免费,其他小公司根本不是对手。这样,它不仅坐拥无以挑战的垄断地位,而且还可以随时指控用户侵犯知识产权,一举占领道德和经济的双重制高点!在这10年间,微软通过有意放任盗版软件,借刀杀人,使中国内地众多软件公司没有生存和做大的机会。如今,眼看着微软的网张得足够大、网中的鱼也已经足够肥,微软要用它的天罗地网开始大张旗鼓地收获了,以捍卫知识产权的名义。

  过去10年,是中国电脑和互联网用户发展的黄金10年。1998年6月4日,中国的互联网用户突破100万,到今年2月,中国互联网的使用人数已超过美国,达到2.21亿人,成为互联网世界第一大国。此时微软“收网”,确实是最好的时机。因为此时,中国电脑和互联网的中坚用户,都已经对他们的软件操作系统“上瘾”,即使通过高额收费,恐怕它也已经打遍天下无敌手。

  其实在2001年“香港条例”(在香港使用盗版软件的公司要负刑事责任。任何个人被发现藏有未经授权的软件进行商业用途,最高将被判4年监禁,而每个软件光盘将被判罚5万港元)公布前后,当地也有过激烈的讨论。反对意见认为,正版软件很多人没有办法承担,会增加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支持者认为,正是因为盗版软件的泛滥,使得其他软件公司没有办法开拓市场,来和这些垄断市场的大公司进行竞争。条例的实行,对于一些有理想的软件公司其实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正好可以为市场提供更加廉价的正版软件产品,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但很显然,支持者过于天真了,因为到目前为止,香港似乎还没有软件公司成功进入这个市场。

  今天,我的反对意见是,微软此举,涉嫌蓄谋已久的垄断。我并不是在宣扬“盗版有理”,但微软黑屏事件暴露出的问题,比简单的保护知识产权复杂得多。诚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今年4月曾表示的,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一些国际企业“放水养鱼,鱼大了后拉网收鱼”。若没有有效的应对方法,它所带来的危害,将使我们陷入市场和道德的双重困境。

  支持者:微软维护自家产品没有错

  按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来看,中国软件盗版率达39%。微软显然是中国软件市场上最大的受害者。如果算上Office系列软件,这一比例或许还将更高。

  换句话说,如果这39%的盗版者转为使用正版软件,那么微软可以获得额外39%的收入。

  微软本次WGA和OGA计划推出之后,受到质疑主要源于“每小时黑屏一次是否过分”的强硬手段。但设身处地,假设你是微软,有一群小偷每天都光顾你家偷走原本属于你的39%收入,恐怕身为受害者的你也受不了吧?

  此外,对于另外61%花费数百乃至上千元购买正版产品的用户来说,又凭什么让这39%的投机取巧者只花5元钱就能得到同样的产品和服务,并且还躲在暗处嘲笑那些购买正版的正人君子们傻呢?

  中国软件产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不断地在和盗版者战斗,时至今日虽然成果斐然,但盗版猖獗依然是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障碍之一。

  所以不觉得微软这次“每小时黑屏一次”有什么过分之处,毕竟应该有此种担忧只是盗版者,正版用户并不会受到任何骚扰。

  其实,关闭自动更新即可避免黑屏幕,但为了支持正版,还是主动下载更新为宜。(彭梧)

  反对派:盗版让微软壮大

  从Windows 95开始,微软一直没有针对盗版的严厉措施,而在那时,OS/2等视窗系统的竞争对手仍在活跃。1995年,一套正版Windows 95的价格超过3000元,而盗版盘不到20元。

  曾有美国当地媒体分析说,在中国和印度,每增加一个使用盗版Windows的用户,就相当于为微软的“生态系统”中添加一个成员,这有助于微软赢得第三方应用开发商的支持。此外,也有助于遏制Linux的壮大。可以说,是盗版使得微软的视窗系统达到了今天的普及程度。现在微软开始采取这样的措施反盗版,让了解情况的用户会有一种“养肥了然后被宰”的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